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之“泪”

时间:2022-10-03 03:22:10

渤海湾溢油事件近日来愈演愈烈,当事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

6月初,中国渤海湾。碧海蓝天下一片宛如蝴蝶翅膀的油膜,开始游弋在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海上油田――蓬莱19-3油田B平台的东北方。直到半个月后,渤海湾溢油事件才通过网络引发公众的关注,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污染了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被称为中国版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康菲作业不正确破坏地层

这场灾难的“罪魁”是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它是全球第五大能源企业,在美国石油行业排名第一。

1983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注:以下简称“康菲中国”)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发现海上石油的外国公司。

1994年,康菲中国跟中海油签署合同,获得了渤海湾某一区域的勘探权。

1999年,康菲中国发现“蓬莱19-3”海上油田,根据协议,中海油拥有蓬莱19-3油田51%的权益,康菲石油是项目的运营方,拥有油田49%的权益。这片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海上油田是康菲在中国最大的利润来源。

事发之初,康菲中国不仅态度傲慢、拒不道歉,而且在事发海域继续作业。国家海洋局多次发出通知,催促康菲中国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7月1日,康菲中国声称已经控制了渗漏点,但事实上,此后两月仍有原油溢出,而且,康菲中国就漏油面积、溢油总量等问题描述的事实与国家海洋局提供的数据相去甚远。

9月5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康菲致歉并关闭了这片它在中国的“聚宝盆”。然而,9月7日溢油隐患仍未被彻底排除,“严控渤海湾地区新上石化项目”成为国务院会议的议题。

尽管康菲中国之前一直强调客观原因,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在勘察溢油事故现场、质询相关责任方、调阅大量原始数据资料等工作基础上,对事故原因、性质及责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结果认为:造成此次溢油的原因从油田地质方面来说,由于作业者(即康菲中国)回注增压作业不正确,注采比失调,破坏了地层和断层的稳定性,形成窜流通道,因此发生海底溢油。

漏油仍在继续

国家海洋局9月20日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监测报告”显示,19日,C平台附近仍有少量油花溢出,当日溢油量约为0.95升,而此前一日的溢油量约为1.77升。

既然油田已经全部停产,那这些油花又从何而来?截至目前,国家海洋局和康菲公司都没有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目前仍旧出现溢油,可能是由于之前的漏油造成的油基泥浆还没有清理完。在马军看来,相比仍在漏油的C平台,更让人担心的却是B平台的断层。“由于油藏已经与断层发生连接,现在是采取了泄压排液的方式减少了它的压力,但这种方式是不是长久有效,还有待考证,而一旦恢复生产,潜伏的更大隐患将有可能爆发。”

此前的9月12日,中海油声明称,同意康菲公司的排液泄压方案和封堵方案。不过,一位中海油内部人士对这一方案的前景并不乐观。“按照现在地质结构已遭破坏的情形来看,短时间内很难彻底封堵住溢油源。”

截至目前,此次漏油事故的“真实漏油量”,仍是一团谜。

按照美国夏威夷大学环保专家董良杰的计算,溢油数量应该在7000吨以上。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赵章元的测算结果更为惊人,他认为,渤海19-3油田的溢油数量至少在5万吨左右。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水交换能力很差,全部交换一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这次灾难中大部分油污会在封闭的海域内随海流长时间漂荡下去,可以说,此次渤海受到石油污染的强度及其生态影响,将远大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赵章元称。

我国海洋监管体系的不足

这场突如其来的溢油事故,暴露出我国对于海洋污染的法律、政策以及监管等环节太多的漏洞。当7月5日政府首次向公众通报事故时,我们才发现被蒙在鼓里竟一月有余;当溢出的原油污染了55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北京),我们才发现只能对肇事方进行区区20万元的行政处罚;当国家海洋局连下数道指令催促康菲排查封堵溢油源时,我们才发现我国海洋最高管理机构对此几乎没有任何人才、技术、设施储备;当损失惨重的渔民手捧着油污试图索赔时,我们才发现处于极端弱势的渔民四处碰壁、连鉴定机构都无法寻觅;当众多NGO组织纷纷起草诉状时,我们才发现在别国如火如荼的公益诉讼在我国于法无据、无法立案……

如是,所有追责方因不同的原因均被挡在局外,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十万火急的溢油污染事故会变为久拖不决的持久战,康菲却不为所动;为何事故发生两月有余,海洋局、NGO、媒体公众一致要求致歉时,康菲却不予理会;为何明知无法完成“两个彻底”要求,仍然壮着胆子提交虚假报告,康菲却不为所惧。

结语

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不仅是对肇事者的震慑,也是对于海洋环境和受害者的保护。当BP在墨西哥湾出现大量漏油事故后,美国的《清洁水法》、《石油污染法》、《濒危物种法》等相关法律对其诉讼与处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反观我国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却只有一部早已过时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其中规定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造成污染的行政处罚上限仅为区区20万元,是康菲在该油田每天收入的百分之一。

无论接下来的追责诉讼,我们能获得多少赔偿,单就海洋被污染久拖百日而不绝这点来说,我们已经输了。作为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平均水深只有18米左右,自净能力很差,海水循环一次需要40多年,溢油污染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重创只恐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也无法完全消弭。

不过,若要从渤海漏油事故中吸取教训,建立相应健全的海洋监管体系、补偿机制,首先应从正视、积极应对这次事故开始。

上一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后评估制度的探讨 下一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枣庄水运事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