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时间:2022-10-02 05:11:43

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摘 要: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突出、内容丰富并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方式多样和方法灵活、注重社会实践等特点。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很好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发达国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词,但其内容却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人们观念多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国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一、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政治功能突出

发达国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似乎没有或很少有政治成分,但实际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类似、交叉或重叠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处处体现。[1]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特定的阶级性的,一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能反映这个国家的政治倾向,国家都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使公民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从国际范围看,无论在过去的冷战时期,还是在现在的多极化、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都代表和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结果对政府的必然要求。

美国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政治性尤为浓烈。美国的大学及各类学校开设的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社会政治化等,在培养目标上提法不一,如培养“美国公民”、“好公民”、“合格公民”、“民主公民”等等,但实质却都一样,即培养“道德上成熟的”、“具有民主理念和民主行为的公民”的目标。虽然美国的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等采取的是多元化、多样性的方式,比较灵活和贴近生活,但无论是公民教育还是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都必须体现国家意志,都要旗帜鲜明地传播“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美国的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美国的经济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等内容,同时还以对比方式大讲公有制的“弊端”及社会主义的阴暗面,其政治立场的意识形态性非常明显。英国的道德教育往往冠以“公民教育”的名称,“其本意是培养人们做个好公民”,或者说“教育人们做一个合格的为教会和国家服务的人”。英国的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政治课程进行的,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家A.彼得森在《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学校课程必须增加道德教育,以改变整个学校课程的不平衡状态。政治教育主要“集中于制度上的认识”,强调要“培育青年对当前制度有认同感,并认为英国议会制度是唯一可认同的政体”。法国从1881年《费里法案》废除宗教课开始,就全面开设公民教育课,后来改称为“公民道德教育课”,重点讲授民主、人权、国家政体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政治性内容。

(二)内容丰富,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传统的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宗教教育等内容外,近年来,各国出于面向世界竞争的需要,又增开了环境教育、人权教育、现代人消费观念教育、全球意识教育及国际理解教育等。从教育内容的发展看,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意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注重现实性和针对性。例如,随着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美国越来越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确定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遵守社会共同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为此,美国高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大学生生活导论课程”,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思考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此外,美国学校还广泛开展“关心社会”的活动,借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集体协作的精神,把个人主义与团队精神融合起来,反对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英国不少高校开设了“个性与社会教育”的课程,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对当下和未来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种情形和问题予以指导及道德上的关怀。日本在二战后把国际化教育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国际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育公民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情况,学会与外国人礼貌、友好地交往与相处。人生观教育也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亮点,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珍惜生命。即教育学生要有自爱之心,对生命存“敬畏“之念;生命不是私有财产,在每个人的生命根源上连着父母的生命、民族的生命。二是展示生命的价值。即要使学生懂得只有发挥自己的才智、力量,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要锻炼顽强的意志,提倡在艰苦的条件下经受历练,坚持目标,绝不放弃。三是培养诚实正直的品格,要与人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四是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睦相处[2]。

(三)教育方式多样,方法灵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理论教育外,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环境感染熏陶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正面教育与启发教育、调查与社会服务、课堂教学与各种校园活动等,他们注意多种教育方式方法的结合,综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既加强灌输,又注重渗透,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原则,既开设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又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切实提高实效性。“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发达国家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在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中,公开的、正面的教育方法是始终受到重视的,同时采取“渗透性”、“隐蔽性”的教育方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自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美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讲求途径的多样化与渗透性,主要通过通识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宗教教育、文化体育与学生自治活动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英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是课程教学、学科渗透、各种社会活动、校园文化熏陶、制度养成等。德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式主要有研究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心理咨询、政治养成、大众传媒灌输等。日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设置“道德实践”课程、学科渗透、特别活动、学生工作组织化、社会教育机构建设等方式进行,日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限于专门课的学习,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去,以无意识的、偶发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东京大学设有“教养学科”,通过跨学科教育和科学研究,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素养。另外,日本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广泛建立PAI组织。PAT是日本家长教师协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的简称,该组织非常完备,设有班级PAT、学校PAT、地方或社区PAT以及PAT全国协议会。PAT的会员主要有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于教育的人士,他们视教育好后代为己任,以能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为精神满足,无偿自愿地从事各种支持教育的活动,尤其在捐赠资助教育资金,协调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提高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等方面贡献突出。

(四)注重社会实践的作用

近年来,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从课堂转向了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了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们围绕社会所需,广泛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美国高校大学生各类组织的活动非常活跃,仅康奈尔大学,就有600多个大学生俱乐部、学会和协会,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做实事、加强社区团结、援外服务为主要内容。据统计,美国的大学生约有一半以上参与了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有的州通过法案规定大学生必须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才能毕业,有的州拨出专款支持这类计划,并建立大学生志愿者跨地区联盟,以指导、协调全国性的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

英国大学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决策活动,要求学生进行理性思考,采取适当的行动,从中学选举、民主处事的作风和技巧。剑桥大学有17000多名学生和近600个社团,学生永远不会无聊。[3]牛津特设的就业服务部(Careers Service)向大学生提供综合全面的就业信息,特别是对现有机会的评价、鉴别,对所需能力和技能的调查研究,对自己价值观、兴趣和能力的了解,系统规划并实现早期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4]德国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有的大学安排了近一年的生产劳动实习。日本也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尤其是劳动教育,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在他的“全人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劳,劳动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二、借鉴与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借鉴它们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加强和改进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意识形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即其鲜明的政治性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5]在目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要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其次要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与民族精神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之中,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大学生。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德问题的不断出现,还要加强人格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

(二)以日常服务为突破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样化首先要坚定灌输原则,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也是发达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灌输方法,拓展灌输空间,讲求灌输效果。在灌输中必须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实效性等一系列问题,要以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为教育的核心,了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冒险意识,注意引导,避开冲突,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其次,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注重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一方面也要注意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和陶冶式教育方法等间接的隐性教育方式,如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文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大力开发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最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程度。发达国家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个共同点:以学校为中心,形成呈辐射状的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教育网络。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指导思想下,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的投入,做到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政府共同努力,各负其责。中国虽然一直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但实际上往往还是学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着绝大部分教育工作,家庭和社会未能与学校形成合力,有时甚至还出现相互抵消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和全社会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程度,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党、政、团、工、青、妇齐抓共管,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

(三)创新教育内容,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有关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的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根据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教育内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是好的,大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健康、积极向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较高,大部分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面临道德选择问题,功利主义倾向严重;面对择业难,心理问题凸显。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的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加强择业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汲取。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强调“一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这些既是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育人目标。总之,在学习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绝不能忽视本国的传统。唯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根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才能得到弘扬。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上,要不断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化,适应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新变化,充分利用网络、心理咨询、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勤工助学,就业服务等不断增加的新式平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手段、创新的形式,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社会实践对学生行为养成的作用

教育路径与学生选择路径的“视野融合”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张力的基本要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性的关键。[6]但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与学生选择路径之间出现了某种“错位”。我们设计并依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乐于选择的“主渠道”。68%的学生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各种竞赛等实践活动是最令人感兴趣的教育活动方式。[7]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渠道,有效完成学校实践教学体系。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但在中国,虽说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少高校也将实践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广泛开展志愿者行动和 “三下乡”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因为没有注重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所以整体效果不是太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不能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混为一谈。人的思想的改变没有情感的促动、没有行为的改变是不可能有效果的。中国高校今后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大胆探索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社会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力求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强调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引导,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内化为个人行动的先导,提高本人的道德行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p2-3。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p247

[3].

[4]http:///news/NewsContent.aspx?NewID=47.

[5]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P65.

[6]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p104

[7]沈洁、周德红、杨颍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5.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上一篇:创建科普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