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谁在关门歇业

时间:2022-10-02 06:20:16

2007年的中国零售业风起云涌,竞争激烈。在各零售企业开店扩张的同时,关店调整也不断上演。尤其是一些知名企业门店的关张给国内外零售商敲响了“本土化”的警钟。如何抢占市场,满足当地消费群体的需求,是大中小型零售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2007年中国零售企业关门停业事件中,涉及近40余家零售企业,几百家门店,其中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家世界超市、山姆士超市、欧尚超市天津店、兴万家等停业事件具有较大影响。

关门停业所涉及的主要企业和原因盘点:

宁夏嘉宝福购物广场:2007年1月9日,刚开业一周年的银川嘉宝福购物广场因欠400万元的外账被迫关门。而在2005年年底开业时,嘉宝福“致力于在宁夏的核心商业区―――银川市东南部打造宁夏最大、最领先的购物广场”的豪言壮语,似乎彰显出了某种没落的悲凉。

好当家南京海鲜超市:因选址问题,山东好当家开出南京首家海鲜超市仅4个月后,便因为销售额不理想,陷入歇业的“尴尬”。

海口喜佳超市:喜佳超市4家分店全部停业。这是继大润发、家乐福两家零售巨鳄进军海口后,在重新洗牌的海口零售市场上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北京华联超市:由于北京门店亏损严重,上海华联超市大规模收缩已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今年年初北京门店集体停业。5年前,这家超市杀入北京时,曾豪言“要开100家连锁店”,却在仅开到30家的时候就挥泪退出。在华联超市撤离北京的同时,关于华联与联华的合并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隶属于百联集团的两家连锁企业一直被业内所关注。但因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各方都对此三缄其口。

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西安北大街店是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家乐福在中国第一家独资经营的分店;而本次关店则是家乐福到中国开展业务12年来第一次关店。家乐福凭借其企业优势向供应商压价,在促销、价格、返点上提出各种苛刻要求,并遭到本土超市的合围。在本土超市与供应商们的联合打压下,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商品价格与其他超市相比为最贵,经营状况不好,营业额做不上去,最终闭门谢客。

新乡世纪联华:由于本土化不到位,新乡世纪联华关门歇业。曾任该店店长助理的王程将其倒闭原因归结为对竞争对手认识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特点丧失、管理不到位、管理中存在惰性。

吉林家世界超市:1月11日,数十名供货商代表堵在吉林市家世界超市北奇店门口讨债,随后超市方面以关门盘点为由停止营业。供货商担心超市长期欠款会突然崩盘,家世界方面表示暂时停业的具体原因无可奉告。

上海圣德娜商厦:2月,圣德娜商厦因商场格局布置不好、定位不准确、优秀品牌少、产权关系复杂等原因,导致其5年之内第4次变脸。

北京华联石家庄店:2月,继王府井百货败走石家庄后,河北省会百货业惟一尚存的“外来和尚”――北京华联商厦也开始“清仓甩卖”,在本土超市势头猛涨的石家庄,外来商家处境不容乐观。

昆明仟村百货:2月28日晚10点,甩卖了近一年的昆明仟村百货正式关门。1997年开始,由于郑州亚细亚集团在其它地区的10家仟村百货不断出现供货商围攻商场的情况,导致昆明地区的供货商、商家逐渐对昆明仟村百货失去信心,商场与供货商矛盾不断升级。资金缺乏、现金周转困难,使得昆明仟村百货陷入困境。

成都人民百货:3月11日,成商集团公告称,将其持有的成都人民百货公司75%股权及相应债权与持有的重庆迪康百货5%股权及相应债权,整体协议转让给深圳茂业商厦公司。成都人民百货公司开业以来连续亏损,此次转让也为成商集团减轻了包袱。

厦门丰联达商场:4月10日,厦门丰联达商业中心以7020万元的价格被买走。当月底,丰联达商业中心宣称即将闭馆,告别百货业,以大幅折扣价进行全场清货。买下丰联达的企业是厦门新安德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很有可能在此做餐饮行业,但也不排除重新进军零售百货业的可能性。

温州联合百货:4月16日起,温州联合百货不对外营业,厂商的货款将在4月30日之前结清。 从2006年1月19日开业以来,联合百货仅陪伴市民度过400多天。

长春乐购超市:5月1日,长春Tesco中国公司宣布,自即日起结束位于长春市亚泰大街14号长春店的运营。该公告称,停业是建筑物业主易人所致。4月30日之前,乐购在长春市征召的员工的遣散费用就已到位,部分高管也逐渐转移到丹东二店工作。

长春百盛:5月17日,长春百盛购物中心大门上贴出停业通知,数百名业户被拒门外。停业通知事出突然,让业户们不知所措。该商场策划部的经理表示,由于商场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才临时停业进行改造,以及办理内部升级等相关事宜。

山姆士超市太原4店、大同店:5月23日,山姆士超市在太原的兴华店、朝阳店、建南店和学府店4个门店全部停业。供货商和手里持有购物卡的消费者成为受害者。大批太原的持卡顾客涌向榆次店抢购,致使该店也在中午时分,宣布暂时停业。同一天,大同山姆士超市停业。据一名供货商称,超市突然停业与太原山姆士停业有极大关系,超市停业没有任何征兆,使供货商措手不及,连货物都没撤出来。

兴万家商场:5月,由于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包括深圳、长沙等地的兴万家所有分店均遭供货商上门“逼债”,被迫停业。一个月前,该公司突然变更法人,招致债主们的质疑。

青海西单商场:5月17日,西单商场公告表示,计划经营超市业务的西单青海西宁城南店将取消,这将给西单商场增加815万元的投资损失。此举呼应了西单某高层此前提出的“西单商场计划淡出超市业务”的表态。计划经营超市业务的西宁城南店撤出后,西单商场在青海还有西宁中心广场店和格尔木店200家百货门店。

杭州GDA PLAZA:6月8日开始,商场主楼关门歇业至年底,新的商场会在年底前后开张。

上海浦东和之百货:6月,浦东和之百货宣告歇业,理由为“内部调整”。部分签约租户感觉“意外”,拒绝撤柜,还有商铺向法院提讼,向商场方面索要违约金和被拖欠的销售款等。和之百货则称,此前便和供应商协商过提前终止合同,但个别供应商可能不太满意,从而采取不予配合撤柜甚至故意损害公司形象的作法。

海南文昌万福隆超市:6月19日,文昌万福隆超市突然停业。大约有40多名曾经在文昌万福隆工作过的员工的工钱没有付清。万福隆方面表示,在其所有连锁分店当中,只有文昌店属于租赁场地经营,其成本较高,且经营效果不太理想,为此,公司决定暂时关闭文昌店。

欧尚超市天津店:6月24日,欧尚超市天津峰汇广场店突然关门,这是欧尚超市首次关闭内地门店。该店关门除了跟本身业绩不佳有关外,跟物业方发生纠纷是导致关门的直接原因。欧尚超市进驻峰汇广场虽然带来了商业人气,但并不利于大楼写字楼的招商,峰汇广场物业方有意做出新的调整。也有传言称是因为双方租金无法谈拢而导致关门。该店关门后,对供货商、员工做了妥善安排,没有发生闹事风波。

北京物美生活广场北太平庄店:物美生活广场北太平庄店自开业以来的经营业绩一直不佳,加上城建大厦高昂的租金,让这家店连续两年都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据物美方面透露,这家店8月重新开业后,定位进一步提升,与目前的新华百货档次相当。

北京故宫星巴克:7月13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北京故宫星巴克撤离故宫。2000年受故宫管理者邀请,星巴克把门店开到了故宫九卿房,此后便饱受争议。星巴克拒绝了故宫关于与其它品牌共同经营咖啡店的提议,因此只能离开。同时有评论指出,抵制星巴克体现了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北京SOHO尚都:7月24日,北京SOHO尚都已经开业的60多家店铺的店主们集体歇业,而这一天距离SOHO尚都正式开业“满月”还差一个星期。开业无人气、业态混乱、开业日期有差别、项目名不清晰是导致业主集体歇业的4大主因。

石家庄华普超市:8月6日,北京华普连锁超市进驻石家庄的第一家店―――白佛店关门,这也是北京华普存留在石家庄的最后一家店。

北京奥特莱斯市场:8月16日,北京爱普奥特莱斯名品服饰广场约700商户集体歇业。业主称顾客稀少,生意没法做,要求市场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减免租金。下午,数百名商户将市场正门堵死,为因冲突受伤商户讨说法。

世纪联华石家庄仓安店:“因公司内部调整原因,世纪联华仓安店已于8月18日起关店调整。”世纪联华超市以一纸简单的“告顾客书”,宣告了石家庄仓安店的终结。至此,世纪联华已经关闭了其在石家庄5家超市中的3家。外来超市频频关门现象在石家庄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怪圈。

上海伊都锦商厦:8月31日,伊都锦商厦全面停止营业。今年5月起,位于大连、天津、青岛、哈尔滨4个城市的伊都锦商厦相继关闭,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这家商场是伊都锦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商场。该商场的关闭也标志着伊都锦商厦正式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杭州涌金广场:曾经以时尚、流行定位的杭州涌金流行前线,在开业不到两年后关门。此次歇业的原因是由于涌金流行前线拖欠近30万元的水电费和物业管理费,因此浙江耀江物业管理公司从7月底开始,对涌金流行前线实行断水断电措施。

上海美美百货:奢侈品百货商场美美百货于8月31日营业后关门搬迁。美美从1994年开业起一直是申城高端奢侈品商场的代表,但是近年来由于位置偏远,面积有限,品牌老旧,对新生代高档购物中心没有优势。

福州悦旺超市万里店:9月,福州悦旺超市万里店突然关门,30多个供货商跑到东辉店、金山店和梅峰店讨债,供货商估算超市欠供货商达数百万元。超市没有突出的经营优势,没有拓展或固定的客源,导致其最终关门。

超市发便利店:9月,营运超市发便利店的超市发商业有限公司已经关门,北京悬挂超市发绿色招牌的便利店,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

银川南华新时尚广场:承包商卷走商户租金后,9月1日,为防止供货商哄抢货物,银川南华新时尚广场管理方决定将南华新时尚广场关门停业。此时距离该广场开张仅40多天。

成都大业百货:在成都最繁华的商圈苦撑了10年后,大业百货终究无法改变它黯然退市的结局。由于缺乏足够品牌支撑,且其本身无品牌号召力,大业百货的低价策略并没有实现盈利的目的。

安徽芜湖华联超市直营店:9月1日,(上海)华联超市芜湖有限公司刊出一则《注销公告》,公告称,公司拟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上海)华联超市直营店退出芜湖市场,只保留“(上海)华联超市”的加盟店。2000年,(上海)华联超市芜湖有限公司进入芜湖市场,一度凭借着其品牌优势,在芜湖零售百货业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是随着芜湖超市业态的迅猛发展,(上海)华联超市芜湖有限公司在芜湖的整体经营状况日渐不佳。

厦门铜锣湾百货:从2007年初开业至今。100多家商户被铜锣湾百货拖欠了3~8个月的货款,所欠金额至少在200万元以上。铜锣湾百货经营不善,同时拖累其所入驻的名汇广场,入驻半年多,商场的租金、水电费都没交。名汇广场希望与铜锣湾集团解除租赁和约,集团方坚持继续经营。如果铜锣湾百货方面拒不退出场地,名汇广场将不排除走法律诉讼渠道。

济南伊势丹:9月23日晚9点,济南伊势丹百货有限公司结束营业,正式宣告闭店,为伊势丹在济南的正常业务画上了句号。由于经营状况不佳,伊势丹在济南的历史只有短短两年,知名度并不高。公司除少数工作人员已经确定会随伊势丹前往沈阳新公司外,大多数员工都会留在济南。

分析

1.据以上不完全统计,2007年度零售企业关门停业事件近40起。

2.外资大型零售企业超市出现关门现象。家乐福第一家独资经营的西安北大街店关店,是家乐福到中国开展业务12年来第一次关店。欧尚超市天津峰汇广场店突然关门,这是欧尚超市首次关闭内地门店

3.零供矛盾严重。《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的颁布未能有效地解决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矛盾。零售企业在促销、价格、返点等条件上向供应商提出各种苛刻要求;供应商围堵超市、哄抢货物屡有发生。并有部分供应商通过法律途径催讨欠款。

4.物业矛盾导致门店关张。零售企业拖欠物业费、水电费,物业公司断水断电导致零售企业关闭。

5.本土化问题有待解决。石家庄成为外来零售企业败走的怪圈,如何迎合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成为零售企业“本地化”的关键问题。

上一篇:农资经销商的十大出路 下一篇:2008,零售连锁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