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财富台湖

时间:2022-10-02 12:41:28

解密财富台湖

在北京182个乡镇中,能够同时拥有两个开发园区的乡镇,台湖这种特殊的天然优势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也决定了台湖在通州区乃至北京市经济发展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北京新农村建设试点小镇,北京重点发展的42个小城镇之一,北京8个城乡一体化试点之一等等光鲜的名头接连而至,受益于各种政策、资金等优势的汇聚叠加,台湖于2008年成为通州区首个税收突破10亿元的乡镇,到2011年底,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65.5亿元,实现税收16.5亿元,亿元纳税大户占全区的1/3,工业产值和税收的年均增速分别高达50%和42%,经济总量连年保持通州区乡镇首位。

高速发展的势头丝毫没有衰减的意思,财富积累仍在持续,两大园区的发展更是光彩夺目。据了解,于2001年7月批准成立并正式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光机电产业园,作为国家级的产业园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市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通州区发展质量、经济效益最好的园区;而作为2009年北京市立项的重大项目,也是近年来北京最大的土地储备项目,市级重点开发园区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也已经成功完成了项目涉及的14个村的非住宅和住宅的拆迁工作,占地面积17.21平方公里,总投资350亿元的区域,将规划打造面向环渤海的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和高端总部基地。

领先一步,也就意味着有可能领先一路,北京逐步升格的通州国际新城建设也为台湖的持续领先创造着条件。采访中,台湖镇镇长倪德才告诉记者,除了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已正式纳入通州国际新城的“一核五区”之外,另一个重点功能区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的通州新城主题公园,项目地址初步确定在六环以西京沈高速公路以北,台湖也有两个村近四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纳入规划区,这些都将对台湖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

外界总习惯将台湖经济发展的成功归功于两大园区。的确,从表面上看,两个园区为台湖提供了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使台湖能够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占据项目选择的主导权,还能在吸引数量上拥有优势。诚然这种分析没有错,但是这却不能回答这样一个疑问:有些区县有着比台湖更为充足的发展空间,也拥有不止一个的市级,甚至国家级产业园区,但其创造的单位土地经济价值却为何与台湖相差甚远?

事实上,不管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财富的增长总是与财富创造的努力程度成正比。因此,台湖超常发展的缘由绝不仅仅是人们从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而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找到其集聚财富的密码。

杠杆借力“以商招商”

位于台湖镇的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因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空间等等因素,其未来的发展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基地全面的开发建设尚在进行之中,首批韩国SK地产、天安数码和北京联东等3个项目便于2011年年底宣告签约入驻。

3个签约项目均来头不少,但细心的人们却发现了三者的共同点:三家企业均为不同细分领域的产业地产巨头。SK是韩国智能地产的杰出代表,它的特点是利用其建设的智能地产,置入SK集团的核心产业,吸附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进驻发展,形成以SK集团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天安数码以构建区域产业集群而著称业内,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的13个城市建有14个数码城,其深圳园区的入园企业已达1400多家,年产值达450亿,年税收40亿;北京联东投资作为北京本土成长的产业地产巨头,其开创的总部地产发展模式连续十年业内第一,并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建有类似项目。

事实上,在台湖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地产的身影一直闪现其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北京联东投资从创业之初便扎根台湖之外,2008年进驻台湖发展的三合嘉逸置业有限公司,已经成功为其“枢密院”项目引进了22个企业营销总部,其中具有龙头作用的包括白酒行业的红星、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和以传媒产业为主导的北京航煤等;而一直致力于为欧美企业在华投资企业定制总部的坤鼎投资,在成功引入美国亚马逊、瑞典ABB、日本KDDI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后,也已在台湖投资建设台铭国际企业花园项目,目前已经与16家欧美企业签定入驻协议,预计最终入住欧美企业将达到25家等等。在台湖,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不难看出,台湖财富聚集的背后,实际上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运筹帷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借助产业地产的影响壮大区域经济,将传统的政府招商模式让位于市场化的“以商招商”,而与此同时,市场的“手”在政府的推力下,极尽招商所能,利用自身在业界的影响和积累的人脉,吸引更多的“同道中人”向台湖聚集发展。

找准了支点,也就找准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以商招商”的模式在得到政府大力推崇同时,并在现实运用中进一步升华演绎成“以友招商”、“以产业链招商”等等,比如年纳税近千万元的冀东海强混凝土公司,用自身十几年在台湖发展的经历现身说法,将同乡的冀东水泥的总部迁到了台湖,仅这一家企业就可为台湖增加上亿元的年税收。

这种被企业营销界称之为“杠杆借力”的策略,在台湖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得以大显身手,虽然这并非台湖经济发展的唯一手段,但却成为了台湖聚集财富的一大亮点。

受益于招商发展模式的创新,台湖避免了政府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区域拼资源、拼政策,进而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付出越来越多的“隐性代价”,使得台湖的发展更加健康科学。

更重要的是,借助产业地产巨头和产业资本的杠杆,台湖撬动了一个又一个的产业集群,使台湖形成了对光机电、新材料等产业的巨大“磁场效应”。

台湖的服务

把招商的事情让位于市场,并非意味着政府无事可做,其实相比直接投资的企业来说,产业地产巨头们,对投资区域的选择和所在政府提供的服务更为挑剔。

北京联东投资董事长刘振东向记者表示,一个区域能不能做产业地产项目,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这一区域要有一个好的规划,二是区域要处在一个相对优越的区位,三是区域要有充足的空间和体量,只有三者叠加,这个区域才具备成为产业地产的载体。

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戴宏亮也指出,其天安数码城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公司项目对区域位置的选择,另一方面则是与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合作,包括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招商平台、园区建设平台等,双方合力才能共同为入驻企业的发展创造更为适宜的发展环境。

事实上,产业地产巨头们的心中所想正好与区域政府决策者们不谋而合。倪德才向记者表示,台湖镇未来几年将从三方面为产业发展构建更好的平台:其一,注重高品质规划引领夯实总部基地发展的基础,高标准制定完善交通专项规划编制、路网规划编制和深化方案等相关规划,使总部基地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其二,扩充产业发展空间,扩展产业园区发展的平台,在顺利完成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搬迁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借鉴经验为光机电园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园区内星光三街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园区路网的量化美化工程和重要街点景观建设等;其三,立足打造环境,推进开发建设,重点打造镇域景观规划,构建生态小镇,改善水系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公园,推动农业产业和景观建设相融合,为高端企业发展服务。

除了在规划、空间、环境方面不断进行着改变,政府还在努力让投资者们感受其“用心”的服务。倪德才告诉记者,2011年年底,在台湖镇政府的组织下,镇域内主要企业组建成立了企业家联谊会,就是旨在为所在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携手、发展的公共平台。

这一党委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平台,在不经意间还成为了通州区第一个企业家联谊组织。通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甄朋出席联谊会成立仪式时透露,通州区始终想成立一个企业家联谊会或者企业家交流协会,但目前尚处于设想阶段,率先一步的台湖恰好填补了通州区在人才创新领域的一个空白。

从事产业地产的企业与政府的想法高度契合,让刘振东得出这样的结论,衡量一个区域投资环境优劣,关键要看政府在做什么。

而作为直接投资台湖的企业家,冀东海强混凝土集团的董事长李海强则更加关注,政府能够为企业投资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环境。

曾经在多个区域投资发展的李海强,之所以最终将总部放在台湖,恰恰在于他对台湖的人文环境有着更为直接的切身感受。

他告诉记者,在公司发展初期的2003年,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公司的周转资金出现了问题,急需200万资金购买原材料,“虽然现在看起来200万元算不了什么,但当时对公司而言却意义重大,对于一个微利的、竞争性的混凝土生产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这些钱买原材料,企业就会面临停产,停产也就意味着丢掉市场。”

这种至今想起来都后怕的结果,最终被镇政府积极协调来的200万元无息贷款化为无形。更让他感动至今的是,当时企业出现的困难,是政府主动找到他提供的支持。“做企业最关心的是,我在这个区域发展,这里有没有朋友,没有朋友心里就没底,台湖政府对企业的关怀,让我们彼此成为了朋友。”李海强说。

在提供帮助的同时,政府从来不跟企业找麻烦、提条件,这也让走南闯北的李海强颇为感动,“在有些省份,政府搞些活动让企业赞助是常有的事,但在台湖的十几年这种事情一次都没有发生过,这虽然在企业看来是正常的事,但地方政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得。”李海强说。

在台湖,记者得到高度一致的信息,政府在服务方面留给企业家们的感受是,镇政府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总是能先人一步想到企业的前面。而事实上,也许正是台湖能在促进发展的各个方面总能率先迈出一小步,才能积跬步至千里,取得今天令各界侧目的成就。

上一篇:本市发展改革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下一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