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设计中相关专业配合与协调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02 10:59:56

给排水设计中相关专业配合与协调问题的探讨

摘要:现代的建筑工程设计是一个需要多专业(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各个专业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把每项设计工程顺利完成。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与其他专业的配合与协调极其重要,围绕这个主题,并结合实际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简要阐述了需要注意的事项及面对已经发生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处理。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设计 条件 矛盾 配合协调

给排水设计相对来说是建筑工程设计当中的辅助专业,专业虽小但和其他专业的配合、协调也极其重要,如若配合不好的话,建筑工程即使设计出来也是一项不合格、不完美的工程,现就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和其他专业配合、衔接问题,谈谈几点个人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1 给排水专业与建筑专业

在建筑工程设计最初,建筑专业应当负责提供给各专业准确详尽的平面条件,并对所设计的建筑提出文字要求做为基本依据。这些条件图中自然应包括提供给水专业的厨房、卫生间以及其他需要提供给水的位置及布置图,屋面雨水斗的位置等等。水专业接受条件后,应根据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及业主方的设计委托书,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提高,如地漏的设置位置、洁具选型及管井的占用、分配等。一旦条件成熟,即可进行大样详图的施工图设计,在这个工程中,水专业应积极主动与建筑专业沟通配合,并应根据本专业情况给建筑专业指出考虑疏漏之处,不要消极等待,默视发现的问题而机械性完成任务,这样只会积累矛盾,增加后续工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不可行。比如,在公共建筑设计中,残疾人卫生间的设置作为新生强制条文出现,但有些缺乏经验的建筑师常常忽略了,这样当有经验的水专业设计者发现时,应及时提出,把问题在初始阶段解决掉,避免时间精力的大量浪费。

水专业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水泵房设计,水泵房是水专业系统设计的核心,它的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水专业的设计成败,如水泵房的面积是否足够,位置是否合适,设备的占地、高度以及设备安装维修时必须的通路入口等等,其中水泵房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现代建筑特别是住宅项目,尤其要求符合宁静舒适的居住标准,在建筑中的水泵房往往是噪音扰民的原因之一,即便是性能优良的进口水泵也同样存在运行噪声,再加上系统管路的水锤问题,则情况会更严重,所以泵房选择的位置得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一般最好是将泵房设置在车库或者地下二层等远离居民密集的地方,实现人性化的合理安排。如果在实际设计中忽略这些问题,等入住后再发现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只能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效果均不理想。

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消防电梯集水坑位置的设置,设计者往往只注意坑体的深度和平面尺寸的确定,而忽略了位置的合理设置。

另外还有屋顶通气帽的设置问题比较普遍,在住宅中,卫生间的排水立管与通风竖井往往相邻而设,这样便于用户的后期维修,但是,出屋面后建筑专业常用做法是采用无动力风帽做排风竖井的末端引风装置,但其尺寸相对较大,会影响排水立管的伸顶通气管的安装,此时的解决方法是在顶层卫生间的顶板下先将通气管横向转折,在合适的位置穿出屋面,这同样适用于屋顶是上人屋面而建筑专业不允许通气帽在其中间穿过的情况。

2 给排水专业与结构专业

在设计过程与结构专业的配合至关重要,为何这样说呢?因为结构专业在建筑设计中与建筑专业同是主体专业,结构设计的优劣事关整个建筑设计的成败,说严重些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另一个原因是结构专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一次性不可逆的,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再想开洞,就非常困难了,即使是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后开洞的效果多少会对原结构产生破坏,因此与结构专业的配合至关重要,下面就针对与结构专业配合中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谈几点体会。

(1) 地下集水坑的设置

集水坑的深浅是结构专业非常关心的问题,过深会导致基础埋深过大,施工开挖成本增加,所以在考虑集水坑尺寸时,水专业应该再满足本专业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坑深,如果有容积要求,可以将平面尺寸加大些,更有利于各专业间的协调。另外,在设置集水坑的位置时,也应考虑到结构基础对坑体容积的限制。例如,在地下车库设置的集水坑,就存在坑体容积被结构基础放脚占用的情况,同时集水坑的设备也无法正常安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尽量设法将集水坑的位置改动到基础放脚外,如果无法实现则只能重新选择集水坑的位置。

(2) 管道穿越墙体时应预设套管

水专业的管道穿越墙体,特别是地下室的剪力外墙处更须设置防水套管,在设置套管或防水套管时,应注意与结构墙体、暗柱的位置预先协调,尽量避免穿过暗柱。所谓暗柱简单解释就是一束暗埋在墙体中的被箍筋包裹着的钢筋,能起到柱子的作用。因此套管或防水套管不可能由此穿过的。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穿越暗柱时,则应与结构专业协商适当加大暗柱,这样既不破坏结构强度,又可将套管从暗柱中间部分(此处的钢筋布置相对疏松)穿过。基于上述原因,套管位置的预留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部分,而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对这部分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一旦工程进度紧张结构专业就将水专业的要求的预留条件撇在一边,仅在施工图中注释另详见水专业图纸。殊不知,这种偷懒且不负责任的做法真的是后患无穷,且不说施工单位会不断的洽商,耗费双方的时间精力,更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水专业在提出设计条件时,最好负责督促结构专业将条件落实在其图面上,这样做也有利于及时发现不可穿越的位置,给再次协调创造机会和时间。这种正常有序的流程还可以减少与其他辅助专业的矛盾碰撞,从而形成施工图设计中的良性反馈。

(3) 预留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的预留也是与结构专业协调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预留的基础包括:水泵的独立基础、水箱的条形基础以及大型设备下的板型基础等。提条件时,最基本的是标明基础形状、定位尺寸的平面图,还应另附基础的剖面图,以反映出其埋深情况和距离建筑面层的高度;对于板式基础的厚度,需要注意应当比所载的固定设备设用的螺栓稍长些,让预埋螺栓有的放矢;对于条形基础应避免过长,只要求按装水箱的宽度方向布置即可;而对于水泵的独立基础,则应脱开结构底板,避免水泵振动的噪音通过基础传递至结构板,继而扩散到整个房间,影响室内人员的正常工作、休息;另外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太阳能热板需要固定在屋面上,在向结构提出基础静荷载要求时(满水状态下),还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与此相关的条件数据都应同时提供。

另外,也有结构专业决定水专业设计的特殊情况。例如在车库或大型商场的设计过程中,自喷系统必不可少,在选择自喷系统的喷头类型时,需要注意结构顶板是何种形式,如果是无梁楼盖,喷头就应该选择下垂型;如果是井字梁形式,则应该选择直立型,将主干管布置在主梁下,利用梁高与板厚之间的高度差布置喷头,这样既可节省空间高度,又可以达到快速启动喷头的目的。这就需要专业间条件了解到位,避免无谓的返工。

3 给排水专业与电气专业

水专业的各种用电设备均需要电力专业配电才能发挥其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有了这个伙伴专业,也伴随着许多矛盾产生。例如规范规定电气专业的变配电室等安放变配电设备的房间,甚至是电表箱上方都不允许存在滴漏可能的水管进入或穿越,因此,当设计中遇到此类情况,不管之前自己考虑布置管线有多完美,一旦撞上变配电间就只能绕道而行。有经验的设计者在开始布置管线系统时就事先考虑到电专业的位置,注意避让,然后布置成型后再与电气专业沟通,通报自己的设计想法、图面安排,这样最能及早发现矛盾的冲突点。最忌闭门造车,闷头只顾完成自己的图纸,待到出图会签时才发现问题。这时刮刮图纸只是小改动,一旦牵扯到其他多个专业改动就很困难了,尤其是土建结构专业的改动。

水泵的位置和电机耗电功率参数应该早在一次提出条件时就应该确定提供给电专业,同时对该设备的启停控制,是否设置备用以及有无同时使用等情况作详细要求。再有,需要给电专业配合的消防设施控制、信号的传递、消火栓箱的消防启泵按钮、自控系统中的信号阀门、水流指示器以及预作用系统末端的快速排气阀等处的设置位置,都应该准确详细的及时的提供给电气专业。一旦考虑不周,后期再改动数量或位置时,也应及时负责的通知其他专业进行实时修改。

4 给排水专业与暖通专业

水专业与暖通专业经常会发生碰撞的有两处:一是卫生间洁具、地漏、给水排水管线等与采暖系统散热器立支管以及散热器摆放的位置之间,对此通常采取的解决方法是水、暖通、建筑三个专业从方案阶段就加强联系了解,对所有卫生间逐一确认协调,把问题摆明,这也要求辅助专业事先做好功课,将自己的思路方案了然于胸,只有熟悉才能发现变通之路,一旦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就要落实在条件书上,做到有据可查,之后就要据此设计合理避让,不要认为事小而把问题留到最后,谁都会先占据对自己专业最合理的位置,到最后再改动的设计谁都不满意。二是车库或地下设备层中给水排水管道与暖通专业风管、水管之间在水平位置和纵向标高上的碰撞,这就要采取“先综合、后制图”的原则,既预先把几个专业将要占据或要经过的位置摞在一起检查碰撞,一旦在平面位置、纵向标高或管路走向上发现矛盾就要与建筑综合考虑,根据建筑物净高、管井条件、机房位置、外观等功能要求合理分层,按电上、风中、水下的基本原则把不同专业的桥架、风管、水管甚至是设备都错开摆放,划分各自的走管范围,最后经各专业确认无误后统一执行。有时在确定基本范围后的后续实际设计中仍有可能出现“突破界限”的无奈情况,应该及时与对方专业通报,双方共同协商解决,这类工作很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在一些国外或香港公司专门设管道综合专业,目的就是直接解决碰撞矛盾,达到确实的畅通无阻。

目前住宅设计中经常采用新型的塑料管材,这样就产生了新的问题,即水专业户内管和暖通专业的采暖管路都要采取直埋垫层的方式安装,垫层的厚度取多少合适呢?根据以往设计施工经验,为保障两个专业的户内管路(包括交叉的管路)可同时埋在垫层内,取80mm作为下限值比较合适,但同时需要控制两个专业的管路直径均在25mm以下。实际设计施工中出现过现场垫层厚度无法埋下两个专业的管路的情况,而甲方又不同意加高垫层,最终只好另凿结构板解决。这里可以说是水暖两个专业决定了建筑面层的厚度。

另外,在与暖通专业配合的条件中,还有锅炉房、热交换站等处需要为用水设备预留水点,包括位置、水量、管径、水压甚至水质要求等,而实际设计中此类条件往往被对方忽视,这也要求水专业采取主动,确认是否存在条件不明确或不完整的情况,及时补救,否则一旦产生漏项,等施工时再解决就很被动。同样,在地下室暗卫生间、水专业设备用房的通风要求上,本专业也常出现类似问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排水专业在设计中与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都应该谨慎认真对待,并且全过程均应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做好书面记录,填写互提资料单并注意保存,以备日后审查翻阅。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张志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郑达谦.《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给水排水》.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上一篇: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浅谈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