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02 11:25:58

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教学方法也要有相应的改革。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自我探究和我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我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导致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引导。而在当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采用分组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分组分层;教学法;高中数学

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影响很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原则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中分组分层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掌握其原则是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基础。

首先,在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按照其学习能力、学习自主性等因素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三个层次。其中,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善于总结解题思路的学生被分为优等生;学习能力与优等生相比较低、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学习时需要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被分为中等生;学习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低、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的学生被分为后进生。

二、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1.提问问题的分层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不同基础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分组分层教学法,对在课堂中提问的问题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教师在对优等生设置问题时,就要以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提出有较高难度且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教师对中等生设置问题时,以巩固学生知识为主,问题不宜过难,也不宜太简单。教师在对后进生设置问题时,要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主,设置较简单的问题,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问问题的分层,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不同问题的设置有利于优等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分层提问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2.小组学习任务的分层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小组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教师应该布置较难的任务给优等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任务的探究,有利于其活跃思维,提高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给中等生布置任务时,要以布置基础性知识为主,让学生在任务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给后进生布置任务时,也要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但任务难度较中等生的任务难度低一些,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此外,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任务进行指导。小组任务的分层,有利于优等生锻炼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掌握基本知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课堂评价的分层

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不可以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评价。如果教师在评价后进生时按照优等生的标准,对后进生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削弱后进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的情况发生。相反,如果教师在评价优等生时按照后进生的标准,没有发挥出优等生的优势,容易导致优等生安于现状,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评价优等生时,要对优等生创造性思维进行表扬,但不能只一味地表P,还要指出其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评价中等生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两方面进行评价。对后进生评价时,应主要以鼓励为主。课堂评价的分层,有利于避免优等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避免后进生失去学习热情、产生自卑心理情况的发展,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能力。

本文从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原则、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两方面进行探究,希望教师能充分利用分组分层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提高高中数学成绩,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邬元平.分层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6(7):32.

[2]字映贵.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6(1):239.

[3]李利宁.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113.

上一篇:汽车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智慧”地学习语文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