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02 11:04:17

关于大学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摘要:对于大学校园的环境,我们认为大学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场所,生活的家园,思想碰撞的地方,它是一种文明的缩影,其环境包括由建筑单体、园林景观等因素构成的具体环境,以及由这些具体环境所孕育出的人文精神――即抽象环境,也就是一种氛围。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的校园环境应该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感到愉快。

关键词:校园;环境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我们虽然对景观学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在考虑问题时无法以专业的眼光来分析。因此进行本次的大学校园环境调查时,我们更多是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感悟每天生活在其中的校园,再联系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环境”这个词我们经常使用,比如说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环境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对于大学校园的环境,我们认为大学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场所,生活的家园,思想碰撞的地方,它是一种文明的缩影,其环境包括由建筑单体、园林景观等因素构成的具体环境,以及由这些具体环境所孕育出的人文精神――即抽象环境,也就是一种氛围。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的校园环境应该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感到愉快。因此我们在进行调查的时候是从这两个方面分析的。

我们的大学校园环境调查以合肥几所主要大学为主要对象,一般大学都将整个校园分为校园入口区域、图书馆门前广场、教学楼广场、宿舍楼区域及食堂前的休息广场五个部分。

一、校园入口区域

高校入口处往往是代表一个学校的标志,也是人们对整个学校感官上的第一印象,因此入口处的景观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其主要由校门这一建筑单体及周围景观构成。一些老校区以前设计的校门与新建的一些校门还是有差别的,除了北大,清华那样久负盛名的学校校门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很多学校的校门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而现在的校门设计更注重与学校历史文化和特色专业的结合表现。安徽建筑大学校门具有徽派特色,表现出建筑的细节,体现出建筑类院校的特色,体量也与广场相配合。老校区的校门却不引人注意,很多坐车经过的人难以发现这里还有一所大学。入口处景观环境主要有两种设计类型,一种是进入大门后就是一条作为轴线的道路,在其尽端一般会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是一座雕塑。另一种是大门与大广场相接,正对着主教学楼。前一种往往是在有一定历史的学校,或是老校区,道路的两边种植高大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深静幽远的氛围,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后一种类型一般是在高校的新校区,因为用地面积充裕,空间比较开阔,大门,广场以及主教学楼的大尺度给人一种现代化、高科技的感觉,代表了学校是与现代社会接轨,吸收和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场所。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新校区入口是大面的铺地,带有喷泉的广场,很有气势的校门和教学楼,视觉印象更加开阔,十分吸引人。这一种类型适用于面积比较大的地块。安徽农业大学和医科大学的的老校区也属于前一种类型。安农的入口道路尽端是一座有一定历史的建筑,并且前面还有一个小花园。安医入口道路两旁也是高大的行道树,一眼望去便可以看到道路尽头教学楼和前面树立的白色雕像。

经过对合肥各大院校的入口景观的调研,我认为现在好多的新校区大门入口处建设一个大广场的方法并不好,学校外的城市是喧嚣的,学校要求的是一种安静的环境并且要求学生有一个平静的心情去上课!光秃秃的硬质的地面无论是从空间还视觉感很难将学校与外界的喧嚣完全隔绝开来,而老式校区的景观轴线道路加大了教学区与城市的距离,起到了隔离的作用;配有高大树木的不太宽的路给人的视觉上是最深远的感觉;当人走过幽静的两旁种着大树的小道时,浮躁激动的心会随着慢慢的静下来。

二、图书馆门前广场

上文已经提到了图书馆门前广场,但是,是针对本校图书馆广场是入口景观的一部分的情况来分析的。我们认为把图书馆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来看,他是高校的一个文化精髓所在,他及其周围景观所形成的环境不仅是校园整体环境中的一个亮点,他的环境所能孕育出的文化学习的氛围对学校的学习气氛也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在本次的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当今高校的图书馆周围环境的设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图书馆的环境布置得十分幽静,绿化面积大,点缀水景,营造出一种安静的适合读书学习的氛围。这种设计中图书馆通常远离主要交通道路。以安农大的图书馆周围环境为例,其地势较低,远离交通频繁的地方,大量的绿树和中间的喷水池让人感到舒适,愿意在那里停留看书。学生聚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一种人文环境也就随之形成,而这对于一个学校整体学习气氛的营造起着引导作用。另一种类型是图书馆的广场布置得十分有气势,以硬地为主,辅以绿树和水景,传达出一种开放、自由、催人上进的现代气息。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广场位于轴线的水景和建筑围合出的空间,让人看到后才生一种让人振奋,想要学习并对学术知识肃然起敬的感觉。

但对于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广场,很多同学提到它时的反应是停车场。由于所处位置和客观设施的缺乏,图书馆广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错位。仅管它满足了交通的要求,但在塑造具体景观环境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并未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没有同学会考虑在图书馆门前看书或活动,在精神上,大家对图书馆门前广场的环境没有响应。我们认为由于图书馆所处位置和功能需要的限制,其广场应以硬质地面为主,满足停车的需要。因为在主干道旁,不适宜将图书馆广场布置得郁郁葱葱,摆上桌椅等园林小品,这样的景观环境无法起到实际的作用,没有同学愿意坐在人来人往的路边看书。应该以硬质地面为主,辅以绿化,再点缀体量较小的雕塑或喷泉等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景观以营造一定的文化气氛。站在功能角度考虑图书馆广场的问题,我们得出了与上文中把图书馆广场作为入口景观一部分时的不同的结论。

三、教学楼广场

主教学楼作为大学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周围环境是人群流动最频繁的地方,也应该是大学校园环境中的一个亮点。如今的教学楼前的广场多采用大面积的铺地配合着一定的绿色植物来布置,动静相照,软硬结合,加之楼的大体量和丰富的立面造型,烘托出了一种校园的文化氛围。楼广场的大面积硬地满足了交通和停车的需要,且适当的绿化点缀突出了教学楼这一中心,在这里可以经常以楼为背景举办一些学生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经常有一些学生在广场上溜旱冰,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教学楼广场环境以活力。但是在夏天夜晚时有人在广场上纳凉、聊天、跳健身操,我们认为这不仅影响了上自习的学生,更严重的破坏了教学楼广场的环境。一个大学校园的主教学楼广场应该具有一种开放、现代同时又很严谨的环境氛围。所以教学楼广场尽可能避免距教工生活区太近,防止在使用功能上有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教学区的环境氛围。

四、食堂前的休息广场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吃饭对我们的重要性,而食堂对一个学校亦是如此。对于食堂前的休息广场,我觉得其存在是很必要的。茶余饭后是人们精神最放松的时刻,有个舒适的地方休息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趋向。这种环境应该简单且给人以亲切感,简单的座椅,软软的草坪,绿树,阳光,周围来往的人也是一种景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大院校的食堂前广场是学校中使用率最高的地方。开敞的空间和座椅完全满足了人们休息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和夏季的夜晚,当天气很好时,饭前饭后的时间食堂前的休息广场中坐满了休息聊天的学生。而且,作为来去食堂和宿舍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学生有悠闲的也有匆忙的,学生时代时的我们自己也有一种体会,在这个休息广场中,来来往往的人亦是一种景观。有些学校因客观环境没有提供供人停留休息聊天的绿地,外校的同学来校参观时,食堂前的休息广场恰恰满足了这一环境空白。但是,也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在除了吃饭以外的时间中,这个半开敞的休息空间比较空荡,许多同学反映两三个人坐在那里聊天时心理上会感觉很别扭。

五、宿舍楼区域

宿舍作为一个特殊的居住区,大学校园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环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学校的形象,更关乎学生的身心是否愉悦。试想一个高校如果宿舍区很糟糕,会给人留下何种映像,而成天生活在一种脏乱差的环境下,学生又怎么能安心学习。我走访几所大学进行了对比。有的刚走进校园时感觉绿化多环境美,可当来到宿舍区的时候,美感顿然消逝,自行车一辆一排胡乱的停着,卫生环境也不好。有的院校给我第一映象是严谨和洁净,而当来到宿舍区的时候,缺少绿化,这让人感觉整个的环境很生硬。仅观察和体验,我认为宿舍区与应该具有安静、卫生、绿化多的很柔软的环境。结合整洁的寝室楼高绿化会让人更很舒适。

六、结语

总结本次的大学环境调查结果,结合自己大学时代的感受,我认为大学校园环境应提供给学生能够交流、学习和游憩的空间,同时具有一种现代校园人文氛围。很多大学校园缺少一些较私密的交流场所以及可以让人驻足游玩的空间,校园中没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环境,配备的操场与广场,根本无法使学生静心学习。应该增加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校园雕塑,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和艺术作品,以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学校的休闲型配套设施也会更加完善。校园环境--它不仅是功能的也是社会的。

上一篇:浅谈基于地形图上的断面数据快速绘制断面图的...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