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花费赶“微时尚”

时间:2022-10-02 07:58:17

微花费赶“微时尚”

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微时尚”当道,“微”模式慢慢被人接受,并渐渐步入正轨。其中,微电影因其声画齐全、故事性强等特征而受到欢迎。不久前,高检院举办的“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活动”中,廉政微电影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让观众更清楚地记得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故事。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它以短小、精炼、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互联网,现在也活跃在廉政宣传一线。

究竟怎样才能拍好一部属于自己的小制作微电影呢?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电影的创作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创作、中期拍摄、后期剪辑以及发行宣传等四个主要阶段,微电影同样包括这四个阶段。

剧本:微电影的前期创作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基础。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剧本便是微电影创作的出发点。

剧本的编写,就是根据导演脑海中已有的一个故事框架或线索,完成整个剧本的创作。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集体创作,通常三人以上最好。这种方式非常适合非专业创作者:每个人都很关注故事本身,有自己的想法和点子,又无法单独完成创作,所以需要集思广益。导演要引导讨论向预想的方向进行,而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这种头脑风暴式的创作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为故事加料,但是如何整合每个人的想法,导演引导讨论组将故事框架定好后,还要再细化和丰富故事的枝叶,最后由导演或指定讨论组中的一人根据框架整理,编写出用于拍摄的剧本。

剧本的编写,并不是简单的一次就可以完成,需要多次的整合修改。每写一稿,都得再次召集主创进行交流。包括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动作独白等都得一步步确定下来。这个过程中,针对其中的情节,最好是能一边演一边修改。这样既能明确想要的效果,又能更全面地认识剧本。改了四五稿之后,剧本大体成形,但一有新的、好的想法,同样可以加入到剧本中,以做到精益求精。从众多拍摄微电影的经验来说,剧本必须下大力气好好写,没有好的构思,即使片子拍摄出来,可能也没有意义。

拍摄前的准备

拍摄前的准备,分文本镜头方面和人员协调方面。因为剧本已敲定,只需调整细节即可,重心自然主要放在怎样构建剧组。当然,主创是早就一起经历片子的剧本创作的,人员协调,是指选演员、灯光、录音、摄像助理、场记、剧务等等。微电影可能人员并不充足,不过至少也要三到四个人,这样也可以有一些相互间的照应。

写分镜头剧本。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这是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它主要是供导演和摄像看的。小成本微电影的拍摄,没有很商业的流水线运作,很多事都得商量着来。作为导演,要充分听取剧组成员的意见,自己认真思考后再做结论。写分镜头剧本的时候,我们的经验是必须有摄像参与,导演把自己需要的镜头感觉说出来后,由摄像帮助自己设计镜头。如果只有导演一个人写,到正式拍摄的时候,导演的精力主要放在演员调度上,镜头则由摄像把握,若他事先没参与分镜头设计,很容易“想当然”地拍,出现漏镜头或拍很多无用镜头,造成后期剪辑困难。

设计拍摄风格。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风格,既包含导演的个人风格,也有摄像的风格。在写剧本时,导演就得有意识地想象拍摄风格,怎么能更好地传达出片子的主题思想。在写分镜头时,拍摄风格就得落到实处。导演、摄像、剪辑等主创人员一块感受这个片子。比如要拍一部抒情的倡廉微电影,就得多用连续、平稳的镜头。

挑选演员。片子的主题思想最终是得靠演员来表现,演员是至为关键的因素。演员挑选得当,就像造房选对了梁柱,可以出色地撑起一部戏;演员挑选失当,就像做菜放错了盐,吃起来不是淡而寡味就是难以下咽。盐放错了还有补救办法,但作为“遗憾的艺术”的影视作品,用人不当而造成的遗憾是无法弥补的。演员对角色的诠释直接影响了一部片子的好坏。所以,主创能否慧眼识英雄,就看主创平时对人物的观察,导演导戏的水平了。

场景选取。片子的拍摄中,场景地的选择对于拍摄的进展十分重要。若是前期太过想当然,等到要正式拍的时候才去联系场景,就可能导致很多计划被打乱,不光影响进度,更影响剧组成员的状态,出现情绪不高的情况。没有好的气氛,剧组成员很容易“偷懒”,很多镜头就得过且过。如果提前将片子中涉及的场景、道具全准备好,什么时候拍,去了就能把机器架起来,而不是等这等那,拍摄周期会缩减很多。

选借设备。小成本微电影,完成以上步骤,可以说是完成一大半了。选择机器,这个便可以根据导演和摄像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佳能相机5DⅢ基本就可以满足我们拍摄需求。虽然是照相机,但它的成像清晰细腻,能够为高质量的微电影提供画面基础。现在很多家庭DV,画质也非常好,同样可以拿来作为拍摄设备使用。

当然,拍片子就这样,总有你想不到的事会发生:天气不好怎么办,演员临时有事怎么办,场景联系不到怎么办,设备出问题怎么办。一切都得尽可能的想到,以防到时乱了阵脚,拍摄难以继续。

进入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主要负责现场调度、场面调度,包括对演员走位的调度和对摄像机运动的调度。前者为了使演员的运动在一定范围内更好的辅助剧情的发展。而摄影机的运动,则能根据不同情境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摄像应领悟导演的思想,按照分镜头进行拍摄,做到胸有成竹。

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由于拍摄现场的限制,很难百分之百地把事先设计好的表现出来,导演和摄像不能因此产生矛盾,而必须要同心协力。当一些的不可控因素影响拍摄场景时,需要摄像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依照分镜头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现场环境随机应变,并多发现一些更能表现剧情主题的拍摄思路,再次创作。这种意外的收获会使人振奋。

上一篇:四川省城镇住房保障立法的亮点 下一篇:舞蹈走进农村小学的设想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