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吃饭很有意思

时间:2022-10-02 09:10:20

一个人吃饭很有意思

最近,一部《一人食》的网络美食微电影火了起来,点击量最多的已近百万人次。2014年9月,《一人食》新书出版,一度成为畅销榜首。上海女孩蔡雅妮重新定义了“不孤独的食物美学”,甚至不经意间做出了一个品牌――

一个人吃饭,意味着“孤独”的开始

2012年,蔡雅妮辞掉了那份坚持了七年的《第一财经周刊》图片编辑工作,开启了为期半年的自由模式。没想到赋闲在家时,一个人吃饭成了问题。

“女士,请问您几位?”“一位。”“啊?哦!”

每次去餐馆吃饭,从服务员诧异的“啊”和意味深长的“哦”里,蔡雅妮都能感受到奇特的暗示。的确,周围每张桌上要么三五成群,要么成双成对,一个人闷头点菜、用餐的样子确实“怪怪”的。

如果有一个美食视频,适合独自吃饭的人看,该有多好。她把之前工作中的专注、热情,自然地转移到生活中,转移到了一日三餐上,拍美食,交朋友。

蔡雅妮想,一个人生活,怎样才能不孤单?旅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时间和精力,那么谁也离不了的一日三餐,是不是可以成为“治愈”孤独的武器?

蔡雅妮想到了拍《一人食》。她要做的不仅仅是介绍食谱,更想分享每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面对孤独生活的态度。她相信擅长做饭的人,一定很会安排生活。那些一丝不苟对待手中每一种食材,认真吃好每顿饭的人,一定充满对生活极致的敬意和热爱。

每道食物中,找到治愈的幸福

在朋友的介绍下,蔡雅妮认识了插画师林竹。林竹做麻婆豆腐靠的是万能法宝:奶奶手制的辣椒粉。她是看着奶奶制辣椒粉长大的。家里那口大铁锅,还有用来舂辣椒、花椒的铁制舂子,都清晰地留存在她的记忆里。后来,林竹把和奶奶一起劳作的场景画成了漫画。从成都到北京读大学,到日本留学,到上海创业,常年在外漫游,林竹无论走到哪儿,都带着奶奶做的辣椒粉。她还成功地把麻婆豆腐发展成“麻婆所有冰箱里的剩菜”。

蔡雅妮更想通过《一人食》,让网友们看到丰富的人生样本。因为每一道食物中,都有故事和回忆。通过朋友的介绍,她找到了会做“烈日松饼”的女孩唐七。唐七是沪上文艺青年中小有名气的“美酒美食美物美器”爱好者。微电影中的她,一袭藏青布衣长裙,如同民国佳人一般,骑着单车穿梭在上海老街上,用柳编箱子载着自制的松饼,到附近公园野餐。即便一个人,她依然要吃得精致且漂亮,把松饼烤得两面金黄焦脆,洗两只草莓,淋一点酸奶,再搭配一杯手冲咖啡。

漂在上海的唐七租住在一栋老旧的小房子里。不过让她分外满足的是,独占了一个大大的公用厨房。即便清理厨房是件很辛苦的事,即便需要经常和边边角角的污垢战斗,也不妨碍她要好好吃饭的心情。听着音乐,独自在厨房里忙碌时,窗外玻璃风铃叮铃叮铃响着。她说,过一种让自己感动的日子其实不难。

以食会友的日子里,蔡雅妮还认识了会做上海蛋饺、麦丽素汤圆的若谷。拍摄前,若谷的母亲刚去世,蛋饺是母亲在世时常做的,汤圆在和面时用的是粥而不是水,也是他跟母亲学的。

还有会做姜饼人的陈寅蓉,在寒冬,她把姜饼人从烤箱里小心翼翼地取出,画上嬉笑、呆萌、喜极而泣的脸和花花绿绿的衣裳……

原来有时,美食有超乎想象的治愈力量,它能填饱肚子,更能治愈孤独。这些情绪正是蔡雅妮想要表达的。

一人食,是一种人生态度

蔡雅妮把微电影陆续发到网上,没想到迅速火了起来。在没有任何商业推广的情况下,《一人食》不经意间培养了15万微博粉丝、6万微信粉丝。网友说,第一次觉得原来“一个人吃饭也能很有意思”。

后来,上海出租车公司找到蔡雅妮寻求合作,每天提供三分钟时段给《一人食》。原本只是拍着玩的,不经意间成为“出租车上最好看的节目”,渐渐成了一个品牌。

很多人来找蔡雅妮谈合作,电视台、视频网站、风投、厨具品牌,甚至服装品牌也来谈软性植入,但蔡雅妮对各种商业介入非常谨慎。她不希望改变《一人食》的初衷和风格。她已经给“一人食”注册了公司,未来可能会有类似于“一人住”“一人游”这样的产品问世,它们和“一人食”一样,传递的都是“如何独自生活”的理念。

《一人食》不是普通的美食节目,从头至尾没有一句人声,没有不绝于耳的解说,只有轻快的音乐和加在屏幕上的汉字。在《一人食》里,做饭是一种仪式。每个主人公穿着最舒适的衣服,拿出最漂亮的锅碗瓢盆,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样食材。蔡雅妮说:“一个人,也要过得精致幸福。一个人,也不将就,不颓丧,在一只碗、一双筷子间找到简单幸福。”

上一篇:总是多做一点点 下一篇:永恒的老女孩许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