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子贡 第2期

时间:2022-10-02 09:32:51

摘要:子贡聪明好学、能言善辩,具有卓越的才能。后来他在经商与从政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为维护儒家学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子贡形象对现代人有―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子贡;孔子;儒商;从政;启迪

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末期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一、子贡其人

(一)聪明好学,见解独特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最爱向孔子提问题,而且能活学活用,当他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时,孔子却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他便引出《诗经》中《卫风・淇澳》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听了便赞道:“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能够如此触类旁通,可见子贡的聪明与领悟力。

另外,他对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拘泥于孔子的定论和传统的看法。在春秋之前祭祀受到普遍的重视,当时的鲁国国君不重视“告朔”之礼,每月初一,不但不亲临祖庙,而且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活羊“虚应故事”罢了。子贡就把那只活羊去而不用,既然祭祀已经名存实亡,杀羊也就没有必要了。从中可见,孔予虽然提倡礼,但并不妨碍子贡在“礼”与实际中的判断,这就说明了子贡思想活跃,对待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能言善辩,敢于直言

《史记》中记载道:“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论语》中记载:“言语:宰我,子贡。”《韩诗外传》中;“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其中子贡说道:“两国构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孔子便说:“辩士哉!”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子贡的能言善辩和他的绝妙口才。

子贡还敢于说真话。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在历史上,商纣王本是一个不凡的人,《史记》中记载他:“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因为亡国身死,在历史上便成了大坏蛋,是儒家所集中打击的对象。难得的是,子贡说出了真话,他认为纣没有世人说的那么坏,还得出了一个“是以君子恶居下流”的结论。子贡敢于说真话的特点就表现了出来。

二、子贡经商

(一)善于经商

《论语》中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说明子贡非常会做生意,很能把握市场的需要,能准确预测物价的变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把他列入了先秦的著名商人之中,只次于陶朱公范蠡,他说子贡:“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从这段话可知,孔子的弟子大部分都很穷,唯独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转货赀”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即子贡能够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从贱买贵卖中获利,以致成为了巨富。

(二)富而不骄

当子贡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他富而不骄,继续向上进入更高的境界,即富而好礼。他曾问过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怎么样,孔子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因此子贡便一直向富而好礼靠近。在孔子周游列国时,他常常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周济孔子及其门人,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所有费用基本上是子贡负担提供的。后来,当富有的子贡骑着大马去探望住在荒郊野村的原宪时,被原宪的恬淡寡欲的精神所打动,《庄子・让王》中说:“子贡逡巡而有愧色。”由此观之,子贡富而不骄,在遭到原宪的拒绝时,他并没有因此生气,这些都很具体的体现了子贡的儒商形象。后世有对经商的美称,就叫作“端木遗风”。

三、子贡从政

(一)参与政治活动

根据《史记》的记载,子贡在孔予的弟子当中,是参与政治活动最多的一个人,在诸侯国中的影响最大。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贡救鲁是其中的精彩段落。当时的情况是“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拒绝了子路等的请求,将救鲁的使命给了子贡,足以见得孔子对子贡的口才与能力的赏识和信任。“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另外就是孔予在陈蔡被困,这个时候孔子就派子贡去楚国求救,“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上述这些都展示了子贡的从政能力。

(二)子贡的政治观

在《庄子・天运》中,子贡评价三皇五帝时说:“‘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子贡认为处理政事,无论是平息战乱还是文治,只要最后能成就大业,就可以称作圣人。于是《史记》中所记载的事情,他的行为就跟《庄子》中子贡论述的观点是一致的,他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保全了自己的国家,以“存鲁”为目的。也是因为这一次的外交活动一将子贡的雄才大略显现了出来。

(三)在政治活动中维护了儒家学说

子贡的从政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儒家学说。《史记》中提到:“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这就是说,在传播儒家理论和政治主张方面贡献最大的,当为子贡。这在《论语》《说苑》等典籍中都有记述。在《说苑疏证・善说》中记载的有: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从上述的材料可知,子贡见到各国公卿,所言都是说孔子为人为道境界的崇高,并对比自己远远不如。赵简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执政晋国十七年之久,是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子贡在他面前大力宣传孔子的观点,这些对维护儒家学说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子贡形象的现代意义

(一)启示现代人以诚信为本

子贡是儒商始祖,奠定了中华儒商文化基础。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孔子讨论“信”的问题。子贡受其影响,知道诚信乃经商之本,立足之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诫信都是最重要的。从子贡身上我们现代人可以学到讲诚信,以诚信为先。

(二)启示现代人要谦虚

在《论语》当中,有许多地方体现了子贡的谦虚谨慎,如孔子问子贡,认为自己和颜回比,谁更强一些,子贡的回答是:“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其实子贡的能力比颜回强很多,但是子贡却谦虚地认为自己不能和颜回比。这种谦虚的品质都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

(三)启示现代人做人要外圆内方

子贡是孔子的高徒,他的行事以儒家学说为原则,平时处世圆滑,能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让各国君子都信服他的策略,可以看出他的口才和圆滑,但是他成为富商后,常常周济穷人,帮助孔子周游列国,这些也看出他品质的淳朴。虽然过着入世的生活,但却有出世的思想,他的这番行为准则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注释: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9页.

2.司马迁《史记》,第1742页.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109页.

4.韩婴撰,晨风,刘永平编译《韩诗外传选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9页.

5.司马迁《史记》,第76页.

6.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114页.

7.司马迁《史记》,第2464页.

8.司马迁《史记》,第1746页.

9.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令译》(下),第807页.

10.司马迁《史记》,第1743页.

11.司马迁《史记》,第1745页.

12.司马迁《史记》,第1555页.

13.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中),第412页.

14.刘向撰,赵善诒疏证《说苑疏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18页.

15.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第44页.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晨风,刘永平.韩诗外传选译[M].秦皇岛: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5]赵善诒.说苑疏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王梦琪,1988年生,女,重庆南岸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元明清。

上一篇:徐祯卿乐府诗探析 下一篇:生活经验与公共艺术创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