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十万个怎么办”

时间:2022-10-02 07:46:31

上一次哈雷彗星到来是在1986 年,这件事立刻成为校园与社会上无比热门的话题。当时大家还习惯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答案,而非“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美国人启动了一项“2061 计划”,他们雄心勃勃:在2061 年哈雷彗星再次到来之前,帮助所有的美国公民培养起在科学、数学与技术上的素养,以适应21 世纪人类走入科技社会的迅速转变。这项计划的成果是,在2000 年美国的公民达到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7%。

今年11 月16 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了“2007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主要结果,中国的公民达到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是2.25%。这已经是我国第7 次进行这样的调查。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中国国民的科学素质比以前还是有提高,尽管远逊于2000 年的美国,我们还是接近了1991 年的日本(3%),和1989 年欧共体12 国(4.4%)。

虽然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决定一个国家生命力的国民科学素质上,美国依然给人信心。我们在体育上有北京奥运会,在经济上有长年8% 的GDP 增长率,在科学上,却缺少“与大国相称的成就”。这“科学成就”不仅仅是指拿了多少诺贝尔奖,有多少飞船上天,更应该是公民科学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因为我们相信,在大科学时代,科学成就的获得靠的是集体的厚积薄发,而非个体的偶然爆发。据科协调查结果,我们整理得出了如下的一个表:

2007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比例

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了解科学术语 了解科学观点 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 理解科学方法

公民

2.25%

18.4%

33.5%

59.4%

6.9%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10.4%

60.5%

80.6%

68.5%

36.4%

从这表中可看出,不论是普通公民,还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于科学的术语、观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家都掌握不少。而把基本科学素质数据严重拉低的原因,在于缺乏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简而言之,我们多年的科学教育,解决了很多“为什么”,获取了很多的“知识”,却没有获得多少“方法”,不缺“鱼”而缺“渔”,才是我们的科学现状。

中国科协也于1999 年提出了一项“2049 计划”,向美国人学习。而当初被《十万个为什么》开启了心智的桃李少年,已长成国家的中坚与骨干,对于他们而言,的确该从“十万个为什么”走向“十万个怎么办”了。

上一篇:安慰剂:“假药”也能治病 下一篇:读者论坛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