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居民身份的自我认同

时间:2022-10-02 11:54:57

应重视居民身份的自我认同

《2016中国支付清算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2016年12月27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北京召开《2016中国支付清算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会暨支付清算行业社会责任专题研讨会。《报告》指出,加强组织治理是行业主体推进社会责任的基础。近年来,支付清算行业主体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革新组织治理思路,积极营造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和氛围,构建多元化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有效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央企瘦身主攻“压减”

据《经济观察报》1月7日报道,从国资委获悉,在未来3年里,央企将着力解决管理层级多、法人户数多的“老大难”问题。下一步的国企国资改革,将以“压减”工作作为主攻方向,坚决瘦央企臃肿之身。国资委未来的思路是,纵向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优化配置,横向减少同质化经营、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据1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新的社会阶层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l展,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出现的一些新的社会群体。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7社会蓝皮书》等有关方面统计,当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总体规模约为7200万人,新社会阶层收入高、消费能力强、工作节奏快等特征明显。新社会阶层人士中只有3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他所在的家庭属于中产阶层,高达64%的受访者认为他的家庭不属于中产阶层。

点评:从数据的指标来看,“新社会阶层”从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等各方面,均已达到了城市“中产阶级”的水准。但64%的受访者认为他的家庭不属于中产阶层,这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这些收入高、消费能量强的“新社会阶层”为啥如此缺乏身份的自我认同?归根到底还是缺少一些从制度层面“兜底儿”的东西为“新社会阶层”撑腰。就像报道中所说,这些被定义的新社会阶层之所以认为自己不是中产,可能与房价高、工作压力大等有关。

除去买房、上学、看病等这些生存和生活层面的“焦虑”外,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保障不足等导致的“被剥夺感”和由此产生的对未来的不安全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让人们对未来产生的“不确定感”,其实都是“新社会阶层”缺乏自我身份认同的原因所在。

从一定程度上说,无论是“新社会阶层”也好,还是“中产阶级”也罢,其并不仅仅在于财富的多寡,更多的是国民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状态与生活方式。7200万“新社会阶层”不足以让我们沾沾自喜。而他们中间高达六成多的人否认自己是“中产阶级”,更是让人忧心忡忡。所以,我们更应关注如何通过社会资源和财富分配等制度安排,来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包括“新社会阶层”群体在内的各社会阶层的结构更趋合理,增强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让他们“看得起自己”,成为自己心里踏踏实实认同的“中产”。

上一篇:课堂提问要“尽显功夫” 下一篇:共享车辆解决市民出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