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02 09:16:47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施工现场管理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做好各种要素的基本要求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合理化。本文就施工现场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字】准备 设施 要素 控制 安全

市政公用工程多数在城市内施工,战线长、露天作业、交叉施工、交通和环境影响大多是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使得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

一、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是参加建筑施工的全体人员为优质、安全、低成本和高速度完成施工任务而进行工作的活动空间;施工现场准备工作是为拟建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和物质保证的基础。

1. 拆除障碍物

(1)平整施工场地

在平整施工场地过程中,首先要清理地面上的各种障碍物,如杂草、树根等,还要注意地下管道、电缆等情况,如拟建场地内有建筑物,应拆迁房屋,然后进行测量,计算出挖土及填土的数量,设计土方调配方案,组织人力或机械进行平整工作。

(2)水通

施工现场的水通,包括给水和排水两个方面,在施工现场中,需搭设临时管线,临时管线的铺设,既要满足 生产用水点的需要和使用方便,也要尽量缩短管线。施工用水的布置应按施工总平面图的规划进行安排,施工给水设施应尽量利用永久给水线路。施工现场的排水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雨季,排水有问题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有组织的排水工作是基础的工作。

2. 临时设施的搭设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和安全,常常会搭设临时设施,在指定的施工用地的周界中,应用围栏挡起来,用以作为临时的设施,这种围栏的形式和材料应符合所在地部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施工现场所需的各种生产、办公、生活、福利等临时设施,都应报请规划、市政、消防、交通、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准,在主要出入口处设明标牌,标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工地负责人等,并按施工平面图中确定的位置、尺寸搭设,不得乱搭乱建。

3.施工机具的安装和调试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将施工机具安置在规定的地点和仓库,并按照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进场,所有的施工机具都必须在开工之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4. 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

测量放线是确定拟建工程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关键环节,为此,施测前应对测量仪器、钢尺等进行检验和校正,了解设计意图,施工中必须认真负责,确保精度和准确度,严禁出现差错。

在进行放线之前,应遵守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和城市规划部门给定的建筑红线桩及标准水准点的规定,在施工现场范围内建立平面控制网和标高网,同时还要测定出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轴线等,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此工作的进行,大体是在施工场地内设置坐标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来实现的。

二、施工现场生产要素控制

影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主要因素有:

1. 人的控制

控制的对象包括施工项目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人是生产过程中的活动主体,其总体素质和人体能力决定着一切质量活动的成果,因此,既要把人作为质量控制对象,又要作为其他质量活动的控制动力。

人的控制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每一个个体的技术水平、知识、能力、生理条件、心理行为、质量意识、组织纪律、组织道德等。其目的就是要做到合理用人,发挥团队精神,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的控制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是:

(1)以项目经理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责为中心,合理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配备称职的管理人员。

(2)严格实行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确保分包单位的整体素质,包括领导班子素质、职工队伍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

(3)施工作业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特别是重要技术工种、特殊工种和危险作业等。

(4)强化施工项目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2. 材料控制

在施工现场中,施工、监理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监理单位要认真做好建筑材料的见证取样和送检,严格控制好钢材、水泥、砌体材料等主要原材料和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进场验收及复检工作,不得弄虚作假,要做到没有出厂合格证的,不得进场,进场后抽样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对容易出现现浇混凝土板裂缝、板涵现浇板厚度控制不严、路面面层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的部位应进行重点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质量通病。

三、施工现场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施工现场中,有很多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应注意的是: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应当符合建设工程安全标准,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天气变化,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的显著或危险部位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牌。

2.施工单位必须采购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该用具和设备进场使用之前必须经过检查,检查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按照标准规范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并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

3.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手段要硬,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没有通融的余地,这也是质量管理搞不上去的原因。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清退,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对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

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多变,在施工生产中,为了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排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纠正违章作业,监督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堵塞事故漏洞,防患于未然,必须对安全生产中易发生事故的主要环节、工艺、部位完成情况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检查,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设备事故和物损事故的发生。

事故隐患的控制

(1)工程项目对各类事故隐患应确定相应的处理部门和人员。规定其职责和权限,要求一般问题当天解决,重大问题限期解决。

(2)处理方式:停止使用、封存、对性质严重的隐患都应这样做;对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员先停止其作业或指挥纠正违章行为,然后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罚;对不安全生产的过程重新组织等。

(3)隐患处理后的复查验证。包括:对存在隐患的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必要时由工程项目部安全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复查验证,并做好记录,只有当险情排除,采取了可靠措施后方可恢复使用或施工;上级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事故隐患通知,由工程项目部及时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同时制定措施、实施整改,自查合格报企业主管部门复查后,再报有关上级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销项。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事无巨测,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立增.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武明霞.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建筑水电安装施工及检测要点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