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3 04:49:33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MDS患者3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地西他滨组20例,联合化疗组18例。地西他滨组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接受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化疗组、地西他滨组的总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西他滨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化疗组(P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NA高甲基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因恶性造血干/祖细胞异质性所致的克隆型血液病。主要特征为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生或无效造血,通常表现为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成熟细胞、幼稚细胞形态异常[1]。一些患者在疾病进展期间可因感染、出血等原因而死亡,晚期则因造血功能衰竭或转为白血病,若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通常缓解率极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增加,预后较差。近期一项调查研究报道,MDS发病率高达2.5~12/10万,且有上升趋势,其恶性程度在血液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2]。研究证实,DNA甲基化异常特别是抑癌基因甲基化异常与MDS和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DNA高甲基化致使抑癌基因表达下调,进而使细胞分化受到抑制,最终会引起MDS的发生[3]。DNA甲基化状态改变具有可逆性,因而通过逆转基因的高甲基化是治疗MDS的一个途径。地西他滨作为低甲基化药物,可抑制DNA的甲基化,故可用于MDS的治疗。本研究采用地西他滨治疗MDS,并与以往的联合化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以探讨地西他滨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MDS患者38例。均经骨髓涂片、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或活检确诊。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地西他滨组20例,联合化疗组18例。地西他滨组男15例,女5例;32~73岁(47.4±5.4)岁;白细胞计数(2.1±0.3)×109/L,血小板计数(11.0±2.2)×109/L。联合化疗组男14例,女4例;31~75岁(48.0±6.0)岁;白细胞计数(2.1±0.4)×109/L,血小板计数(10.8±2.24)×109/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科研设计的对照性要求。

1.2诊断标准 根据相关资料推荐的MDS诊断标准[4],即满足下列2条:①血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达6个月或以上,如果伴特异性核型或双系形态异常,则仅需持续2个月;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病态造血或(和)血细胞少。同时满足以下项目中的1项或多项:①病态造血(≥10%);②骨髓原始细胞5%~19%;③特异性的MDS相关核型,另根据流式细胞免疫表型、骨髓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辅助确诊。

1.3方法 地西他滨组接受地西他滨治疗,剂量为20mg/(m2・d),静滴1h,第1~5d,一疗程为4w。联合化疗组接受三尖杉酯碱(2~4mg/d,5~7d)+阿糖胞苷(100~200mg/d,5d)、柔红霉素(20~40mg/d,3d)+阿糖胞苷(100~200mg/d,5d)治疗,1疗程为4w。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营养支持、止吐治疗。两组均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1.4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2个月。根据MDS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判断[5]:完全缓解:症状完全消失,中性粒细胞术≥1.5×109/L,血小板计数≥1.5×109/L,血红蛋白≥100g/L,骨髓增生正常或接近正常,原始细胞≤5%,血细胞发育正常;部分缓解:症状明显缓解,骨髓原始细胞较治疗前减少≥50%;显效:未达到部分缓解的最低标准,但≥8w病情无进展;无效:病情进展,转为AMI。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病例总数+部分缓解病例总数)/总病例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病例数+部分缓解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总病例数。不良反应: 包括骨髓抑制、感染、肝功能异常、恶性、发热等。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率描述,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设定α=0.05为检验标准,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21.0版本。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 联合化疗组、地西他滨组的总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联合化疗组、地西他滨组的骨髓抑制、感染、肝功能异常、恶心、不明原因发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地西他滨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化疗组,差异有统计系意义(P

3 讨论

MDS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因感染、出血等原因而死亡,晚期可转为白血病,特别是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概率极高,若转为AML,缓解率极低,其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预后不良。地西他滨是一种2-脱氧胞苷类似物,其与5-氮杂胞嘧啶类似,但其效果明显大于5-氮杂胞嘧啶,它属于基化制剂,可逆转DNA的甲基化过程,使抑癌基因高甲基化表达缺失,从而增加抑癌基因活性[6]。它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肿瘤产生抑制作用[7]:①高浓度是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低浓度则可逆转甲基化。以往的资料显示,MDS患者若无法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则需积极化疗,而去甲基化法深受临床医生所重视。近期有研究表明,地西他滨治疗MDS具有较好的效果,应用于高危人群其总有效率可达49%,部分患者亦可出现细胞遗传性转化,那些起效的患者疾病病程发生了改变,转化为AML的概率极大降低,因而可用于高危的MDS患者[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地西他滨组、联合化疗组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的总缓解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地西他滨组的临床疗效与联合化疗组的疗效基本一致,故可用于MDS的治疗。进一步研究发现,地西他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化疗组,提示地西他滨治疗MDS的安全性更高,故其对高危MDS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这是由于其采用的5d方案,剂量较小所致。但是由于本研究所收集的样本量较小,所选MDS均为高危患者,其在所有MDS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总之,地西他滨应用于高危MDS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联合化疗方法基本一致,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是高危的MDS患者更优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清君,冷青,季征.环孢素A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05):529-530.

[2]韩丹荆郭静明.骨髓微环境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44(7):2375.

[3]Tamburini J,Elie C,Park S.Effectiveness and tolerance of low to very low dose thalidomide in low-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J].Leukemia Research,2009:547-550.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韩迎利,傅晋翔.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81(4):955.

[6]方宝枝,何广胜,吴德沛,等.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肿瘤,2011,72(11):99-100.

[7]Song LX,Xu L,Li X. Clinical outcome of treatment with a combined regimen of decitabine and aclacinomycin/cytarabine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J].Annals of Hematology,2012,(12):1879-1886.

[8]郝杰,程澍,王艳煜.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治疗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16(1):15-18.

上一篇:温经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下一篇:重金属暴露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