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探

时间:2022-10-03 02:49:58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探

摘 要: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现从专业理论、人文知识、职业道德、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进行突破,探究了新课程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

关键词:教师发展;专业理论;职业道德;人文知识;心理健康

一、加强专业学习

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离开专业理论知识支撑的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失去了支点。一个不学无术,任何问题都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而自己只会夸夸其谈的老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吗?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由于本学科的特点决定我们更要不断充电,提升专业知识。狄德罗指出:“教师应深刻地掌握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他应该具有敏锐的思想。”夸美纽斯也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只有专业知识精深,才能让学生由崇拜你到乐于学习你所教的学科。

二、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学习

历代教师无不肩负着为各阶级培养接班人的职责,一方面用丰富的文化知识去充实学生的头脑,另一方面还要以自己的道德品质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为完成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人民教师必须向自己提出更高水平的道德要求,建立起高标准的道德威

信,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典范。人的教育与发展有两个共存的领域:一是认知领域,属智力、知识、才能的范畴;二是情感领域,属情感、态度、习惯信仰的范畴。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教师的情感人格特点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激励作用就越大;师生关系越和谐,教育的现实绩效越大。如果教师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鼓励、信任学生而不是诋毁挖苦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会把学习作为快乐的事,这样我们就不必为引导他们学习而苦恼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我们更应关注的不应该是学生的“分”,而应该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情感、价值观、人生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即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良好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先当这种人。

三、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积累经验,进行案例评析等等。而现实中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单一性,教育理论贫乏等问题。一些教师即使在一线实践中形成一些成功的、富有理论意义的和值得推广的先进经验,也

因缺乏必要的理论水平和经验总结能力而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或埋没于琐碎的日常教育教学中。

四、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信息变化更加迅速,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他们的视野更宽阔、知识更丰富、思想更活跃,知识面更广。所以要开启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不仅可能被社会淘汰,甚至会被我们的学生淘汰,这绝非危言耸听。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就曾遭此尴尬:刚出现次贷危机时学生向我了解这一知识,由于我当时没有关注这一信息,导致我只能告诉学生我回去查查课后告诉他。虽然学生没说什么,但我知道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肯定大打折扣了,这使我再次清晰地认识到:教育者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少些尴尬,多些崇拜,只能靠自己。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视野开阔,思维就会灵活,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让知识永放光芒,寻找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最新的科学信息,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巧外,更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国家栋梁之材,才能让学生乐于接近、衷心爱戴老师。相反,将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直接影响甚至会危及社会,尤其是在当前“文凭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期,教师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教师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吸取其他学科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湖泊,自己必须成为知识的海洋。既要学识渊博又要术业有专攻,才能成为学者型教师,并适应科技时代的要求。

教师专业成长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国家民族的振兴是我们的使命,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从教育教学中反思,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无愧于教师这份光荣的职业,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无愧于社会家长的重托,从而收获更多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苑立强.职业选择与职业道德[M].出版社,1990-05.

[2]元三.职业道德[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3]何名申.创新思维修炼[M].民主建设出版社,2005-01.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一中政治教研室)

上一篇:试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下一篇:探讨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