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而不倦

时间:2022-10-02 04:21:20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而不倦

英语教学的成功,与是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善于利用情境,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愉快的学习中。

一、创设情感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开始,他们对这门课既感到陌生又充满好奇,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从预备课开始,我就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步步深入,引起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亲近教材――“三翻”。一翻英语书,看看书上有哪些人物,试着读出他们的名字;二翻语文、数学书,比较一下英语书与语文、数学书有哪些不同之处;三翻练习册,进一步熟悉图标,猜不同的练习形式。通过三翻,学生对教科书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引起注意开始慢慢向兴趣转移。

2.亲近教师。刚开始,学生对所学的英语是陌生的,对英语老师也会有距离感。如果此时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功亏一篑。

3.亲近同伴。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难免会有一些不良的习性,譬如:自私自利,感情冷漠等。所以我让他们先熟悉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在潜意识当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

这样一来,学生与教材、老师、同伴之间建立起合作、和谐、互动的关系,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直观化

英语课堂要挖掘生活的素材,充满生活的气息,彰显生活的色彩。教师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自己的教学意图隐藏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但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我经常利用图片、实物、录音机、简笔画和多媒体等多种辅助工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英语课堂形象化、趣味化和交际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

⒈利用实物。如在教学fruits一类的名词时,如果只是单纯地教学apple,orange,pear等,学生只会机械地进行记忆,这样一方面学生学得不扎实,知识只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学生学得枯燥无味,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上课前我准备了一些水果,课上,让学生亲自感知这些水果,通过看、摸、闻、尝,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The apple is red.The orange is orange.The pear is light yellow.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自然而然地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愉快的学习中。

⒉利用简笔画。通过实践,我逐渐发现简笔画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告诉学生老师正在讲解的内容,又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时,通过不同的实物玩具和卡片学完单词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Look and guess:What is this?先在黑板上画该动物的一个部位,让学生猜是什么。再接着画,让学生继续猜是什么,直到画完最后一笔,学生知道了画的是什么。当时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起来,都积极参与到竞猜中。

三、巧设活动情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1.游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5 “Plus and minus”一课,在数学教学中,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加减方面的知识。但是,怎样用英语表达?这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单一的英文数字和加减法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了引出新词plus,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Guessing game,我左右手都准备了几块橡皮,先问学生:What’s in my right hand?当学生告诉我正确答案(两块橡皮)后,我继续问:What’s in my left hand?再次得到正确答案后(四块橡皮),我就装出大彻大悟的样子说:Oh,I see.2 plus 4 is 6.趁机问学生:Excuse me,what’s 2 plus 4?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新授的内容,使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课堂上充满了活力。

2.儿歌和歌谣。说唱能力是儿童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儿歌和歌谣是培养儿童语言技能的最佳素材和最好形式。课堂上引入儿歌和歌谣,不仅便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开启心智。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学过和掌握的英语知识很少,可以用英语歌“旧曲谱新篇”,把新学的单词、句式套入学生所熟悉的曲调中让学生演唱。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富有节奏感,因此,在低年级可以适度使用儿歌巩固强化语言知识的学习。

3.竞赛。小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特别强,竞争意识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时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可以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地开展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要让学生“学而不倦”。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教师要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乐学,善学,学而不倦。”所以,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澄宜.易捷英语韵律儿歌.江苏教育出版社

[2]鲁宗干.小学英语教师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下一篇:《新课程下自主合作探究有效教学教师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