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棋人·棋士·棋道

时间:2022-10-02 06:50:45

15年前,她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获得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的女运动员;10年前,她用英文写了第一本书《来自中国的女子世界冠军》;今天,她不仅是北京棋院院长,而且是一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

虽然说起话来声音柔柔地,但是她给人的感觉非常理性,甚至有些像男性。

谢军,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却一贯以处世低调而著称。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母亲的民主,才有了棋坛的谢军”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对于一个不懂国际象棋的人来说,如何理解这个体育项目及其背后的精神?

谢军(以下简称谢):其实,我觉得做国际象棋和其它任何事情一样。在国际象棋里有一种你控制不了的东西,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如果真心热爱它,你就会发现国际象棋的世界特别大,可以从中体验到人生的经验。

青:您是如何看待比赛输赢的?

谢:我8岁开始下中国象棋,10岁获得北京市中国象棋儿童冠军,同年转学国际象棋。小时候,我赢了棋就很开心,输了棋就不开心,还老哭。慢慢地,我学会了如何理性地看待输赢,特别是输了以后,我会仔细研究输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有的时候,赢棋并不表示自己的水平就比对手高。竞技体育的输赢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你今天的状态和判断,对手的状态……这些都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

青:您现在也是一位母亲,那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母亲呢?

谢: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她从东北农村走进清华,然后一直生活在北京,这非常不易。她的经历告诉我什么都有可能,成功与失败都不是最重要的。母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她的自立精神。小时候,父亲在部队,家里大部分事情都由母亲一人打理。我性格中的很大一部分秉承了母亲的遗传。母亲也会非常冷静地看待我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她是我事业的后盾。

青:您和母亲发生过争论吗?

谢:十五六岁是我叛逆感最强的时候。当时我在北京青年队训练,过的是集体生活,而且队里的管理非常严格。但母亲还是感觉出了我的这种变化,所以在遇到我们争论的时候,她会非常冷静、非常理智地和我沟通,想办法解决问题。我母亲最优秀的地方是,她从不会因为我的训练成绩而决定对我的态度。

青:能否谈谈您与母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谢:母亲对我非常平等。在我12岁那年,我面临在学业和北京青年队之间做出选择,母亲当时就用一种非常平等的口气和我商量这件事。她觉得我的学习不错,希望我以正规的渠道学习,进而考取大学,但她还是征询了我的意见。当时我表明自己非常喜欢下棋,同时我也保证,以后一定会上大学。这样,我就如愿选择了国际象棋。可以说,因为母亲的民主,才有了棋坛的谢军。

“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做男性”

青:行走在国际象棋这份事业的道路上是寂寞的,您有没有想过要停下来?

谢:其实很多人都劝过我“你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了,干嘛不活得自在点儿”,但我总觉得自己有份社会责任:我必须成为一个目标、一个靶子。我的存在可以帮助一些年轻队员尽快成长,她们也常说“如果能超越谢姐,我们就成了”。竞技体育的新老交替很快,她们如果成长不起来,我就必须顶着。国际象棋是我的兴趣所在,事业是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我如果现在停下来,就辜负了多年的努力。

青:国际象棋中经常有“性别大战”,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谢: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做男性。女性有太多制约。从生理上、社会角色上,女性都要承担更多。而相比之下,男性就可以潇洒得多。但是作为女性,我可以对生活体会得更多,体会孩子对我的依恋、丈夫对我的宠爱……而做母亲是我最幸福的体验,因为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我想这些也许就是生活对女性的弥补和眷顾。

青:可以说您更羡慕男性吗?

谢:从社会角度讲,我羡慕他们。在中国文化中,男性事业成功了,就有了一切。但反过来,女性即使是事业成功了,但如果家庭不成功,这个社会同样不接受。

我对男性的看法很大部分来自于我的丈夫。丈夫让我感到幸福,他的包容让我有家的感觉。但这并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做到的。对于从事竞技体育的女性,并不是所有男性都会将你当女性看待。而对于其他男性,我会和丈夫一起讨论和欣赏。这种讨论非常坦诚,更多时候,我们的这种讨论超越了性别的界线,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人的讨论,无关性别。

青:不同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到棋风吗?

谢:会的。棋界有句话“功夫在棋外”。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棋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不同,这种不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棋风。但是,正是由于国外的女性思想解放,生活水平比较好,她们更强调“我要过的好一点”,所以到一定的年龄,就会去享受生活。

青:很多体育界的女性因为事业不得不放弃许多,所以在她们离开体坛的时候都表示要做回自己,您是如何理解的?

谢:我猜想,说这话的女性可能还没有结婚,状态还不太稳定,所以可能很渴望能停一下。我也曾经有过这种状态,但是后来我明白,自己其实离不开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给了我一切,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的一部分。我的很多人生体验和乐趣都来自国际象棋,所以即使不再下棋,我和国际象棋的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不会断。

“我将来也要像她一样”

青:您是世界上女棋手中学位最高的一位“博士棋后”,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读心理学?

谢:这是我喜欢的专业,我觉得人的内心丰富而神秘,非常值得研究。这个专业使我看世界的视角宽阔了,我的人生观也豁达了。我十分享受重新做学生的时光。

青:您认为成功是什么样的?

谢:别人看你很成功,但你不快乐也不算是成功。想明白你要什么以后,然后再努力地得到它,这个过程很快乐。其实很多艰辛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都很美好,比如怀孕,哈哈。我始终认为快乐才是成功。

我特别羡慕我导师的生活状态,她已经七八十岁了,且工作非常繁忙,带了十几个学生。但我和导师一起出去的时候,经常第一句话是:“您走得慢点儿,行吗?”她很快乐,和周围的人相处得很融洽,她的体力和思维都令人想不到她的真实年龄。她甚至会去买一双尖头、高跟的小羊皮靴子。我看着她就想着“我将来也要像她一样”。

青:看得出,您目前就很快乐,是这样么?

谢: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当然过些年,孩子会慢慢长大、独立,到那个时候再回首,也会觉得现在的自己比较幼稚,但这确实是我非常真实的生活过程。其实我和普通女性一样,生活中的我也要去菜市场买菜,而且我非常享受和菜贩们讨价、还价的过程,那些小贩时常调侃我说,“谢军,你还在乎这点儿钱?”但我觉得这样很快乐,可以让我享受生活的真实。

青:去年,您出任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副主任,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接受这次挑战的?

谢:这是一次挂职锻炼性质的任命。我觉得以我的经历,无非是想把教育引入国象(国际象棋),或者把国象引入教育。权衡下来,我觉得现在更应该选择后者,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努力的方向,现在得到了机会去实践,虽然会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作为北京棋院院长,推广普及棋类运动的工作,跟下棋同样重要。

不管到哪里我都会记得自己曾经是个棋手,我的工作也不可能完全离开棋,我希望国象在教育界受到足够的重视,有朝一日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青:除了下棋,您还有其它体育爱好吗?

谢:体育的概念是身体的较量,品质、头脑等各方面都动起来。现在的城市生活更多是在室内,面对电脑,所以平时我也要动起来,会打球、游泳。

谢军现在很知足,虽然工作、读书、养育孩子已经把她的时间占据得满满当当,但是她偶来闲情雅致,还会填几首宋词。

在博客中,她填的第一首词《一剪梅・春日》:“清晨梦醒意未犹,春日渐近,绿上枝头。惦君日繁饥暖否?万千叮咛,寥语问候。玲珑词句笑我懒,遍翻古书,一语难求。独拥墨香星伴月,悄依窗头,二壶美酒。”她笑说自己以前没这个爱好,直到有一次,一个朋友发短信发了个自己原创的,逼得她没有办法,只好翻书回了一首,自那时起便喜欢上了。

望着昔日的奖杯和奖牌,谢军直言:“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应该尽自己所能把每一个角色都做好。棋,涉及的领域很广,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棋人、从各种角度认识棋是我的心愿。”

青联档案:谢军,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上一篇:姜武:演戏“很好玩儿” 下一篇:邹开云:反串美女“肉挺”徐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