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语文本体方向进行教学

时间:2022-10-02 04:01:17

沿着语文本体方向进行教学

前些天在南京学习,班主任老师出示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詹天佑》一课教学设计中的两个问题:“人字形”铁路是怎么回事?“中部凿井法”为何能提高工作效率?然后问大家:“这样设计语文课的教学问题行吗?”大家哑然失笑,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是铁路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笑过后,我突然有些脸红:“难道我们平时讲课过程中花过多的时间一味探讨人物精神品质并激励大家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就完全正确吗?平时的语文课稍不留神就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的现象难道少吗?”

是啊!什么才是语文课应该学习的内容呢?怎样讲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呢?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本体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我们的语文课必须沿着语文的本体方向进行教学,方为真正的语文课。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主要内容。那么,怎样沿着语文本体方向进行阅读教学呢?

阅读其实也是文体思维。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应考虑文体教学。所教的文章属于哪一种文体,是记叙文,那就应按记叙文的阅读特点去进行阅读教学。是说明文,那就应按说明文的阅读特点去进行阅读教学。例如,《雾凇》一课,在进行教学前,首先要考虑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怎么确定呢?从以下几方面:一看课文内容。像《雾凇》这一课,细读课文内容,便会发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介绍雾凇形成的文字在文章中占到了多部分篇章。所以《雾凇》应是说明文。二看课文所处的这一单元的内容。像《雾凇》所处的这一单元,主要就是围绕说明事物的。故《雾凇》是说明文,确切地说是科普类说明文。体裁确定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这一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教学。

《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明文指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

由此可见,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但由于许多教师一直奉行科普类说明文就是给学生以知识的观点,因此,他们执教科普类说明文时,会千方百计地拓展该领域的知识:讲《冬眠》,教师搜集大量动物冬眠的知识给学生阅读;讲《太阳》,从黑子讲到日食,从夸父逐日讲到后羿射日;讲《台湾蝴蝶》,教室成了蝴蝶标本展览室……结果是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在这样的课堂上,知识似乎成了科普类说明文教学最核心的东西,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则似乎成了附庸之物。为了避免“涛声依旧”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现在,让我们站在学生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角度,重新审视科普类说明文教学:科普类说明文究竟学什么?

科普类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根据其介绍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为主的文本特点,老师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当然是教学的一大任务。

然而,科普类说明文是语文课,隶属语文阅读教学范畴,它姓“语”,有别于自然、科学、社会等学科。教学科普类说明文,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

请注意!抓住知识要点,只是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中一部分的内容,但绝不是唯一的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问题、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才应成为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

那么,该如何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可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资源呢?下面我们仍以《雾凇》一课为例来谈。

《雾凇》一文,我认为认识课文中介绍的雾凇的形成不难,难的是,如何准确复述雾凇的形成,更难的是如何能让他们把自己知道的一种自然现象按一定顺序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条理地介绍给别人。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定位于启发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准确性与条理性表达方法。比如,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本课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加上“过于饱和”意思有什么区别?没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能形成雾凇吗?通过对比体会,学生很清晰地就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重要,然后告诉学生,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关键的语言来体会文章的内容,方能准确理解课文。写说明文,语言一定要准确严密才能说清楚。

接下来再让学生抓住“弥漫、涌向、笼罩、淹没”“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运用互换颠倒的方法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使学生体会说明文阅读和写作也要注意文章语言的准确和先后顺序。在此基础上通过朗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加深对语言的感悟。

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现象,介绍时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条理性。老师根据具体介绍进行具体指导,从而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就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努力沿着语文本体方向进行教学。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解放路第二小学)

上一篇: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取石与直视下取石治疗胆囊... 下一篇:部分参评经销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