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天保一期工程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2 07:49:05

小陇山天保一期工程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文章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对小陇山天保一期工程的实施成效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天保工程;成效;问题;对策;小陇山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9-0030-02

甘肃省小陇山实验局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管辖小陇山林区、西秦岭和部分关山林区,属于秦岭山脉西段,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场群。经营总面积83.02万hm2。林区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被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有15种,动物有18种,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全面贯彻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调整思路,强化措施,经过10年的努力,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 天保工程建设实施成效

1.1 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1.1.1 森林资源逐步恢复 工程建设初期,全局森林覆盖率为54.6 %,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 771万m3。经过12年的建设,新增森林面积7.4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61.4 %;新增活立木蓄积680万m3,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3 451万m3。昔日的荒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1.1.2 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护 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人工造林树种由最初的9种增加到了现在的18种,人工造林混交比例也相应提高了35 %,同时增加了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方式,优化了林分结构、促进了森林健康。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因生存环境的改善而明显增加,特有野生鱼种秦岭细鳞鲑的种群数量也在逐步恢复中。云豹、羚羊、蓝马鸡、黑熊、绿尾虹雉,红腹锦鸡等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加。野猪、野兔等甚至对当地农林业生产形成了潜在的威胁。由于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森林内生物的稳定性及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得到加强,动植物区系趋于稳定。

1.1.3 水源涵养能力增强 天保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小陇山林区每年造林大约0.67万hm2,随着有林地面积的增加,森林覆被率逐步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得到逐步改善,水的渗透能力逐步增强。水土流失减轻,河流泥沙含量明显下降。

1.2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2.1 带动了林区群众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在天保一期中年均造林面积约为0.60万hm2,年需各类苗木约3 000万株,自产苗木很难满足全局公益林造林需要。在林场的帮助下,以市场为导向,林区群众积极发展育苗产业,培育绿化大苗。场农共建,短短几年内基本形成了310国道沿线太碌-东岔绿化苗木基地片,宝天高速公路沿线麦积-龙门绿化苗木基地片,312国道沿线陇南区域绿化苗木基地片和316国道沿线西秦岭绿化苗木基地片等为主的线状和片状发展格局。大幅提高了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状况。

1.2.2 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在天保一期实施中,对涉林政策、有关林业法律、法规、生态保护常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林区职工和农牧民的护林爱林和生态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林区、林缘区绝大部分群众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同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毁林案件逐年下降,林区形成了一片秀美、和谐的氛围。

1.2.3 森林旅游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截止2010年,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通过改扩建、新建完成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1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各处都具备吃、住、娱的旅游功能,尤其植物园和放马滩森里公园完全具备接待大型会议的条件。

2 小陇山天保一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严重不足

2.1.1 物价上涨 天保一期工程实施十年,资金投入使用的依据是期初的静态预算方案。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和物资资源价格逐年升高,工程成本逐年增大,造成资金缺口逐年增大,最后造成森林抚育形成历史欠账,林业职工压力大,生活收入低、质量差,与当地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大的状况。

2.1.2 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及种苗工程资金国家按照中央80 %,地方20 %的比例,利用国债投入支付工程费用。每年中央80 %的比例部分都能按时拨付,而地方的比例资金因甘肃财政困难,无法足额筹集到位。

2.1.3 工程投入结构不合理 天保一期方案编制时,由于对工程实施细节考虑不全面,没有列入林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费用;遗漏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控费用。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新的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不断出现,由于资金困难,无法全面、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

2.2 国有林场的公益性质没有体现出来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原界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森林经营以生产木材为主。实施天保工程后,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从社会、区域、景观尺度上按结构、功能、效益三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林业经营管理体系,特别是缺乏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仍停留在定性描述水平。小陇山林区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2.3 经营技术没有跟上林分的变化

由于受采伐政策的影响,部分天然林林分密度较大,自然分化稀疏剧烈,处于竞争劣势的下层木由于生长条件差,濒临枯死,火险等级增高。部分人工林分化非常严重,林分生长严重受阻,造成林地生产力逐渐下降。

3 天保工程建设的对策

3.1 加大投入力度

资金的投入应以社会物价上涨总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为依据,降低工程实施风险;吸收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完善的工程方案,保证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3.2 积极开展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森林经营实施分区管理,分类施策。重点公益林,以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引进社会资金,合作经营,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生态公益林,在保证一定森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采伐利用。依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森林经营者的积极性。

3.3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大力宣传林业政策、法规,激发全民爱林护林的积极性,确保了现有资源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洋葱蓟马药剂防效试验 下一篇:皋兰县“三膜一砂”大棚甜瓜规范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