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如何与城镇共生

时间:2022-10-02 02:30:14

村落如何与城镇共生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大量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乡村正在或已经消失,失去原有积淀下来的精神家园,尤其是他们自发形成的神圣空间,包孕着那里的人们对当地的深厚情感,空间的消失意味着精神空间能量场的消散。其中岭南水乡传统聚落的实践保护一直处于落后,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等原因,许多岭南水乡原始形态遭到严重的破坏,历史建筑和水乡水系都很难恢复,岭南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也是水系发达、河网分布密集的地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呈现着家家临水、处处绿波的繁荣街景闹市。

关键词 :神圣空间;保育;活化;BOT运营模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ural cit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t an alarming rate, a profound culture village is being or has been lost, lost the original accumul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ir homes, especially their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the sacred space, including the people deep feelings to the local, spatial vanishing means the spirit of space field. The practice of protecting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water traditional settlement has been behind, due to population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reasons, many of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River in original form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historic buildings and water drainage are very difficult to restor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area, especially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s also developed river system, river network intensive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lso shows a green water, everywhere prosperous street downtown.

Key words: sacred space; conservation; activation; BOT oper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村落背景与定位研究

1.1区位背景

大罗沙村位于莞城西南12.6公里处,位于道滘水乡文化片区内,水脉交错,环境优美。水路陆路交通便利,陆路方面紧临西部干道出入口,岭南最大的私家园林——粤晖园地处辖区内,辖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850人,793户。

大罗沙区位图

1.2城镇到村落的发展模式

从整个道滘镇的肌理来看,以整条水系为纽带,城镇中心区村落片区较大,而且连绵延伸,到郊区逐渐出现成片绿地分隔,图中称为生态斑块。在生态斑块之后较之中心区村落的小组团村落空间,小组团村落空间之间又有生态斑块,错落自然的生长发展。

1.3文化价值发掘

道滘,其一“滘”字,乃是指水相通处,而道滘昔称“到滘”,又名济川,意思是到了河川相聚的地方。河川相聚,百川汇流,道通脉接,这便是一片水乡,一个“鱼米之乡”,而道滘又有“中国曲艺之乡”的美名,这一切成就一个独具特色的岭南粤韵水乡。

粤韵水乡,戏曲繁荣于明清,也正是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增强,商业文化逐渐发展显现的时代,且越是鱼米之乡越助于这种文艺娱乐的发展繁荣, 这便是曲艺与水乡的一种天生的结合。

2 村落的重生和核心理念

2.1产业结构的重生

更新后空间属性分布图

3核心理念

3.1以保育替代保护

保育原指一切保护历史建筑使其文化意义得以保存的措施,其具体手法可以包括修复、翻新、改建及活化再利用。

本次策划案引入保育概念,旨在借鉴保育概念中对于保育客体存在价值的发掘与利用,促使旧村的发展跳出物质文物保护的框框,通过对村落发展新方向的探讨,实现文化脉络的传承与存在价值的重塑。

3.2以活化打破固化

活化又称为激发(excitation),是指粒子从外界获得足够能量后,其电子由较低的基态能级跃迁至较高能级的过程。活化的概念引入城镇更新范畴,旨在表达城镇村落的更新过程中,功能及内涵的更新需因时制宜,注入适合时展的功能。而这将促使城镇村落的更新建设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更易于获得居民的认同与支持。

本次策划案将活化概念的引入,旨在清晰表达旧村的更新建设目标并非将村落塑造为受到严格保护条款约束的历史文化街区,亦非将村打造为一个假古董。而是希望通过对村落发展条件的分析,为村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谋求适宜的功能内涵。

3.3以创新传承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的表现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时而异,与时俱进。现代城市文明,信息开放,对文化的理解与表现呈现多元化发展。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其中,创意产业以其多元化的表达手法,在文化传播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新生代对于动漫文化等创新文化产业的认同,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近年来,引起全球关注的《功夫熊猫》便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CG技术结合的产品。

道滘是一个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岭南水乡,文化底蕴、传统村落以及民俗活动,都可能成为激发创新的元素。而获得更多的认同与认可件事传统文化延续的基础。而大罗沙村的更新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引导创新产业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碰撞,结合本地产业发展,探讨文化创新产业与文化创新产品化的发展。

实施机制的策略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推陈出新的部分往往更具有生命力,文化创新产业的培育,在项目运营、资金保障以及产业互动等方面,都是大罗沙生态文化保育村不可缺乏的组成部分。为此,大罗沙生态文化保育村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必须具有清晰的目标人群,完善的运营机构与保障机制。

4.1逐步实现文化保育基金的保障机制

由市、镇两级政府牵头,引入优秀的文化创新产业研发团队,岭南民间艺术的文化背景中,实现本土文化元素产品化研发。在文化创新研发的初始阶段,需要政府的扶持与支撑,当具有文化元素的产品量化生产后,可以逐步建立文化创新产品收益对文化保育基金的回馈机制,以及对文化创新研发团队的奖励机制。

4.2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文化传承无断层,不断代的永续发展目标

大罗沙生态文化保育村的建立,目的是传承文化,若缺乏具有文化认同感的人群,则文化保育无法持续。客观而言,通过游客是无法实现文化传承的。而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通过产业提升,提高本地就业的吸引力,使更多具有文化认同感的人才愿意将道滘作为长久发展的基地,而这也是道滘本土文化传承的基本保证。

4.3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BOT运营模式,实现村落活化与市场接轨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 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一方面,BOT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BOT项目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都在市场上进行,政府以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公司的做法本身也包含了竞争机制。作为可靠的市场主体的私人机构是BOT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

另一方面,BOT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就是和私人机构达成的有关BOT的协议。尽管BOT协议的执行全部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政府自始至终都拥有对该项目的控制权。在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的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项目经营中价格的制订也受到政府的约束,政府还可以通过通用的BOT法来约束BOT项目公司的行为。

在大罗沙村案例中,我们建议以项目公司的模式,通过董事会与执行机构,推动项目实施。其中组成由村民委员会、政府代表等人员组成的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委任执行机构,实施项目运营。

结语

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使得中小城镇原有的自然特色村落盲目效仿城市化空间尺度和形式,失去原有的本色。过快的发展导致一些特色的空间逐渐消失,空间的消失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随之人们原有的文化风俗一点一滴的在流失。空间的存在让人们有记忆,拯救中国特有的村落空间变得由为重要。如何整合好城市发展过程中村落的延续和生长是一个需要不断传承和更新的课题。

上一篇:探讨桥梁上部结构加固实例 下一篇:分析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