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垛河闸闸下冲淤保港初探

时间:2022-10-03 04:19:50

摘要:通过对水闸下游港道淤积因素的分析,探析日常冲淤保港的方法,确保涵闸下游港道畅通。

关键词:水闸 港道冲淤方法

中图分类号:TV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梁垛河闸始建于1972年,地处东台市弶港镇海滨村南侧,运行至今,由于受东海前进波潮流和黄海旋转波潮流的影响,闸下港道变化频繁。建闸初期,在梁垛河闸以东约4公里处,有一南北向的潮汐水道,即所谓的死生港。随着时间的推移,死生港逐年向梁垛河闸方向逼近,至1980年,死生港已冲刷距闸670米,当时采取了沿冲刷周边筑块石丁坝挑流的方法,将主流挑离岸边,截断泥沙沿岸的输送,从而保护了岸滩,使闸身安全得到了保证。

1997年,梁垛河闸西南约2.5公里处至三仓闸东坝头之间进行了匡围,自二分水至闸下入海港道的大部分滩面水被截留,港道逐渐萎缩,当时的港道自闸下出口向东北向至下游主港道有6公里左右,港道只能勉强满足泄水要求,闸下引河一度淤高至0.0米,后由于受11号台风影响,长时间排涝七潮次,引河底降至-0.8米。

2000年夏季,下游港道自闸以东方向新开一条港道,闸下5公里处港道中心南移3公里,港底高程达到-0.3米,滩面高程为0.1~0.4米,2001年7月经观测,港道继续向南摆动,下游5公里处港道中心南移1.4公里,港底高程达-1.7米,滩面高程为-0.3~0.3米,同年11月,经观测,港道下游5公里处北移0.6公里,港底高程达-0.5米,至2002年3月,经观测,闸下引河河底已淤高至0.3米。

纵观历年来的港道变化情况,影响港口淤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泥沙:梁垛河闸入海港道地处中等淤积性的淤长型海岸,泥土为粉砂土壤,土壤中含砂土46%,含粉土51%,含粘土3%,闸下港道连接下游主港尾梢。在潮汐、风浪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泥沙易产生搬移,加之涵闸下游港道较长,感潮不明显,闸下容易淤积。而东台闸由于下游港道较短,且下游出口位于主港分支,相应的槽蓄量较小,虽然一次退潮可以腾空河槽,但涨潮流和泥沙很快可以到达闸口,尤其是冲淤带走的泥沙极易回淤,引起河槽淤积,属难淤难冲型的港口。方塘河闸虽然下游港道较长且比较弯曲,涨潮夹带的泥沙易沉淀淤积,由于其下游港道的过水断面较窄,冲淤形成的高速水流易使港槽向纵深发展,因而属于易淤易冲型的港口,而梁垛河闸下游港道则介于两者之间。

2、上游来水量:由于我市地形东高西低,堤西里下河地区是自流引灌,堤东地区是靠两级提水灌溉,上游的冲淤水源受财力所限,相对比较紧缺,不可能随意支配,因而形成了丰水年冲、枯水年淤,汛期冲、汛后淤的状况。

3、上游河道断面的大小:上游河道的淤积以及行水障碍物的增加,减小了上游河道的过水断面,从而也减少了上游来水量。

4、风向和风力:梁垛河闸入海港道的方向正常为东向或东北向,因此东向东北向的风使涨潮速度加快,退潮速度减慢,潮水退不下去,带进港槽的泥沙大量增加,加大了港槽的淤积;同时,大的风浪掀起的滩面泥沙,退潮时大量滞留港槽,更加重了港槽的淤积。

5、潮汐规律的影响:从梁垛河闸水文站提供的潮水过程线可以看出,一次潮汐一般涨潮历时2~4小时,落潮历时8~10小时,涨潮流速为落潮流速的两倍左右。

水流夹沙能力公式为

式中:

K——系数

h——水深

w——泥沙沉降速度

V——流速

从上式可以看出,水流的夹沙能力跟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带进的泥沙大大高于带出的泥沙,这就形成了港道淤积的必然性。

6、下游港道的河槽形状和槽蓄量:

根据水力学公式

流速

式中:

C——谢才系数

I——水面坡降

R——水力半径

R=F/X

式中:

F——过水断面积

X——湿周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宽浅式河槽断面的X大,R、V相应小,输水能力就小;反之,窄深式河槽断面的X小,R、V相应大,其输水能力较大。

又通过水流启动泥沙能力系数公式

式中:

h——水深

a——系数

V——流速

可以看出窄深式河槽相应的启动泥沙和夹带泥沙的能力也较大。

槽蓄量大的下游港道涨潮流和泥沙要经过多次潮汐才能到达闸口,而槽蓄量小的河槽,一次退潮即可将河槽腾空,涨潮流和泥沙很快到达闸口,港道易淤积。

7、港道的长短及弯曲程度:短而顺直的港道,泄水时水面坡降大,流速大,相应的启动泥沙和夹带泥沙的能力较强;反之,长而弯曲的港道,泄水时水面坡降小,流速低,启动泥沙和夹带泥沙的能力较差,港道容易淤积。

8、上下游渔船停靠:闸上下游大量停靠渔船,不仅影响开闸安全,而且下游大量渔船停靠,会导致引河两侧滩面不断坍塌,淤塞引河,缩小泄水时的过水断面,降低泄水流速,泥沙大量沉淀,港道淤积。

针对目前梁垛河闸闸下引河及入海港道的现状,在今后的冲淤保港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港道泄水量:从统计资料看,较大的泄量可以有效地降低闸下港道的港底高程。如2001年7月6日由于上游地区普降暴雨,闸上游水位达到2.36米,当时闸下低潮位达到1.30米,经过开闸泄水84万方,7月7日上游水位持续上涨至2.52米,测得下游低潮位为1.08米,经持续开闸泄水189万方,至7月8日测得低潮位为0.77米,两天共排水293万方,闸下低潮位共下降了0.53米,港道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02年1月份以来,由于降雨偏少,上游水位经翻水站提水,一般保持在2.10米左右,虽经适时开闸冲淤,闸下低潮位保持在0.80米左右,但闸下引河已淤高至0.30米,由此可见,港道泄量是影响淤积的重要因素。

2、适当抬高上游水位:在不影响上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抬高上游水位,可以增大水头,加大泄量,以利于冲淤保港。

3、利用风向:由于梁垛河闸下游港道正常为东向或东北向,因而东风潮涨得快,涨得高,受风力顶托,退潮慢,低潮位高。而西风潮则相反,涨潮慢且高潮位低,退潮快且低潮位低。因此应充分利用西风潮潮水退得快,低潮位低的有利水能尽量多开大开,以利冲淤保港。

4、大水位差开闸:大水位差能够增大水头,从而加大下泄流量。

根据公式

式中:

K——系数

Q——下泄流量

F——过水断面积

从上式可以看出下泄流量增大,流速也相应增大。加之此时滩面水已基本归槽,过水断面较小。根据水流启动泥沙能力系数公式和水流夹沙能力公式可以看出,流速提高,水流的启动泥沙和夹带泥沙能力显著增强,冲淤保港效果将会更加明显。此外,大水位开闸后的高速水流会使港槽向纵深发展,从而降低港底高程。

5、延长开闸时间:冲淤保港的目的就是要将冲起的泥沙送到尽可能远的位置,让水流中夹带的泥沙尽量少沉积在近港,而延长开闸时间,至涨潮平潮时关闸,则可将夹带泥沙的水流顶在尽量远的位置,从而减少了回淤。

6、机械拖淤结合弯道取直:利用机械在开闸时扰动坚实的淤土层,可有效地改善过水断面,促使其向纵深发展,而适时的弯道取直,则可缩短港道长度,加大泄水时的水面坡降和流速,改善整个港道的状况。

7、慎重围垦:梁垛河闸西南部自1997年三仓农场围垦后,二分水下泄的滩面水明显减少,加之垦区泄水涵洞的长时间运行,导致大量的滩面泥沙被冲刷,滞留下游港道,为冲淤保港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港道的中下段,则主要依靠滩面水维持生命,盲目的围垦必将导致港道的严重淤积,甚至淤死。

在搞好冲淤保港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关注闸下游的冲刷问题,以免影响涵闸的正常运行。梁垛河闸在1991年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时,上游水位猛涨,由于一个多星期的连续开闸排涝,闸下游150米处被冲成深达-11.0米的冲塘,后经紧急抢险,抛块石1500吨,泥包5000只,才阻止了险情的进一步恶化。1997年受11号台风影响,排涝时发现南闸下游右岸滩面冲刷,距块石护坡最近处仅剩三、四米,后经做侧向防冲槽及冲沉防冲板丁坝进行防护,有效地保证了闸身的安全。

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闸上下游引河及下游入海港道进行详实的调查,掌握港口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冲淤保港方案,使涵闸和港道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参考资料:

1、东台县死生港的海岸冲刷问题 张忍顺、王雪瑜 1983.03

2、东台县沿海挡潮闸闸下冲淤保港的几点体会 金洪全、周义珏 1985.11

3、盐城市清淤保港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成春兴 1995.10

4、梁垛河闸历年港口观测、工程、水情资料1972.07~2012.03

上一篇:探讨高速公路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谈RTK工程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