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铁泉到“铁拳张”

时间:2022-10-02 05:25:37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二十出头的张铁泉还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对于一个兜里只揣着几十块钱就孤身离开老家窜上火车的“蒙古小爷们儿”来说,跑来呼和浩特学打拳是理想,当搬运工不算苦。可最让他难受的,是散打队不肯要他。“我甚至跟他们说,如果不相信我的实力可以让他们专业队员先跟我打一场,如果觉得好再留下我。”张铁泉是巴望着可以有个系统学艺的地方,但专业队的教练们担心让这样一个毫无基础的农家孩子与专业队员过招会造成意外伤害,拒绝了他的要求。

所以铁泉就只能这样熬着日子:白天自己跑到操场上看散打队训练,记下所有的动作和要领,回来自己练,而吃饭的钱则只能通过做搬运工来解决。此后的某一天,赵学军教练找到他:“今天晚上去打一场,让我看看你底子怎样。”可以想象的是,张铁泉是如何卯足了劲儿去打的,因为他被打的满脸都是血。

“没分出胜负。但是对我来说我已经赢了,因为赵教练看完比赛之后跟我说,‘从明天开始,你不用再搬砖了,来队里训练’。”

锯末上摔出来的蒙古汉子

张铁泉1978年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蒙族农民家庭,它有个响当当的蒙古名字叫“满都呼”,意为太阳升起。从小就执拗的张铁泉并不愿意像父辈一样一辈子务农,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功夫了得的大侠”。于是,21岁那年,张铁泉给父母留了一封信,怀揣几十元钱独自踏上了开往呼和浩特的列车。张铁泉在呼市做过保安,扛过水泥,送过煤气罐,睡过地下室……但每天都会起个大早,绕着呼和浩特火车站晨跑,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十公里”。

送煤气罐的路上,张铁泉看到当地一家跆拳道训练馆,鼓起勇气走了进去,从此开始走上了学习跆拳道的道路。也就是在那家拳馆,张铁泉遇到了后来同为中国MMA界领军人物的戴双海。遇到戴双海是张铁泉功夫生涯的一次转折,铁拳也由此得到系统的功夫训练,后来“打进”了陕西体育学院散打队。一年后被戴双海推荐给了散打名教头赵学军,这也是为何,赵学军会在工地上找到铁拳的原因。

此后在赵教练的麾下一练就是五年,直到2005年张铁泉来到北京,被推荐跟随巴西人安迪学习巴西柔术,由此正式走上了综合搏击的道路,开始学习柔术的张铁泉一下子就被这种“似曾相识”的技击技术吸引,“我从小就学习摔跤,虽然技术上还有很大差别,但柔术与摔跤还是相同的,所以我学得特别快。”这一年的年底,练习了不到不到两个月时间柔术的张铁泉站在了北京综合搏击对抗赛的拳台上,那场比赛,刚刚涉入这个领域的张铁泉就出色地运用自己还不太成熟的技法降伏对手,此后,张铁泉在国内综合搏击的赛场上从无败绩。

当“白腰带”变成“金腰带”

正规的巴西柔术升段非常不易,从白带到蓝带往往要一至两年,蓝带到紫带则需要更长时间。2009年6月,张铁泉获得紫带,由于国内紫带选手寥寥无几,紫带根本无法买到,需要从巴西定购。经历了一周的等待,紫带才系到张铁泉的腰间。但此时的张铁泉,已经不再是五年前那个被打得满脸是血的蒙古小生了。

2008年11月22日,在菲律宾最大的MMA赛事――“环球搏击冠军”大赛中,张铁泉挑战菲律宾80公斤级金腰带持有者卡罗依。面对以重拳闻名的菲律宾人,张铁泉用时3分03秒、以“断头台”降服对手,夺得了第一条属于中国人的国际综合搏击金腰带;2011年的悉尼,终极格斗赛的赛台上,他抓住对手一个俯身闪避的短暂时机,后手顺势锁住对手颈部,两腿发力缠住对手,流畅地使出标准的“断头台”动作。莱因哈特坚持了5秒钟出现窒息,随即认输。张铁泉的现任教练,巴西人卢伊说:“他有打UFC的天赋,因为有摔跤、散打的底子。铁泉也喜欢用他的拳头,他需要提高的更多是心理战术。”

左眼角开裂是张铁泉到现在为止受过的最严重的伤。因为综合搏击讲究踢、打、摔、擒拿,什么都练,任何身体部位都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并且从技术角度讲,MMA就等于散打加柔道,或者泰拳加柔术,又或者散打加摔跤加柔术”。也正因如此,MMA在更多外行人眼里,被视为“非常暴力”的一项运动。但在张铁泉看来,现代MMA不但很安全,并保持着相当良好的安全纪录――在八十多年的竞赛史中,只出现过一例死亡纪录(注:1998年俄罗斯举行的一次管理混乱未经审批的比赛)。“对MMA运动的夸张描述只是一种商业上的炒作,完全是为了吸引更多观众”。

“MMA比赛可以使用摔、拿手法来制服对手,减少了击打次数。一个MMA运动员职业生涯里挨到的拳数远小于拳击选手。而且MMA比赛不是打晕了再计数,停就马上停。” 中国综合搏击推广人乔博介绍道。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夹缝

毫不夸张地说,张铁泉在澳大利亚参赛和获胜的意义绝不亚于姚明当年进入NBA带给中国篮球迷们的轰动,要知道,UFC在综合搏击领域与篮球世界中的NBA和足球世界中的欧洲五大联赛具有同样的地位。

如今的张铁泉,已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拳馆――“China Top Team”。 张铁泉虽名为合伙人,但与其他在这里训练的年轻运动员一样,张铁泉依旧保持着严格的训练习惯。每天,张铁泉就在这间并不算大的平房里跳绳、打靶、练习各种器械。张铁泉说,在北京,大约有50多人跟自己一样,正在努力或者已经成为搏击类自由职业运动员,他们可以用俱乐部的名义申请参加国际比赛,还可以跟经纪公司签约,逐步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赚取更多赛事奖金。

但是即便这样,“资质”问题始终困扰着包括张铁泉在内的这个群体。从澳大利亚回国没多久,他的训练馆就因租期已到,被要求3天内搬离,“如果这个项目是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就好了。”起码他不再需要操心最基本的训练场馆问题。而现实是,由于综合搏击项目小众又残酷,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还处在考察过程中。

但是即便这样,张铁泉也是笑笑,因为“等待着MMA在中国可以职业化,确实不是容易事,但这就和我打拳的日子一样,我搬砖的时候,也想着有一天可以站到国际赛场上,这件事同样需要努力,需要时间。”

上一篇:洋帅不怕多 土帅不能少 下一篇:张怡宁:“一姐”退役不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