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漏油事件的意外受益者

时间:2022-10-02 08:05:54

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其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漏油钻井封堵工作获得成功,这场持续3个月、令奥巴马“恼怒”、令BP股价跌去一半、令英美两国关系蒙上阴影的巨大生态灾难,终于迎来了一线曙光。然而在本次被奥巴马比作又一场“911”恐怖袭击的恶性事件中,BP的麻烦还远未结束。目前该公司已经承诺建立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以赔付美国人在此事件中的损失。奥巴马则强硬地表示,该赔偿基金没有上限,BP必须负责到底。有分析师预测BP的赔偿金额可能将高达600亿美元。

为了筹措赔付款,BP出售资产已经成为必然。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中石化……若干潜在买家被反复热炒,他们都被视为BP漏油事件的可能受益者。就在7月上旬,BP已经宣布了一项价值2.89亿美元的出售计划,买主是美国的麦哲伦石油公司。这个消息似乎印证了之前美国石油公司将从BP身上获益的猜测。

然而,在媒体热炒收购事件的同时,也有一批人低调地躲在公众视线之外,这些人看似与石油行业无关,但却从BP漏油事件中获益良多。

影星科斯特纳:变身除油专家获订单

两届奥斯卡奖得主凯文・科斯特纳便是这群低调的受益者之一,这位好莱坞金牌演员兼导演以他不老的俊朗外表和迷人笑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影迷的厚爱。与此同时,他还身兼乐队老板、电影制片人和商人等多重身份,在多项领域都有投资,正所谓“演而优则商”。

不过科斯特纳的商业能力一直被广泛质疑。1995年他担任《未来水世界》制片人时,为了完美的布景而不断追加投资,加上糟糕的财务计划,使影片成本超出预算两倍多,导致这部艺术上制作精良的电影遭遇商业的滑铁卢。就在同一年,他从美国政府手中买下了专门研发海洋石油污染处理的“海洋治疗解决公司”(Ocean TherapySolutions)。当时没人能理解这家公司对一位电影明星来说价值何在,人们认为又是科斯特纳理想主义者的天性作祟,使他为了一句虚无缥缈的“拯救地球”的口号而不断地花冤枉钱。

在以后的15年里,科斯特纳在哥哥丹尼斯和一群科学家的帮助下,花费数千万美元开发出一套分离海水和石油的先进技术。不过,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对他们的产品表示兴趣,直到本次BP漏油事件改变了一切。

“我们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科斯特纳说,“我很高兴我们的产品可以重见天日,但对于本次启用它们的原因,我感到很难过。”就在墨西哥湾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传遍世界的同时,BP决定试用科斯特纳公司的三台设备进行海水净化,试用效果非常理想,于是BP立刻追加了26台的订单。

现在,科斯特纳公司出品的海水净化器已经被布置到墨西哥湾四周,以最高每台每分钟200加仑的速度净化着这片被人类夺去蔚蓝的海水。“1989年,凯文目睹了埃克森公司的漏油事件。”科斯特纳的一位友人对媒体表示,“他非常震惊,因为人们告诉他,当时还没有处理海洋石油污染的技术。从那以后,他就一心扑在这件事上。这个项目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他从自己腰包里拿出来的。”

当然,仅凭BP的订单还不足以弥补15年来科斯特纳为海洋净化事业付出的金钱与心血。然而对于一位理想主义者来说,自己的设想可以付诸实际应用,便已经是最好的奖赏。

股神巴菲特:环境污染再保险业务猛涨

BP漏油事件爆发伊始,就有一些颇具远见的分析师提醒投资者:不要只盯着石油产业,保险公司,特别是再保险公司,或许能成为本次事件的受益者。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将导致工业污染相关的保险业务量上升,保费也将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保险公司也将为已经签订的保单寻求再保险,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的。

事实正是如此。7月中旬,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公司就接到了一个再保险大单,美国第七大保险公司CNA将为其价值20亿美元的石棉污染保单寻求再保险。石棉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其造成的健康损害往往在污染数年后才会出现。然而BP事件后美国人对工业污染的重视程度陡起,可以料想,相关的索赔事件定然增加。因此CNA保险公司到更财大气粗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身边寻求庇护,也就情有可原了。

早在2006年,巴菲特就借英国环境污染索赔风起之机,收购了劳埃德银行旗下不堪重负的Equitas保险公司。此次借着BP事件的东风,巴菲特旗下的保险业务或许又能开疆扩土。

巴菲特还持有世界最大的废水处理公司之一Nalco Holding 6%的股份,目前BP正在使用该公司生产的一种试剂用以分解墨西哥湾泄露的石油。不过根据该公司的说法,单纯出售试剂并不能给它带来盈利。

除此之外,巴菲特在埃克森美孚、Conoco Phillips等BP的竞争对手身上也有投资,另外他还投资了核能、太阳能和风能公司NRG Energy,这些投资无疑都将从BP事件中获益。另外还有分析师指出,巴菲特有生以来最昂贵的投资――北伯灵顿铁路,也将从石油业的打击中收到好处。一些研究表明,北伯灵顿铁路的收益与更高的天然气价格,以及美国电力行业煤炭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因此油价上涨必将给股神的这笔投资带来额外的价值。

巨鳄索罗斯:投资巴西石油公司获益

无处不在的国际投机巨鳄乔治・索罗斯,也从BP漏油事件中获得了意外的好处。为了防止BP石油钻井平台爆炸的悲剧再次发生,美国政府已于7月12日了深海石油钻探禁令。此举将使美国今年的原油产量减少240万桶,使明年的产量减少2500万桶。那么,美国的石油缺口将如何弥补?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南美国家――巴西。

近几年,巴西的深海石油钻探进展神速。2008年曾有报道说,巴西国有石油公司Petrobras租借的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已经占到世界全部设备的80%。据测算,巴西的深海石油储量可能达到500亿桶,这个数字足以排进全球石油储量的前六名。

Petrobras宣布将投巨资进行深海石油开采,并表示可与外国投资者合作。在所有参股Petrobras的外国投资者中,有一个人很少被媒体注意,那就是乔治・索罗斯。

2008年8月,索罗斯斥资8.11亿美元入股Petrobras。而在当年的另一份报告中,显示在巴西石油公司的投资已经占到索罗斯基金总额的22%。

2009年,巴西矿业与能源部长在一次采访中说:“巴西不得不暂停部分深海石油开采项目,因为缺乏足够的设备。”那么现在美国因BP事件禁止深海石油钻探,这些闲置的设备完全可以向巴西转移。一方面来自美国的石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限制巴西石油产量的硬件瓶颈消除,BP漏油事件真可谓是巴西石油行业的重大利好。

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巴西的深海钻探业。去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琼斯飞赴巴西,商谈向巴西石油公司贷款的细节问题。美国进出口银行同意向Petrobras提供20亿美元的贷款,这个数字还有可能增加。

值得注意是,索罗斯是和奥巴马本人的重要政治捐款人,他与奥巴马的私交甚笃。早在总统选举期间,奥巴马就时常出现在索罗斯组织的各种宴会上。于是有人怀疑,奥巴马一面深海石油开采禁令,一面支持巴西石油开采,是否帮了老朋友的大忙呢?

奥巴马深海石油开采禁令后,曾有学术界人士惊呼美国人“自废武功”,“巴西将统治石油业”。然而谁能从巴西石油业的发展中获得最大利益尚未可知。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索罗斯必是其中一员。

上一篇:百万缺口呼唤“持证管家” 下一篇:一个网商与一个教父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