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土麦冬栽培及开发前景

时间:2022-08-30 09:55:21

小陇山林区土麦冬栽培及开发前景

摘要:阐述了小陇山林区土麦冬的生态习性与分布、观赏等价值,并对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进行了初步总结与建议。

关键词:土麦冬;林下植物;栽培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作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林业用地中有林地52.71hm2,灌木林地10.03hm2,森林覆盖率63.6%。随着天保工程实施,林区苗木新旧交替更新周期较长,木材产量逐年递减,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是目前解决林区经济瓶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高林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森林植被是在特定的生境内,以林木为主体,包括与之相适应的其它植被在内的植物组合,认识和掌握森林植被的发展变化,更为合理地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对林区的生态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陇山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林下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土麦冬叶形飘逸如兰,花色淡紫亮丽,整体形态极为美观。目前有部分研究人员进行驯化栽培,效果较为良好,对大面积栽培及园林绿化等应用,还未涉及。药用大多都以采取林区资源为主,这不仅给林区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也造成土麦冬林区资源的日渐衰竭,林区应加强宣传及开采规范,提高林区群众意识,在合理保护土麦冬野生资源的同时,将土麦冬研究技术应用繁殖并推广,丰富天水周边地区园林绿化及盆栽植物种类,美化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1.植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资源分布

山麦冬为百合科土麦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短,须根多数,根块纤维质,纺锤形,匍匐枝平伸,由粗短的根状茎繁殖新株。叶线形,较花茎长或短,宽2~6mm,叶上面深绿色,叶背面粉绿色,具5脉。花茎直立,高15-30cm,总状花序长达12cm,花淡紫色偶白色,直径4~6mm,花被片6,2轮排列,雄蕊6枚,子房3室,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土麦冬属共有8种,我国有6种,小陇山林区有2种。小陇山林区各林场均有分布,长于林下湿润及荫蔽的地方。

2.观赏及药用等价值

麦冬在园林中应用历史悠久,由于其叶线形流畅而飘逸,花色淡紫高雅,远观如兰,其根系发达,耐旱,适应性强,可在多处生长,是拓展绿化空间、美化景观的优选地被植物。麦冬可片状形成绿化带,花期似浪漫的薰衣草,盆栽孤植簇状而立,观赏性不亚于兰而又易于养护。随着我国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麦冬以其广泛的适应性,较高的观赏价值而受到园林绿化部门及开发商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麦冬块根可入药,主治阴虚肺燥、咳嗽痰粘、胃阴不足、肠燥便秘等。

3.繁殖及栽培方法

麦冬目前主要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一般可分1~4株。

3.1选苗

麦冬收获时选健壮苗留作种用。用刀切去根状茎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根状茎不宜保留过长,否则栽植后会出现高脚苗,以致块根少,产量低。根状茎切除后,困扎好以备栽植。种苗准备好后,应立即栽植。

3.2栽植

麦冬宜在4~6月初栽植。栽植前苗地按行距12cm左右开沟,深5~6cm,沟内每隔6~8cm摆置种苗2~4株,垂直放于沟中,将土填满,用锄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裁后立即水,灌透。

3.3田间管理

麦冬植株矮小,需经常除草,除草时结合松土。麦冬生长期较长,需肥较多,除施足基肥外,应根据麦冬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7月中旬,每lhm2施猪粪尿35000kg左右,腐熟饼肥1200kg左右。8月上旬追肥1次,每lhm2施猪粪尿42000kg,腐熟饼肥1200kg、草木灰1800kg。追肥时氮肥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地上部分徒长。苗栽后半月麦冬返青时,每1hm2施110kg过磷酸钙,7月份加施过磷酸钙200kg。春秋2季是块根膨大和根茎伸长增多时期,此时应重施磷、钾肥,故于每年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追肥,先浅松表土,每1hm2施过磷酸钙或腐熟饼肥750~1500kg,再施人粪尿18750~22500kg。麦冬宜稍湿润的土壤环境,需水分较多,应保持苗圃地湿润,促进幼苗生长,天热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4.前景展望

麦冬分株能力强,可自繁自育,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我国部分地区已形成小规模产业化发展。麦冬喜疏阴环境,在有遮荫的地方生长茂盛,适宜在乔灌木、花草多层配置的下层栽植,是营造自然生态的理想地被植物。在有效覆盖树下土壤的同时,点缀景观林下空间,提高生态效益。麦冬的块根是常用中药材,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热的功能。在小陇山周边还未有麦冬栽植区,引导提倡林区周边群众栽植,不仅可保护野生麦冬的滥采,亦可提高林区周边群众的经济收入,丰富周边地区园林绿化及盆栽植物种类,促进麦冬观赏及药用方面的发展,提高社会及生态效益。

上一篇:辣椒一膜三用节本增效模式探讨 下一篇:如何在园林效果图中表现手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