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深处,看都市型现代农业

时间:2022-10-02 01:39:31

在百花深处,看都市型现代农业

近日,被誉为“融合农业第一品牌”的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拉开帷幕,继草莓大会之后让北京市民再次体验了一场农业的“饕餮盛宴”。在这场“农味儿”十足的活动中,市民可以参观400多种特色农业种植,体验30多项农业创意项目、40多种娱乐游艺项目及60多家企业带来的特色美食,过足吃喝玩乐的瘾。

都市型现代农业,让农业“洋气十足”

当人们畅游在“番茄藤上爬、红薯空中长、黄姜堆成山、草莓天上挂”的奇异景象中,有滋有味地品尝着新鲜美味的农产品、感受着高科技和创意带来的惊喜的同时,也更多地了解了农业、关注了农民,共享都市农业的累累硕果。可以说,这次融会展、设施、休闲、精品、科普等都市农业新业态于一体的活动,是自2003年以来北京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大特写。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看到,都市型现代农业一改以往人们对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依靠高科技、先进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文化创意理念,推动着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使“土气”的农业变得“洋气十足”。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农业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逐步下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比重均为1%左右,而目前中国的农业增加值比重为10%,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就北京而言,2011年,其农业增加值占GDP仅为0.8%,而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23.1%和76.1%,这一数据体现了北京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作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其产业的基本构成已经与发达国家接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城市”,北京的农业份额虽然不足1%,但是其农业的规划和发展不仅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全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那么什么才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呢?通常,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集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近年来,北京农业在强化生产功能、开发保护生态功能、拓展生活功能的目标框架下,正逐步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下面,我们将进入到探秘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时刻。

发展农业生产功能,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北京的农业科技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18个国家重点农业试验室有11个在北京;全国59个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占14个;北京有29家涉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130多家国家、市、区(县)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还拥有近2万名涉农科研人员及50%的两院院士。农业的科技创新贯穿农业生产、组织、流通的全过程,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友好技术,以及农业标准化体系和产品治疗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等,无不体现着科技创新的力量并推动着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北京农业生物技术抢占了农业科技创新高地。首都着力推进的籽种农业发展迅速,“三中心一平台”(即中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种业企业聚集中心、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和种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的基本确立,更为北京打造“种业之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北京农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148.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农业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近2倍。北京现代农业已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

产业融合也推动了农业外延的拓展,农业的产业链延长到了第二、第三产业。农产品加工是北京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2010年末,北京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8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61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接近2∶1,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1~4∶1)。农产品加工业也形成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如首农、顺鑫、德清源等全国知名企业和品牌,带动了农业链条一条龙式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产业优化升级。

拓展农业生活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亲近自然中放松心情正在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活动的首选。农业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满足人们“胃”的需求,而且也开始体现在社会层面,满足人们“肺”、“眼”、 “脑”的需求。以观光、体验、住宿为主要形式的休闲农业成为首都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的另一种有效途径,也成为郊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2年,北京全市共有农业观光园1283个,实际经营的民俗旅游户8367户,接待游客人次分别为1939.9万人次和1695.8万人次,收入分别为26.9亿元和9.1亿元。这种农业经营模式拉近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距离,在消费者享受农业带来的愉悦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赢。

另外,好的创意也成为提升农业价值的“秘密武器”,据统计,2010年北京市拥有创意农产品30余种,初具规模的创意农业园113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意农业节庆活动60多个,全市创意农业年产值达22.3亿元。例如,首届农业嘉年华就是把嘉年华的娱乐方式融入农业节庆活动中,此创意不仅给市民带来了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的,将农业的生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市民通过亲近农业、了解农业农村的相关知识,意识到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文化与传统的重要意义。

开发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2011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监测公报》数据显示,在构成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三部分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和生态与环境价值)中,生态与环境价值占总价值的54.9%。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其中北京德清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鸡粪生产沼气,不仅避免了污染,而且利用沼气发电,解决了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了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田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以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流域内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工程、田园清洁工程和养殖粪污治理利用工程,治理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田治理;实施平原造林工程等。这些都是北京开发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的积极举措。

在北京市政府的战略规划和大力扶持下,凭借科技资源的先天优势以及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然而,相比发达国家如日本、荷兰等国的现代农业而言,北京的现代农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未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仍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眼镜还可以多专业? 下一篇:应用之星:打造手机应用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