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与听雨

时间:2022-10-02 08:52:16

很想到海滩去进行日光浴,到山里去享受森林浴,而这些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然而居住于都市并不等于就没有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我喜欢闲时伫立窗前凝望遐想。朝窗外望去,那大片浓郁的绿、那娇媚绚烂的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流溢着生命的光彩和活力。

一次考试失利,与好友又发生了龃龉,心中甚是不悦,此时来到窗前,我看到雨后初晴的蓝天,水洗过一样的清明,不杂尘埃,几朵白云仿佛停在了那里,静观着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于是我的心也沉静了下来,默默和云对视,慢慢地,我超脱了,释然了,从此我便有了观云的喜好,我发现这样可以抚慰我受伤的心,同时也可开阔我的心胸。

天上的云,有时像凝重的山峰,有时像轻柔的白纱;有时聚成一条长龙,横亘天际;有时散成朵状,像草原上漫步的羊群;有时形状相似的云片像是列队在接受检验;有时大片乌云相逐,似大战爆发……春夏秋冬,晨昏午夜,云之光晕、色彩各异。缥缈的云具有阴柔之美,但它又有着岩的峥嵘,峰的挺秀,岭的险峻,也有波的荡漾,涛的澎湃,潮的涌动。

古今无数诗人都爱观云赏云,留下无数佳句。读“聚散虚空去复还”,能体悟到生活的哲理;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令人向往自然;读“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会使心胸豁然;读“云无心以出岫”,会想到人生也应潇洒走一回;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能使人摆脱俗虑;读“牛吃河边草,我观天上云”,可以懂得人与自然、外物理应和谐相处;读“行云流水任自然”,可明白顺其自然是一种境界。――有次和爷爷谈起观云心得,他说,此可以养心、医俗、疗苦也。

面对蓝天白云,我会作这样的遐想:假如我是一片云,我会飘到天际,与落日相辉映;假如我是一片云,我会飘到丛林,为植物洒甘霖;假如我是一片云,我会飘到寂静的山谷,听潺潺的流水声;假如我是一片云,我会飘得很远很高,俯瞰人世间的浮沉沧桑……

除了观云,我还喜欢听雨。那细细密密的节奏,滴滴点点,似幻似真,单调里透着一种柔顺与亲切。我从小生活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那儿一年也下不了几场雨,每次下雨都让我们小孩子高兴得过节似的。随父母迁居祖籍地江南之后,这里四季充沛的雨水好像也滋润了我的心田、我的情感。

有雨的日子真好。雨点打在窗玻璃上,噼噼啪啪的,它是在敲窗要我让它进来吗?雨点附在玻璃上滑落下来,一溜一溜的,美极了。雨声,给我的感受是――“大珠小珠落玉盘”。雨落在窗外地面的积水里,水起涟漪;要落到心里,那也会泛起涟漪的,我想。

雨来了!迈着轻快的步伐来了。飘洒在树叶上、房顶上、路上,由远及近,轻轻重重,敲击的声乐与潺潺细流的音响密织成网,仿佛玉女柔软的手指,轻叩我的耳鼓,温馨地告诉我该听雨了。于是,收拾起散乱的情绪开始听雨:听雨点落下弹奏的交响,听雨点讲古老的故事……心里充满着说不出的畅意。

听雨须静下心来,如品诗赏画,暴雨是豪放派的作品,大有千军万马之势,小雨则是婉约派的浅唱低吟,深藏着小桥流水之幽。尤其在夜深人静之时,那雨声更是清晰。有次半夜醒来,那雨声由疏到密,由小到大,雨脚渐趋密集细匀,高潮过后,雨声又由繁密宏大变为清脆舒缓,我相信这美妙的天籁是人间任何乐队也演奏不出来的。须知,那是久旱后的一场及时雨啊,听着听着,我居然毫无睡意。这次夜半听雨,好像是一次我和这位造访人间的天客美妙的不期而遇,可惜的是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有时早上看到地上湿湿的,才知道昨夜下了雨,这时我总要为自己睡得太死而感到遗憾。

可是,雨在古诗词中往往是愁苦的意象,梧桐树上的潇潇冷雨总能引起诗人悲苦情绪。无论是“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还是“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无论是“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还是“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读了之后,心里都会有一种潮潮的、湿湿的沉重感。它们诉说的是亲人离别之苦、人生失意之悲,或是壮志未酬之惆怅。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五更梧桐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这首诗,梧桐树上的潇潇冷雨,不但没有引起诗人的悲苦情绪,反而由此联想到田里的禾苗会因这场好雨而变得生机勃勃,诗人喜农民之所喜,乐农民之所乐,以民生为重,与百姓同忧乐,这是何等的情怀!

伫立窗边,我凝望着,遐想着,我感受到大自然呼吸的韵律,感受到心灵在宁静中澄清……

(指导老师:毛荣富)

评语:

刘浩培同学的这篇作文,最初是在考场上写的,考试的作文题是“我喜爱______”,他在横线上填了“伫立窗前”,这题目就很吸引人。后经修改加工,题目也就改成了现在的“观云与听雨”。

在昂立中学讲作文,我倡导写作“情趣作文”,这篇作文的出现令我高兴,现在学生作文不是写得老气横秋,就是枯燥乏味,一点情趣都没有。

其实,一个人要全面和谐地发展,情趣是不可或缺的。人需要有点闲暇,有点非功利的兴趣爱好。亚里士多德说:一切事物都是围绕一个枢纽在旋转,这个枢纽就是闲暇和爱好,有了闲情逸致,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存在的本质,生命的意义。这句话说得好,人非工具,也非机器。

在急功近利者看来,观云听雨或许毫无意义,还不如把这个时间用来多背几个公式,多做几道题目呢。但是,我们从此文可以看出,观云听雨对人的身心来说并非无益,它丰富了生活,带来了一种审美愉悦,使平淡的生活有了点滋味,它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性灵。从文中我们看到作者正是借助于观云听雨把那些古诗词读活了,使它们成为了自己精神的一部分。文中说观云“可以养心、医俗、疗苦”,真良言也。

我常对学生说,要想把作文写得富有情趣,先要让自己做一个有情趣的人,而情趣往往从文化素养中来。显然,古诗词的阅读使作者的观云听雨更上了一个层次,真正成了一种精神的享受。据我所知,刘浩培同学是酷爱古诗词的,大量的阅读培养了他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一个有情趣的人,必是一个有文化修养、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养料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内心和谐、从容淡定的人。可惜现在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为目标的,给学生以重负重压,使之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持续发展的可能。

再回到这篇作文,我对文章的修改曾提过两点意见。

第二段中写天上的云抚慰了“我”受伤的心,倒数第三段写一次夜半听雨,都是我建议他补写的。――我问作者在观云、听雨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最深的一次,如果有的话,可补入文中。为什么呢?因为起初全文都是虚写,从“面”上去写,而无“点”上的内容,加上两次具体的观云和听雨,全文也就能做到虚实相映、点面结合了。

文中有两处对古诗词的引用,第一处是引用一句,评价一句,第二处原先也是同样的写法。我说,这样就显得呆板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你可换种写法,好让文章有些变化。好在他喜欢古诗词,第二处很快就换成现在的写法。大家可以把这两段对照着看一下,避开了雷同,文章就活了。

作家秦牧说:“写作要讲究点文笔情趣,否则读者是不买账的。”怎样才能有文笔情趣呢?他又说:“在思想、文化知识、语言素养等方面都要有所追求,而且这些方面要互相配合,像水融一样。”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成功,就是刘浩培同学长期以来在思想、文化知识和语言素养上有所追求的结果。如果你也想尝试“情趣作文”,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努力。

这篇作文还告诉我们,要学会赏玩生活,从寻常生活中觅得情趣。以前我们总是说要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这是不错的,但是人不能只生活在理性里,通过赏玩而获得情趣,是很符合人性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扬州的夏日》都是赏玩生活而得的佳作。有兴趣的同学可找来一读。

我相信,练习情趣写作,最大的收益也许不在于能写出得高分的作文来,而是能够使你体验到写作的趣味,再进一步,你又能体会到生活何处不美,何处不是意趣盎然呢?

(荐评老师:毛荣富)

上一篇:圣洁的精神家园 下一篇:我的悲凉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