汶川县大禹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时间:2022-10-03 05:13:02

汶川县大禹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摘要:旅游产品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竞争上。只要抓住了文化这张牌,就掌握了旅游竞争的主动权。本文主要对汶川县大禹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并提出开发策略。

关键词:汶川县;大禹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93-02

一、基本概况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东南部的岷江沿岸,是领略九寨、黄龙、四姑娘山、大草原风光的快速通道,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全县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距省会成都109km。汶川县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从区域旅游线路来看,开发区位于九环西线、川藏旅游线北线及新兴旅游热点线路―成都至红原大草原旅游线路上,是这三条旅游热线上的重要节点。

二、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1.基础设施状况

在“5.12”地震中,开发区的民房、建筑和各项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民居风貌和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给排水、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为以后景区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产品开发现状

目前,汶川县对大禹文化资源、羌族民俗风情资源、农业资源等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建设了禹帝祭坛、禹王宫、文庙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大禹文化观光、羌族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但是,产品开发的形式比较单一、规模较小。

3.娱乐活动与设施

目前,开发区内旅游娱乐产品数量很少,娱乐活动单一,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刺激性的活动,未形成旅游娱乐消费经济。依托良好的资源本底环境,深入挖掘大禹文化、羌族民俗文化的内涵。

(二)主要问题

1.用地条件劣势

峡谷地区旅游开发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岷江河谷地带因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面积较大或者适宜用地遭到分割,土地利用条件差。

2.旅游产业要素有待完善

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目前已有一定的规模,初步形成了餐饮、住宿等旅游业态,但是还没有很好的配套完善,需要积极引导,以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

3.旅游人力资源缺乏

民族地区现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大量村寨涉及的农家旅游接待,难以满足规范化服务要求,需要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和创造优越条件留住人才。

三、开发优势

1.独一无二的资源与品牌优势

汶川县绵镇作为大禹故里,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资源、是世界级的高品位旅游资源,能够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大禹,是所有华夏子孙的禹王,是羌族人民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

2.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从旅游的大区位看,绵镇处于九环西线、大草原旅游黄金线路上,绵将处于成都市1.5小时经济圈,完全融入大成都旅游圈,旅游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3.政策优势

5.12地震发生后,国务院、省、州为推进灾区旅游产业恢复重振,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政策,汶川县确定了将旅游业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的战略决策。

四、开发思路与策略

1.思路

留古意

绵镇历史悠久,可以在规划中运用多种方法,融入相关文化元素,借助古建、古树、古道、古街、古庙、古城等物质实体,注意“古风”、“古景”的打造,提升景区的文化氛围,形成古意盎然的历史景致,以体现历史的沧桑感。

搞活动

通过情景化的设计手法,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对不同功能区块的建筑处理、业态设置、景观小品布置等,营造氛围。同时,设计大型以举国公祭大禹为核心的旅游节庆等娱乐产品,通过娱乐产品的经营把若干静态的元素串联成整体,以动带静,动静结合。

说故事

如何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及如何将静态的文化遗存转化为可供人们游览体验的旅游产品是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规划可以采用说故事的方法充实景区的文化内涵。围绕立国、治水、生活故事等充实大禹文化内涵,通过对古代神兽“”的演绎充实古城的文化内涵。

做衍生

在开发中不仅要注重观光与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的开发,更需要学会做衍生,注重购物娱乐、特色美食的开发,丰富业态,构建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体系,实现从观赏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变。

2.开发策略

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打造大禹文化旅游风情小镇

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与小镇的联姻,即主题式旅游小镇日益受到游客的关注,规划中可以借鉴旅游小镇的模式,建筑为形,文化为魂,以大禹文化为主要卖点来吸引眼球,以特色文化休闲的核心吸引力聚集人气,形成既古朴又时尚、有文化品位的旅游休闲小镇,最终打造成为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特色风情小镇。

精品带动,强化服务,全力推进国家4A级景区建设

依托资源,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实施精品带动,强化服务,并根据“旅游设施景观化、人性化、国际化,管理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质化,旅游商品多样化、特色化,旅游功能齐全化”的标准,全力推进国家4A级景区建设。

寻求卖点,营造声势,实施以节庆为先导的营销策略

深入研究大禹文化及羌族文化内涵,寻求独特卖点,以节庆为先导,通过节庆、事件等,营造声势。继续利用大禹文化旅游节这一节庆活动,强势宣传大禹故里,弘扬大禹文化,在全国获得更大的反响,为今后的市场营销奠定良好的基础。

遴选典型,塑造形象,构建大禹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通过分析和提炼旅游资源特色,在旅游形象策划中应突出大禹文化、羌族文化,塑造“大禹故里,浩荡羌风”的主题形象。重点打造大禹故里、绵古城两大重点旅游产品,形成以两大旅游品牌为龙头,三官庙美食休闲区、禹里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为支撑,融特色文化、民族风情、特色美食等为一体的大禹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1]周连斌.羌族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8.

[2]杨振之.旅游原创策划[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马作珍莫(1986―)女,凉山州人,西南民族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上一篇: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及其应用 下一篇:丽江古城旅游文化的开发及保护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