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2 04:53:41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能说出恰如其分的话。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培养的目标是: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前后连贯,意思比较完整。

低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是很爱表现、很爱说话的。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相对较弱,一旦课堂上发言出错引起同学们的嗤笑甚至老师的批评,就会绷紧小嘴不愿意再发言。因此,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是引导他们正确进行口语表达的前提。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探究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来改变学生上课不愿发言、不敢说话的状况。

一、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帮助学生树立说话的勇气。

要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得让学生想说。学生是有情感有个性的。在整堂课中教师要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给每位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学生由在课桌旁说慢慢发展到教室前说,由提前准备地说发展到口头即兴地说,由被动地说发展到自告奋勇地说。另外,教师还要及时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做到三多三少:多关注、多鼓励、多表扬;少漠视、少贬低、少批评。

教师引导时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创设轻松愉悦的语言情境,营造自由发挥的语言氛围,例如分角色表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课文续写、改编剧情等。

二、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语言表达训练的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因此教学中可抓住结尾处再次为学生创设想象表达的空间。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课文感悟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的水平就能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如《狐狸和乌鸦》是经典的寓言故事,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结束,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把读者带入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读完课本后,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一次说话、写话练习。

教学设计第一步,可从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入手,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学生基础出示提示,让学生填空:乌鸦开始以为狐狸是( ),后来知道了狐狸是( )。这一环节,既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是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丰富学生的词汇,使他们知道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事后乌鸦越想越觉得( ),它要把这件事告诉所有的朋友们。想想乌鸦的朋友还会有谁?它会怎样告诉朋友们?乌鸦对朋友说:( )。朋友们听到乌鸦受到狐狸的欺骗,会怎样安慰乌鸦?朋友安慰乌鸦说:( )。又会怎样帮助乌鸦惩罚狐狸呢?乌鸦朋友的主意是( )。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通过写话规范学生的表达,使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后表达,使学生言之有物。除了利用教材外,教师还可以用心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素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辨别优劣,评定是非”。“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养成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语言表达训练素材的选择对于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至关重要,好的素材能激发兴趣,事半功倍;坏的素材不但不能激发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适得其反。

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阅读相同水准的训练素材,必定导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对此不屑一顾,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则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优秀教师必定会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制定语言表达训练内容,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共同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在随时随地不断地训练中增强自信,最终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口头问答训练,这种方式是语文教学中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促进教学互动的有效交流方式。口头问答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开阔的发挥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极佳途径。另外,教师在进行口头问答训练时,还应指导学生在问答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场合,采取不同的语速和语气进行作答。

学生进行了老师认真设计的大量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必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从敢说发展到想说,最后上升到说话能力的最高层次:善说。教师可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公共场合独立开口讲话。例如,可利用每节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说话训练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学生可依据个人优势自由发挥、自选话题。话题的内容要广泛,学校生活、家庭趣事、所见所闻都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学生说完后及时进行评价,评价原则是以鼓励为主,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全面进步。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的示范作用不能忽视,教师生动精练的课堂教学语言等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再有教师具有准确和指导性的评价语言和教师在学生表达时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都是不可缺少的。总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可轻视。当然,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地“说”起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目标才会实现。

上一篇:区域经济下商务英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论插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