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馒头 寻常生意成就大产业

时间:2022-10-02 08:45:05

公馆馒头 寻常生意成就大产业

注册资本100万元,员工40多人、5家门店、1000平方米加工厂, 换得如此家业的“法宝”,竟然是毫不起眼的馒头。宋程鹏咋干的?

起点定位高

把寻常生意做出品牌

新颖醒目的店招,红绿相间的遮阳布,干净整洁的食品柜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包子馒头,统一着装的服务员忙碌

地招呼着顾客。在战旗东路和双清南路交汇口有一家与众不同的馒头店――公馆馒头。

宋程鹏是西华大学广告专业学生,2005年毕业后就一直在找创业项目。“当时也没想好做什么,卖过药,养过狗,大三的时候还‘倒卖’过女士内衣。”

攒了些钱,宋程鹏决定找个项目做。“贸易不是我的强项,不管是做药品还是办狗场或是开内衣店,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当成长久的事来做,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在生意场中打磨自己,同时寻找商机,最终我的目标锁定在了小小的馒头上。包子、馒头、花卷、大饼,这些都是老百姓最普通的早点,菜市场、小街小巷到处都有卖的。做这些买卖的多是下岗工人或是外来务工者,他们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糊口的小生意来做。但我却不这么看,包子、馒头虽不起眼,但是它却是很多人每天必须消费的东西,市场非常大,要是做好了,做出品牌,做出规模,小馒头完全可以做出大生意。”

“现在的生意很难做,你能想到的,别人都想到了,要是你能找到一个别人想不到或者不在意的项目来做,你就成功一半了。”馒头行业很低端,没有一个标杆企业,这正好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师傅技艺高 都是挖来的高手

他给自己的馒头店起了个名字:公馆馒头,并注册了商标。“之所以起名叫‘公馆馒头’是想与其他普通的馒头做个区别,显示它的档次和品位。”

宋程鹏对做馒头却一点都不在行。“我是学广告设计的,对做馒头是一窍不通。”要卖馒头,靠自己肯定不行,需要的是面点师傅。2007年5月,宋程鹏打出了招聘广告,很顺利地招到了几个面点师,当年6月1日,第一家“公馆馒头”在长顺上街开业了。

“我非常在意店面的形象,要让顾客从我们的店面形象上感受到高品质,感受到与众不同。于是,在创业前期我便把‘公馆馒头’的CI形象全部设计好了,从品牌标识到店招样式我都设计得非常漂亮。”第一家店一亮相,醒目的店招,漂亮的装修设计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馒头店也可以装修得这么漂亮,晃眼一看还以为是家高档蛋糕店呢。

光是店面漂亮,产品没特色,消费者照样不买账。“招聘来的面点师傅手艺很一般,做出来的馒头和市场上的普通馒头没什么区别。产品没特色,品种单一,第一家店销售成绩不是很理想,每天只有几百块钱的营业额。一个店每天卖不到一千块钱就要亏本,所以必须马上扭转这种局面。”宋程鹏经过认真分析后得出结论,引进优秀的面点师傅是当务之急。

家乐福卖的花式多样的馒头很快进入了宋程鹏的视野。接连几天,他都到家乐福的门店,看到做得好的馒头就问是哪个师傅做的,然后就和这个师傅谈,询问了师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最后以高过这个水平的待遇把人挖走。现在公司里,挖来的面点师傅就有七八个。

宋程鹏的馒头比市场上其他的馒头贵上好几倍。“你之所以觉得贵,是把我们的馒头等同于市场上卖的那些普通馒头了,如果都是一样的馒头的话,显然我们的价格确实很贵。但是我们做的不是普通的馒头,不管是用料上还是口味上,或者是品质上都不普通。”宋程鹏说,他们现在的顾客很多都是回头客。

“现在的消费者真的‘不差钱’,他们关注更多的是食品的安全和健康。”宋程鹏认为,“公馆馒头”贵得其所,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也正是这样,宋程鹏的“公馆馒头”才得以开一家火一家,现在五家店,家家生意都异常火爆。

自己还是小打小闹,要让别人放弃稳定的“大轮船”,投奔到这个前景不明朗的“小舢舨”上,宋程鹏靠的还是“人性化管理”,对员工不能“命令”。磨豆浆的师傅说机器不好用,磨不出好豆浆,他就每天凌晨3点起来自己磨,给大家示范;阴沟堵了,工人嫌脏捞不干净,他就用手一把一把地掏。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引进人才,改良产品,加上人性化的管理,宋程鹏第一家店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一个月后日均营业额就达到一千五百元以上了。紧接着,三个月后,宋程鹏的第二家店又在莲贵南路开业了。接着便是第三家、第四家……宋程鹏的小“舢舨”变成大“轮船”,他终于站稳了脚跟。

打造食品产业 做大品牌

一个小小的馒头能够做出品牌,这本身就很神奇。“公馆馒头”不仅有新奇的外表,而后面还有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现代的产品研发、生产、配送流程,它完全不是传统的早点小吃了,而是一种产业。

了解“公馆馒头”的背景和管理经营理念后,姜启英决定加盟“公馆馒头”,一起搞联营。“店非常好,比我想象的好多了,照这样算起来,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有一万块钱。”姜启英对自己的投资相当满意。

由于以前积累了很多创业经验,宋程鹏在做“公馆馒头”之初便设计好了整个生意每一步该怎么走,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一开始我就设计好了,我自己先开几家店,做成样板店,条件成熟了就开始发展加盟联营商,联合社会资本和人才共同把‘公馆馒头’的事业做大。”为了给各个门店提供统一质量和品种的产品,他在郫县犀浦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厂房,买了两台食品配送车,每天早上4点钟就开始向每个门店配送产品。

“我现在的1000平方米工厂和20多人的生产研发队伍,可以满足15家门店的食品供应。虽然现在只有5家店,看起来产能有些过剩,但是我相信工厂的供应能力很快就会供应不上的,必须要超前规划,我现在又在物色面积更大的厂房了。”对于未来的发展,宋程鹏成竹在胸。

事事想在前面,这是宋程鹏个人最大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我准备今年之内开15家店,明年准备寻找合作伙伴到香港开店,然后向东南亚辐射。”宋程鹏的想法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但是从他这些年走过的路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不可能。

两年的时间,宋程鹏从当初的一家店,发展到后来的五家店,品种也从单一的包子馒头发展到玛瑙馒头、饭团糕等40多个品种。2009年1月,他注册了一家食品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上一篇:投资少\见效快 连锁加盟正当时 下一篇:她品牌服饰:以诚立店 以信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