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其司法协助

时间:2022-10-02 03:43:57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其司法协助

摘 要:

随着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经贸、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加深,两岸共同面临的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之间,在共同打击犯罪方面,需要开展一种既不同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又不完全相同于一般的国内刑事司法协助的两岸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但这种独特的刑事司法协助也使得处理涉台犯罪面临法律标准和政治标准分离难、是否“双重犯罪”确定难、刑事情报信息掌握难、追赃难、调查取证难以及负案在逃人员抓获难的困境。因此,两岸各方应当努力搭建非官方沟通联络渠道,建立日常合作关系和定期会晤制度,就强化两岸共同打击犯罪进行讨论,达成共识,进行规划,从而逐步形成完善、便捷的刑事司法协助机制。

关键词:犯罪;刑事司法协助

近年来,随着大陆与台湾地区间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交流的日益扩大,犯罪活动也日益交织在一起。一些不法分子在大陆或台湾大肆从事网络诈骗、绑架、敲诈勒索、制售假币、走私、贩卖等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同胞的合法权益。但由于两岸司法部门缺乏顺畅的沟通配合机制,各自为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两岸司法机关对不法分子的打击与惩处力度。为了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共同打击和惩处危害两岸人民的刑事犯罪活动,加强两岸刑事司法协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有些犯罪跨越大陆和台湾两个地区,因此,犯罪地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追缴赃款赃物、缉捕在逃案犯以及审判执行活动,都需要借助刑事司法协助手段才能确有实效地进行。可见,开展两岸共同打击犯罪的刑事司法协助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一、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刑事司法协助的困境

刑事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司法机关缉捕刑事案犯、侦查、审判刑事案件时相互代为或协助履行某些行为,以保证刑事司法工作顺利进行的活动。刑事司法协助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和国内刑事司法协助。但在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之间,将出现一种既不同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又不完全相同于一般的国内刑事司法协助的新的刑事司法协助类型,也可以称为两岸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这种独特的刑事司法协助使处理涉台犯罪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一)法律标准和政治标准分离难

根据我国“一国两制”的原则,未来的两岸关系中,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台犯罪的刑事司法协助是一个国家内的刑事司法协助,不涉及其他任何外国。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从国家的原则出发,那时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刑事司法协助当然属于国内的刑事司法协助,根本谈不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问题。涉台犯罪的刑事司法协助也只是一种单纯的司法关系。但国家尚未统一的政治现实,使这种本该单纯的司法关系不再单纯。一些纯粹涉台经济犯罪,都实行司法审查和行政审查的“双重审查”制,更不用说涉台政治犯罪了。

(二)是否“双重犯罪”确定难

双重犯罪原则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基于国家原则派生出的,也就是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上,引起引渡的行为,必须依要求国和被要求国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行为,否则就不存在引渡问题。如果被引渡国把本国法律不认为犯罪的人引渡给引渡国,就会与本国法律抵触,损害其国家。类似这样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上的原则是不能适用于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只要在一个法域下被认定为犯罪,那么就可以协商移交。但是,目前的台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三)刑事情报信息掌握难

两岸警方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犯罪情报信息交流机制,刑事情报信息无法及时通报共享。无论是犯罪分子在台作案后潜入大陆还是具有犯罪前科的人员入境等刑事情报,警方均难以确切掌握。

(四)追赃难、调查取证难

台湾籍犯罪分子作案后,往往立即将获得的赃款通过汇款、地下钱庄等方式迅速转移到台湾,大陆警方即使破了案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也无法追缴回赃款。既难以为受害者挽回经济损失,又不能切断犯罪分子的经济命脉。

(五)负案在逃人员抓获难

在逃的台湾籍犯罪分子往往就是幕后主犯,即使是手下的“马仔”被抓获,也能立即组织新的一帮人员重操就业。比如冒称“银联”以消费对账为由实施的短信诈骗犯罪活动最早于2005年3月出现在厦门,不久厦门摧毁了一个从事此类犯罪的集团。但由于犯罪集团主要成员在台湾无法抓获,因此未能全面遏制。从当年7月份开始,此类犯罪便迅速蔓延到北京、浙江、上海、广东、江苏等地。

二、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刑事司法协助必须遵循的原则7

目前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所有警务合作,只是非正式方式或间接进行。不管以何种形式开展岸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而言,应当包括以下几条:

(一)维护国家和利益的原则

这是最为重的原则。因为促进国家统一和维护国家,中国解决的出发点,在“一国两制”件下,无论大陆地区还是台湾地区,都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各有不同,但国家只有一个,不可分离。据此,在进行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时,应当把国家统一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这种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不得与中国的整体利益相违背,不得把独立的法律区域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从而使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变相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二)尊重现实的原则

两岸刑事司法协助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来考虑,既要坚持国家统一和原则,又要在此前提下照顾到各自的社会条件和利益,不能采取简单、草率和操之过急的方法。长期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居民,由于受意识形态、法制理念、价值取向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不可避免地会对同一事件产生相异的认识。尤其是海峡两岸曾经存在过的敌对和仇视,造成两种制度下的人民之间缺乏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要彻底消除这种感情上的“鸿沟”,除了解除禁忌,增加往来,相互了解之外,还要尽量避免出现刺激感情伤疤的言论和行为。因而,在开展区际司法协助时,需要确立相互尊重的思想原则,用尊重对方的诚意来换取对方的理解与尊重,各方应在和平共处的前提下着重考虑如何有效打击跨境犯罪,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决不能让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影响到合作的进行。

(三)及时有效的原则。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本身就是基于打击犯罪的需要而提出的,因此在具体开展这项协助工作时,也应当把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来贯彻。如果进行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反而把事情搞复杂化了,或把事情卷入无休止的扯皮之中,这样也就使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应当注意做到:第一,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要避免过多的程序或手续,要避免中介机构的介入,以请求和被请求协助的司法机关直接联系、沟通为宜;第二,协助双方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和订立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协助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在因协助需要的人员出入境问题上,应当与有关方面达成简化出入境手续或方便出入境的协议;第四,通过立法或协商,明确犯罪案件管辖范围,以免出现在管辖上的争抢或弃而不管;第五,要采用最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进行沟通,行动需雷厉风行,迅速快捷,不给犯罪分子以喘息的机会。

(四)坚持司法运作,排除政治干涉的原则。

坚持司法运作,即对跨境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的查处只能由警察、检察、审判等执法机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允许其他部门和方面介入,尤其要排除政治因素的介入。因为跨境犯罪属于刑事犯罪,对跨境犯罪的惩治完全是一种社会防卫行为,是一种法律对策,在打击跨境犯罪中渗入政治因素是不适宜的,会削弱甚至取消法律对策的效力。台湾在解决海峡海上犯罪时时常出动军队介入,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台湾当局借口政治原因,拒不遣返大陆劫机犯,曾一度使台湾成为劫机犯的“天堂”,也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可喜的是,2009年4月2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南京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互助协议》)。海峡两岸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共同打击犯罪、刑事证据调查协作以及罪犯的移管及待遇方面,《互助协议》均在确认原有协作模式的基础上予以发展。在海峡两岸迫切要求共同打击犯罪及加强形式司法协助的大背景下,涉台犯罪刑事司法协助机制的建立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各方应在“一国两制”思想的指导下,以积极、稳妥、务实的精神,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因此,在《互助协议》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一种完善、便捷的刑事司法协助机制,已迫在眉睫。

(作者通讯地址: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上一篇:“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走出职务犯罪侦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