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倍受糖尿病患者关注的话题

时间:2022-10-02 01:29:20

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是其患病以来接触最多,最为熟知,也最让其头痛的事情。不仅要天天服用,而且要定时、定量;一旦漏服还要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补救;各种药的服用时间不同:有的一天一次,有的一天两次;有的餐前半小时服用,有的吃第一口饭就服……

面对繁琐的问题,很多患者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根据自身情况,掌握口服降糖药的用药规律,学会应对技巧,相信您就能明明白白服药,轻轻松松降糖。

知识篇

根据病情来选药

糖尿病患者体型较肥胖者,可首选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能耐受二甲双胍的患者可用磺脲类药物。如果空腹血糖不是很高,主要是餐后血糖高,则可考虑用α-糖苷酶抑制剂或速效胰岛素促分泌剂。对于生活方式多变的人,如进餐不定时、进餐次数不确定的患者,可选用速效胰岛素促分泌剂。老年人适宜使用降糖温和、作用时间短的药物,如速效胰岛素促分泌剂或短效的磺脲类药物。有轻微肾脏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经肾脏排泄少的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或速效胰岛素促分泌剂。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要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血糖较高者,可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理的两种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药物加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加α-糖苷酶抑制剂等。肥胖者可联合服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加强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在糖代谢的多个环节出现障碍,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口服降糖药可改善或纠正不同的异常,有利于降低血糖,同时避免大剂量服药带来的副作用。

用药剂量要记牢

格列齐特(达美康):每片80毫克,餐前半小时口服。开始每次40~80毫克,每日1~2次,每日最大剂量为320毫克(4片),分2~3次服用,血糖稳定后可改用维持量。

达美康缓释片:该药每片30毫克,每日剂量范围30~120毫克,每日1次给药,早餐前服用。

格列吡嗪(美吡哒):格列吡嗪片剂有2.5毫克(如迪沙片)和5毫克两种规格。该药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为30毫克,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剂量以不超过20毫克为宜。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每片5毫克,推荐与早餐同服。起始剂量为5毫克,每日1次,根据血糖情况可进一步增加剂量,每次加5毫克,最大剂量为20毫克/日。常用剂量为5~10毫克/日。本品不可掰服。

格列喹酮(糖适平):每片30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180毫克。

格列美脲(亚莫利):格列美脲有每片1毫克、2毫克两种片剂,初始剂量为1~2毫克,每日1次,以后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一般患者每日剂量为1~4毫克,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6~8毫克。一般每日1次顿服,建议早餐前服用,服用时不能嚼碎。

二甲双胍:商品名降糖片、甲福明、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君力达等。开始宜小剂量,每次250毫克,每日3次,餐中或餐后口服。治疗3~5天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如无特殊不适,可逐渐加到500毫克,每日2~3次,或850毫克,每日2次。每日剂量1500毫克可获得最大降糖效果的80%~85%。国内推荐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2000毫克,如超过2000毫克,疗效未必能提高,不良反应却增加。单独服用该药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

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卡博平,每片50毫克。为预防肠胀气,可由小剂量开始,开始剂量每次25毫克,每日1~2次,观察数日,若无胃肠道副作用出现,即可增加至每次50毫克,每日3次,一般每日150毫克即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最大剂量可加至100毫克,每日3次。为了提高本品抑制α-糖苷酶的效果,该药应与第一口饭一起嚼碎同服。另外,该药的疗效及肠道不良反应与所进食物的组成有一定关系,食物中必须有足够量的碳水化合物(至少应占总热量的30%以上),本品方能奏效。

伏格列波糖:商品名倍欣。本品每片0.2毫克。治疗量每次0.2~0.3毫克,每日3次,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

米格列醇:每片50毫克,每次1~2片,每日3次。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起始剂量每次0.5毫克,进餐服药(餐前15分钟以内即可)。最大单次剂量为4毫克/日,全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6毫克。诺和龙片剂有0.5毫克、1毫克、2毫克三种。

那格列奈(唐力,唐瑞):有60毫克、120毫克、180毫克三种规格。常用剂量为每次90毫克,每日3次,进餐服药,最大剂量为360毫克/日,根据血糖水平、进餐时间和次数调整用药。

吡格列酮(艾汀、瑞彤):每片剂量为15毫克,开始剂量为15毫克,每日1次,经2周治疗后,如降糖效果不满意,剂量可加至15毫克,每日2~3次。

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片剂有1毫克、2毫克、4毫克三种规格。开始用量为每次4毫克,每日1次,经2周治疗后,若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加量,最大推荐剂量为8毫克/日,每日1次或分2次口服。空腹或进餐时服用。

服药时间要选准

需餐前服用的药物:

1.早餐前一次服用药物:各种缓(控)释剂如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秦苏等可一天口服一次;长效类药如格列美脲(亚莫利)及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一般在早餐前15~30分钟服用。

2.需三餐前服用的药物:磺脲类中短效制剂,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因作用时间较短,需三餐前服用。格列奈类药一般为短效类,也需三餐前服用或进餐前即刻服用。

3.只需早晚餐前服用的药物:中长效类磺脲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只需早晚餐前服用,不需一天三次。

需餐后服用的药物:一般口服降糖药多在餐前服用,只有二甲双胍这类药物,因为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可能引起恶心、厌食、腹胀、腹泻等,为减轻胃肠道反应,一般在餐后服用。

餐中服用的药物:这类药比较特殊,主要为α-糖苷酶抑制剂中的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因它们需与饭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肠道中的α-糖苷酶才能发挥作用,故一般主张在吃第一口饭时将药片一起咀嚼后吞下,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否则餐前或餐后服用都会减弱药物的药效。

技巧篇

漏服药物巧补救

定时、定量、规律用药是保证血糖良好控制的基本要求,即使偶尔一次漏服,都有可能引起血糖的显著波动或短期内居高不下;若经常忘记按时报药,不仅血糖不易控制,还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但是,如果忘了服药事后想起来,是应该立即补服还是算了呢?补服药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般情况下,偶尔忘记服药,为安全起见,及时补救是糖尿病患者最稳妥、最明智的选择。比如,本应餐前口服的磺脲类药物,饭吃完了才想起来药没吃,此时可以及时补服,也可临时改服快速起效的降糖药――诺和龙。但如果已到了快吃下顿饭的时间才想起来,这时肚子已空,如果补服或者和下顿饭前的药物一起服用,有可能由于药物作用太强而引起低血糖。正确做法是在服药前先测血糖,如果血糖较高,可以临时增加原来的用药剂量,并把服药后进餐的时间适当后延,若餐后血糖仍然较高,年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

α-糖苷酶抑制剂要求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餐后再吃效果较差。如果饭后才想起没服该药,不一定非得再补服。最好尽量减少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

胰岛素一般要求在餐前注射,如果吃完饭才想起胰岛素没打,补救措施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使用超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治疗的患者,可以在餐后即刻注射,对疗效影响不大。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的患者,如果早餐前忘记注射胰岛素,也可在餐后立即补注,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如果想起来时已快到中午,应测午餐前血糖,当超过10毫摩尔/升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而不能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并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容易忘事,做到按时服药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可采取以下措施:轻度到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改用长效口服降糖药,如每天只需口服1次的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或格列美脲。另外,目前已有长效的二甲双胍,可供选用,这种药每天只需服1次,既方便又有效。

频繁换药“悠”着点

很多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常常以效果不明显为由频繁更换;有些患者有从众心理,听说别人服药效果好就改用别人所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听信一些广告的夸大宣传,认为可以“根治”糖尿病而换药。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药效的发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有的降糖药可能在服用一段时间后,药效才得以充分发挥,如胰岛素增敏剂,一般服用1个月才会达到降糖的效果,服用2~3个月后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然而,有的糖尿病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发现血糖下降不明显,认为所服药物无效而频繁换药。殊不知,频繁换药只会造成血糖的波动。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很多,即使是同一种类的口服降糖药也有不同的品种,这些药物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血糖升高的特征、胰岛细胞的功能、肝肾功能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考虑选用最适合的药物。因此适合于一位患者的药物对另一位患者不一定会产生同样好的疗效,有时反而会产生不良反应。

在治疗中,糖尿病患者要明确一个观点:治疗糖尿病的首要问题是针对病因,解决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这些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因此,即使短期内血糖升高或降低,也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以确定其疗效。

另外,服药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疗效还不好,可从三个方面找原因:药物的剂量是否恰当、服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自身的胰岛功能已几乎丧失而需要胰岛素治疗。但即便是找到了药物失效的原因,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换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胰岛素分泌、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如果要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还要做血糖测定,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都是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确定用量,而血糖又受运动、饮食、情绪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患者要监测了解血糖控制的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饮食、情绪等综合治疗方案。

反思篇

用药误区要避免

治疗糖尿病只要按时服用降糖药就没问题。

血糖的控制是终身的,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血糖控制到一个理想的水平之后,有时会因某些情况而出现波动,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较严重的感染、精神压力过大、运动过量、进食减少等),血糖可能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此,患者在按时服药的同时,还需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及用药规律,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

口服降糖药会损害肝脏和肾脏,能不用就不用。

有些患者由于担心长期用药对肝肾有损害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实际上,只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是比较安全的。不良反应可见于个别患者,往往在停药后可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糖尿病患者不能因为有副作用而讳疾忌医。高血糖控制不力与服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相比,前者引起的后果要严重的多。另外,糖尿病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系统的检查,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建议患者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查。所以,临床上真正因降糖药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例极其少见。

只要能降血糖,用哪一种药都行。

对于降糖药物的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考虑单独或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并非只要能降糖,用哪一种药都可以。这是因为某些药物,如磺脲类药物,虽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在治疗后1~3年左右可能会失效,称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为避免失效,应适时地交替使用不同药物。如病情未能控制,还需加用其它药物治疗,甚至改用胰岛素。

糖尿病的治疗只需降血糖就行。

血糖增高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但糖尿病的治疗绝不是仅仅降糖就可以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压的升高和血脂代谢的紊乱。由于高血压、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等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所以,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治疗决不能以单纯降血糖为目的,而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的变化。

服药后很少监测血糖及到医院复查。

某些患者服药的同时很少监测血糖,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在应用口服降糖药后,一定要经常监测血糖,以了解药物治疗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临床发现,很多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达美康)的疗效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有些患者觉得治疗一直没间断,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虽然一直服用降糖药,但并发症仍很早发生,其原因就在于此。

认为药物的价格与疗效成正比。

一些患者认为价格低的降糖药效果就差,价格高就是良药。一种药比另一种药好,不一定体现在价格上,而是看哪种药更适合自己。

上一篇:小感染招来大麻烦 下一篇:信息快递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