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建设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10-02 07:03:34

灌区建设管理的思考

[摘 要]灌区是水利的基础设施,是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灌区建设管理中的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灌区建设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灌区建设;灌区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89-01

0 引言

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头等大事,而灌区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因此需要做好灌区建设管理工作,从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对其进行改造,确保有效提高灌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灌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保障。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而灌区是调节土壤水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水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基地。灌区对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改善不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稳定脱贫和温饱,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农业甚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灌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灌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多地少,粮食问题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容易开发的水土资源多已开发,新增灌溉面积难度大,而仍有一半的农田“靠天吃饭”,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灌区用水供需矛盾尖锐;灌溉用水面临工业和城市用水竞争;受工程、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灌溉用水效率不高、浪费情况普遍;已有灌溉工程设施配套不齐、工程老化,渠道渗漏严重,影响功能效益发挥;灌区管理手段落后,整体技术水平进步缓慢,管理队伍素质不适应需求。

2.灌区问题的原因分析

客观上是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压力大促使人们用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掠夺自然资源方式去发展;主观上是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认识不清,在水利发展中急于求成,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发展模式不合理。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许多灌区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目前正在进行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从灌区索取,却极少回报灌区,灌区的工程病险不能被及时处理,历年的水毁工程得不到恢复,建设初期留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使灌区的效益日渐衰减。其实,灌区作为农业的基础设施,是水利产业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有限的工程资源,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必须从资源的角度加以保护。不能重建轻管,更不能只建不管。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灌区也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个载体。只有这样,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过渡的步伐才能加快,才能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改善灌区建设管理的配套措施

1.做好灌区建设的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发挥灌区的作用,要全面地做好灌区的建设发展规划,保证灌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灌区的设计效益。首先,规划要高标准,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要体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定要适应现代水利与现代农业的需要。其次,规划要全面。过去,我们的规划仅仅考虑到工程本身,很少考虑到工程管理、资源配置、经营管理、自身建设等,阻碍了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不管是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都要一并考虑。再次,规划目标要明确。在灌区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一是灌区经过历年运行,工程老化,灌溉水利用系数极低;二是由于当时的建设条件,灌区工程配套建设不完善;三是灌区基础水利设施由乡镇或村自主管理,很不到位;四是灌溉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五是工程水毁不能及时恢复等问题,都是灌区建设规划中应当考虑和解决的。

2.进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灌区管理与经营体制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已阻碍了灌区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一是对管理单位内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要定编定岗,责任到人。二是改革水费收缴制度。现有的灌区是集体主义产物,由人民群众建设,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灌区群众中“水是商品的意识”非常淡薄。长期以来,灌区体现更多的是社会效益,水费的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灌区工程的维护维修。因此,必须对现有水价及收缴方式进行改革,只有通过设置合理的水价,改变收费方式,才能逐步实现灌区管理单位“以水养水”的目标。三是积极推进灌区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对于灌区内的小型基础水利设施可以通过租赁、拍卖、承包、股份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水利资产,实现水利建设投入的多元化,解决水利建设与工程维修加固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抓紧节水示范工程建设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与灌溉用水不相适应、地理地质条件的差异、灌区水利设施的不足与不完善及病险等因素,灌区内存在相对缺水地区。因此,有必要在灌区内开展节水示范工程建设,通过节水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可以促进灌区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完善灌区的水利配套设施,进一步发挥工程效益;二是有利于节水技术的推广,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三是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提高依法治水力度

为了搞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防止灌区的水事违法活动,国家已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灌区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行业政策。但是,灌区毁坏水利工程设施、拖欠水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灌区的生产生活及水政秩序,灌区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效益得不到发挥。因此,必须扭转灌区管理难与水费收取难的局面,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建设与管理灌区,实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建立良好的用水秩序。

5.构筑灌区信息化平台

要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是提高灌区管理手段的重要标志。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灌区作为水利行业的一部分同样如此。一方面,灌区管理部门要向政府和相关行业提供包括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和工程信息等在内的水利信息,为抗旱和水资源的管理服务。另一方面,灌区建设与管理也离不开区域经济信息、生态环境信息、气候气象信息、地质灾害信息等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因此,加大灌区信息现代化建设是灌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将提高灌区的决策水平与管理水平。

6.加强灌区建设项目管理

灌区工程的新建、维护维修、除险加固等建设是实现灌区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直接手段,是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管理单位生存的根本,对于这些项目必须加强管理,保证工程交付后能正常运行,确保投资效益。一是要搞好规划,做好设计,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及经济性,杜绝无效益工程;二是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按有关要求严格实行“三制”;三是对工程质量要搞好政府监督;四是完善竣工验收制度,防止不合格工程产品进入管理阶段。

四、结束语

灌区的建设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为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务实创新,吸纳多方资金,加强灌区的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秀芳.汾河灌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2(9).

[2] 杨勇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河南科技,2013(04).

上一篇:锦45块蒸汽驱部署水平井完善接替层在开发中的... 下一篇:箱变变压器室散热装置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