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在每一个危难中逆行的身影

时间:2022-10-02 01:06:51

感谢在每一个危难中逆行的身影

近几天的朋友圈都被这样一张图片刷屏了,在硝烟滚滚、烈火熊熊的背景下,一群惊慌失措的人们为了生命奋力逃脱,而与之相比,一群身影却迎着火光,逆着人流、昂扬前进,别人冲出来,他们却要冲进去,临危不惧、肩负重托、不辱使命,这些人就是英勇无畏的消防官兵。看到这,很多人留下了颇富感性的文字,或满心感动,或满怀敬意,这些危难中逆行的背影,在人们历经窒息痛苦后,送来了一丝慰藉和温暖。

就在一片歌颂和赞赏的舆论洪潮中,笔者联想到的却是另一则有关新闻。就在今年5月,有关“云南砚山消防官兵救援现场不救人忙自拍”的报道,一时间将消防员群体推到了舆论讨伐的风口浪尖之上。有的人表示出对自拍行为的失望和遗憾,更有甚者上纲上线地批评消防员群体,质疑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有所下滑。一面是必须提升职业素养、亟须回归职业本色的声声呼唤,一面又是高歌颂德、声声赞扬的肯定态度,时间相隔不过几个月,但人们对同一群体的反映和评价却截然不同。

无独有偶。在当前医患关系敏感而紧张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对医生的整体印象停留在“自私”“冷漠”“唯利是图”等贬义的词汇中,而回想2003年“非典”时期,“白衣天使”“生命的卫士”等一系列词汇无不体现人性的善意温暖和由衷敬意。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也曾在“违规办班”“补课收费”等负面新闻影响下,饱受“师德沦陷”的争议。

不得不承认,在看待和评价一个群体或是一个职业的过程中,有些时候我们显得过于盲目和幼稚,在感受到积极因素后,鲜花锦旗、礼炮齐鸣,在看到负面事件时,不仅会对当事人大加斥责,还会对他所代表的群体和职业猛烈抨击,虽然这解读了嫉恶如仇、敢爱敢恨的民族情怀和气概,但也不免暴露了武断自闭的性格缺陷,在这种缺陷影响下,不免产生今天还在说他好,明天立马翻脸说他坏极了的反讽效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常考验的是个人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而不轻率地定义和标签一个人、一个事物、一个群体、一个职业,显然权衡的是一个国家国民心态的成熟与否。冷静思考、理性评判,在确实看到负面存在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就事论事的客观性,别急着“扣帽子”“贴标签”。

他们为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安危、冲锋在前,在烈火中寻求生命的永恒;他们用职业道德诠释大医精诚,无欲无求、一心赴救,谱写了一篇篇救死扶伤的感人诗篇;他们撑起了教育事业的晴天,呕心沥血、用尽余热,站在三尺讲台上构筑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感谢他们的付出、感恩他们的奉献,用生命去致敬每一个在危难中逆行的伟大身影。

适用话题: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理智看待问题……

反思与感悟:当消防员们于灾难中奋不顾身时,却有另外一些人的做法令人反感。有的出租车趁机涨价,去医院的起步价高达100元;另外,一些网友拍摄现场视频时惊呼连连,但几乎每一句都带着脏字,有的甚至留下了拍摄者清晰的说笑声。

更令人不解的是,正当大家都在为天津这场特大爆炸事故揪心的时候,当地某电视台13日上午仍播放着缠绵悱恻的韩剧。灾难面前,失语便是失责。

在灾难中迸发出的美丽人性光辉固然令人目眩神迷,而那些事不关己的冷漠甚至冷血也令人灵魂战栗。接下来,事故责任追究当然不会追究这些行为,但对丑陋人性的谴责和反思却不该忽略。

上一篇:例谈说明文整体阅读的策略 下一篇:“信仰”主题读写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