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本科男护生实习期问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10-03 02:54:41

浅论本科男护生实习期问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本科男护生实习期间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国9所护理本科院校的96名本科实习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指标为工作应激源、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人格、职业倦怠、总体健康、离职意愿和一般资料。结果96名本科男护生实习期间离职意愿得分(3.30±0.89)分,与女护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入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回归方程的是总体健康(B=0.11)、工作倦怠(B=0.13)、工作信心(B=0.35)和工作满意度(B=0.43);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应激源间接影响离职意愿(B=0.10、-0.24、-0.18、0.13),工作倦怠(B=0.13)、工作信心(B=-0.35)、总体健康(B=0.11)除了直接影响离职意愿,还间接通过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起作用(-0.43)。结论工作满意度是离职意愿重要而核心的中介变量。可以通过提高本科男护生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工作倦怠感,增强工作信心和提高总体健康水平来减少实习期间离职意愿的产生。

【论文关键词】本科护生,男性;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工作满意度

Miller将离职意愿(turnoverintention)定义为:离开目前工作与找寻其他工作机会倾向的总体表现或态度。多数研究者认为离职的最佳预测因素是离职意愿。护士离职率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男护士更甚。影响护士离职意愿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护士个人因素、工作环境及外界因素3大类,但是哪些因素对护士离职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尚无定论。本科护生是我国今后护理队伍的重要力量,而男护士也正在成为这支队伍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其离职意愿将直接影响我国护理队伍的稳定。目前,对本科男护生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少见。笔者调查本科护生的离职意愿现状,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习和教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对象

在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即2004年卫生部将我国卫生职业人群划分的3个地域),每个地域随机抽取3个设有护理本科院系的医学院校,包括海南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咸宁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以上院校符合纳入标准的男护生共120人,自愿参加调查105人,收回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91.4%。为了进一步研究男女差异,抽取对应学校女实习护生共100人。纳入标准:愿意参加并完成测试;年龄大于l6岁;身体状况能够配合完成问卷;意识清楚,无精神性疾病;参加实习至少8个月。

2方法

2.1调查工具

2.1.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和3个条目,测评工作满意度、对未来工作信心和有否缺勤及频率。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程度评价,从“很不满意”到“很满意”(1~5分),是否有成为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的信心,从“非常没有信心”到“很有信心”(1—5分),实习期间是否有缺勤(1为否,2为是)。

2.1.2离职意愿量表(TurnoverIntentionScale,TIS):共6个条目,为l~5分计分法,如第1题:您是否考虑要辞去目前的工作?选项为:从不、甚少、偶尔、经常、总是,相应赋值1~5分。总分1~2分(含2分)为离职意愿轻度,2~3分(含3分)为中度,3~5分为离职意愿严重,即分数越高,离职意愿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0系数为0.723。

2.1.3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由61个条目6个分量表组成,包括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的应激源、与工作负荷有关的应激源、与护士期望有关的应激源、与接触濒死患者有关的应激源、与工作一家庭矛盾有关及与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有关的应激源,有很好的信效度,分数越高,所面对的工作应激强度越高。为了适用于护生群体,本研究修改了其中的2个条目(将第52题“护理工作的负面感受影响家庭气氛”改成“影响寝室气氛”;第59题“因家务琐事消耗精力而影响工作”改成“因找工作、考研等消耗精力而影响工作”)。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系数为0.852。

2.1,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Suppo~Rating Scale,SSRS):为肖水源编制,包括10个条目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2.1.5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CopingStylesQuestionnaire,SCSQ):共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采用0~3级评分I。

2.1.6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icacyScale,GSES):共1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分数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2.1.7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分为4个量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在本问卷中除精神质的信度在0.51~0.60,其余量表的信度均大于0.70。

2.1.8护士工作倦怠量表:采用李小妹改编的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工作倦怠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一种负性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包括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工作无成就。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得分越高、工作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护士的工作倦怠越严重。

2.1.9总体健康问卷(GenerM HealthQuestionnaireGHQ):GHQ一28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学Chan教授于1985年编制,具有理想的信效度…。共28个条目4个维度,躯体症状、焦虑/失眠、社交障碍、严重抑郁。分数越高,健康问题越严重。

2.2调查方法

征得被调查学院、医院护理领导的同意后,将所有问卷及调查方法有关说明用快递寄去,由对方派人组织,在实习末期进行集中调查当场发卷并收回问卷,然后再回寄给研究者。

2.3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a=0.05,P值均为双侧概率。

3结果

3.1一般情况和各调查量表得分情况

调查男护生共96人,年龄20-26(22.7+0.9)岁,在三级甲等及以上的医院实习者占95%,满意度较好者29%,有缺勤情况者47%,对成为合格护理工作者没有信心者46%,要读研者48%,独生子女28%,经济自评较好者9%,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41%。与女护生相比,满意度、缺勤情况、工作信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科男护生的离职意愿得分为(3.30±0.89)分,高于女护生(P<0.05)。男女护生在应对方式、职业倦怠、总体健康各变量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2离职意愿与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离职意愿与应激源(r=0.25)、总体健康(r=0.35工作倦怠(r=0.29)呈正相关(P<O.01),与工作满意度(r=-0.31)、工作信心(r=-0.21)、父母受教育程度(r=-0.12)、读研(r=-0.11)呈负相关(P<0.05)。

3.3本科护生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总体健康、工作倦怠、工作信心和工作满意度,父母受教育程度、读研和工作应激源被剔出方程,方程的决定系数为32.9%,见表2。

3.4各变量关系的路径分析采用路径分析研究

各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发现工作应激源通过其他变量影响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是重要而核心的中介因素。经多次多元线性分析回归,进入路径图的变量及路径系数(P<0.05)见图1。

4讨论

4.1实习期间本科男护生的离职意愿及面对的应激

本研究本科实习男护生离职意愿得分(3.30±0.89)分,与女护生的得分相比,离职意愿更强,这说明男护生的专业思想与女护生相比更不稳定,离职情绪更浓,这与许多研究的结果类似。这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家人、患者及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护士本应由女性承担,对男性做护士不理解,影响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可,一些患者甚至拒绝男护生为其服务。其次,据统计,大多数男护生报读护理专业是无奈的选择,并不是报读的理想专业,导致其职业心态不稳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稳定其专业思想,让其充分了解其在护理岗位上的优势及已经取得成绩的范例,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并清楚地看到在护理岗位中男护士所展现的决策果断、影响力强、精力充沛等优势,在教学中增设一些针对男生的专业课程、邀请在临床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的男护士来校讲学。其次,认真为男护生培养和挑选带教老师,避免传递负面思想,针对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男护生的心理特点,制订适宜男护生特点的临床带教计划。

有研究表明,离职意愿与工作应激两者呈现正相关。本研究也发现,离职意愿与应激源的相关系数达到了O.25,但是在回归分析中,这一因素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路径分析发现工作应激源通过中介因素影响离职意愿。这和以往研究中两者有直接关系的结果不同,分析有以下原因:大部分研究以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但是在本研究中的对象为本科实习护生,研究对象不同所致;很多研究只是做相关分析,并没有把很多因素纳入进来,如本研究也发现两因素相关,但是工作应激源不是离职意愿的预测因素;在诸多中介因素如工作倦怠、身心健康的影响下,该应激源对离职意愿的直接影响减小。

4.2中介因素对离职意愿的作用

过往研究已经证明工作倦怠是影响组织成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工作倦怠显著影响离职意愿,倦怠水平越高,离职意愿越强(r=O.29)。可以想象,当男护生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精力丧失,对实习持冷淡、负性的态度,实习而没有成绩,感受不到成就时,个体的实习积极性就不会高,实习成绩也不会好,离职的意愿自然也就会产生。

本研究表明身心健康越差,离职意愿越强。在心理上,男护生常在工作及交往过程中显得不自在,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抑郁。当其承担以前全由女护士操作的工作时,内心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自卑感及抵触、抑郁情绪等。其次,护理工作还要求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如果身体状况不好,就不能胜任护理工作的倒班勤、工作负荷大的特点,工作无法胜任,离职的想法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同时,路径分析显示,工作应激和工作倦怠感越强,个体的总体健康水平越差,离职意愿也越强。

受社会传统观念对男护士的偏见及其他负面因素的影响,致使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思想波动大,表现出对护理专业没有信心。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离职意愿与工作信心呈负相关(r=-0.21),即工作信心越强,离职意愿越弱。提示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我们应改革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制订出一套针对男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从各方面加强护生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减轻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加强交流,定期召开座谈会,教育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多加鼓励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或男性特殊的操作,使患者不提出异议甚至得到患者好评,以增加其自信心。

有研究表明,离职意向是离职的最佳预测因子,而工作满意感是离职的预兆。对工作不满意、工作态度消极的护士可直接影响其对患者提供的护理质量,导致护士不服从医院管理、病事假增多、旷工增多,甚至最后离开护理工作岗位。本研究也证实满意度低的男护生更容易产生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有着直接的作用(路径系数=--0.43),其他变量都会部分通过工作满意度起作用,这说明与其他因素相比,工作满意度起着更为重要和直接的中介作用。

4.3其他因素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虽然是否读研、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但是在相关分析中与离职意愿呈一定相关,r分别是-0.11、-0.12。有读研打算和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护生,离职意愿更强。表1显示,男女护生面对的工作应激源、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的人格特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男护生采用的积极应对方式少,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健康水平较低,工作满意度较低、缺勤频率更多,对未来的工作自信心较差,说明男护生整体临床实习的质量较差,所以临床带教中应注意对男护生自尊心的保护,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引导男护生对护士角色的转换和认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满意度和自信心,降低缺勤频率,这对男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以及对毕业后的离职率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上一篇:试析深圳市龙岗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 下一篇:关于军队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工作满意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