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时间:2022-10-02 10:00:25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摘 要】宗教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三大块主要内容,分别是本质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文章主要从以三点内容来重点分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且分析其在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征。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逐渐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中国化特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要总结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还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现代化的思潮相结合,发展成更加完善理论体系。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的本质观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换言之,宗教的本质在恩格斯看来是对神的崇拜与幻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则是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内部思想和思想性质问题。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看,更加注重的是强调了人民内部思想,同志将道教、佛教都视为一种文化,《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明确指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在该理论中强调了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宗教并不仅仅只是主观思想,而是具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并且宗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基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看,我们更加着重强调了宗教的群众性、长期性、民族性以及国际性和复杂性,而这些都不是宗教观的本质,本质上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中国的宗教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中把握宗教的额普遍本质和社会现象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的价值观

宗教并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信仰和神往,还体现了其自身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以及体现在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和机制。马克思主义对于宗教功能的阐述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考虑,分别是积极面和消极面。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宗教在历史上对于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教化人们的思想发挥着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等在宗教价值观上强调应当消除基督与社会压迫和社会剥削之间的联系,即改变以往宗教的统治作用,由此可见宗教具有积极性也具有消极性。中国化的马克思宗教观正视了宗教的消极性也尽可能采取措施来弱化宗教的消极性,并且尽可能通过弘扬宗教的积极性因素,发挥宗教作用的积极面,从而推进宗教的长期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肯定了宗教文化的作用,也重视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从我党一直坚持的实事求是和科学求实的态度莱卡,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且明确提出了在新时期宗教要顺应社会发展主流,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代领导人都认为不能简单地参照政治上的对立来将无神论和有神论的差异对立起来,要将人民的思想信仰和政治立场区别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肯定了宗教发挥的积极作用颙,在社会主义社会下,宗教不再是反动阶级用于教化和奴隶人民的工具,而应该是发挥其在引导人们群众的正确思想认识中发挥的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

中国共产党强调了宗教应该是长期性的,宗教是持续性的活动,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随意消除,曾说过:“宗教的消灭,只有在人类消灭了阶级并大大发展了控制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宗教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宗教要消亡并不是人决定的,而是与其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相关联,与社会和人类历史的进程相关联。新的时期从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要解决宗教问题,使得宗教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关键在于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渗透宗教的而积极因素,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从而推动宗教的长远发展,并且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相适应。由此可见宗教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过程,肯宗教存在的必然性,也肯定宗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继承了以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上进行了结合本土特征的完善和发展,使得其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新的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得到发展便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去粗取精,发挥其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实现宗教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静,陈辅逵.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理论思想[J].满族研究,2003年02期.

[2] 何虎生,吴伟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创新[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1期.

[3] 林祥庚.我国宗教界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1期.

[4] 龚学增.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上一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下一篇:以心换心 以情动人 用真情谱写和谐拆迁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