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把段落写具体

时间:2022-10-02 06:52:30

生:看过上次的《怎样把文章写具体》,我就经常在头脑中回味——“言之有物”,希望能很好地领悟它的内涵。

生:是的。文章不能空,这样的作文,才能在读者眼前再次展现出你所写的人,你所叙的事,你所描绘的景,才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师:其实,咱们还可以尝试着先把一段话写具体,不论是写景状物,或者是叙事、记活动,先考虑好几个部分,或几个方面、几个环节来写,也就是分几层意思来写。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事情写得太笼统了,这就为“把段落写具体”打下了好基础。

“把段落写具体”就是在记叙和描写的过程中,确定好写的重点内容后,紧紧围绕你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中心句)来写。如果离开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尽管写了许多“怎么样”,让人读起来不仅不会有生动感人的印象,反而显得罗嗦、累赘。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把段落写具体。

生:我运用过“采用具体数字写事物的大小”。例: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个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32万多斤重,最小的也有4~5千斤。我国捕获过一头8万多斤重的鲸,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十分宽敞。”

生:这段话一开始拿人们熟悉的象和鲸作比较,接着用最大的鲸有“32万多斤”和最小的鲸的体重也有四五千斤重具体数字,说明鲸的确很大。再接着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体重、长度、舌头重量等数字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生:可以用“比喻来状物”。如: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更有趣。”

生:上述这段话如只作一般的叙述,而不用比喻来描写,就很难把事物的形状及其变幻写具体。作者把小泉比作成了不同形状的事物,就显得生动多了。这里作者注意了几点:一是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不是同一类型的,但两者之间要有相似之处,而且愈像愈好;二是用来比喻的事物大都为人们熟知的。

生:我是“写事物的外形特征”。你看,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细心观察,不同的事物都有其不同的外形特征,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其外形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请看下面——

“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树叶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生:先看这段话对寒冬季节柳树的描写:“落光了叶子”显得光秃秃的,而松柏则依然青翠。再看对大雪的描写:大雪过后,柳树上的银条儿“毛茸茸”、“亮晶晶”的,而松柏树上挂着的雪球儿则是“蓬松松”、“沉甸甸”的。不同的树种,冬天里的外形如此不一样;同是一场雪,落在不同树的枝叶上,形状的差异竟这么大!由此,我们就明白了,平时留心各种不同事物外形的不同特征,以及同一事物不同部分的不同外形特征,并且善于抓住这些特征,把它们写具体就可以。

师:说得好!下次咱们继续聊吧!

【微博】

京京晶晶:看我写的—— “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我写得怎么样?

郭老师回复京京晶晶:这段话虽仅有60个字,但却真实具体地描述了从清晨到黄昏的天气变化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比喻,主要是形容在发挥作用。文中的“骤然”写出天气由暖变冷的渐进过程之突然;“凛冽”写出了这风刺骨的寒冷;“呼呼地”写出风势之猛;“整整”强调了风刮的时间之长。如果我们不用上这些起到形容作用的词语,虽然意思一样,但却显得不够具体。

芳踪难觅:不过,我们在写作中运用形容的时候,要注意符合实际。我们就不能说寒风是“暖洋洋的”,“轻轻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暖洋洋”、“轻轻”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春风,刮得怎么样的,用来形容寒风显然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

上一篇:怎样看待选择课外作文辅导? 下一篇:浅释多媒体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