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文化之光

时间:2022-10-02 07:30:44

元古文化之光

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位于南召县云阳镇西北3.5公里的杏花山上。杏花山风景秀丽,由于背风向阳,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湿润温暖非常适宜生物生存发展。

中原人类鼻祖-----“南召猿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的。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这是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与杏花山猿人遗址相毗邻的小空山猿人遗址,则是我国发现的直立人阶段第二处人类已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

走过绿树成荫的小道,我们来到了南召县云阳镇的杏花山,那巍峨的雄山,晨曦初照,此时却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

要看“南召猿人”雕像,需从山门里进去。那山门像是由一整块大石头雕刻而成,远远望去又仿佛是由形态迥异的珊瑚组成。山门上有王光英的题字:南召猿人遗址。

从山门进去,远望崇山峻岭,呈现在你面前的是千姿百态山林。从低处往山上看,那山却是[逸秀丽,峰上有峰、谷下有谷。那山丛又仿佛像人的某一种姿态,坐立、眺望、期待、无不在参差中带着一种逸脱的神气。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排碑文,这些碑文均是各界名流的题字。如王光英的“中原文化源远流长”;雷洁琼的“中原人类之摇篮”;费孝通的“神游万古”;吴汝康的“南召猿人化石研究、中原古人类的瑰宝”,同时还有袁宝华、任访秋、彭[源、万国权等人的题字。

继续前行,我们看到了更为壮观的景象,往往迎面碰到一座很高很高的悬崖,剖面却平直如刀切,层层叠叠,像用斧头把大石山劈成了一块块,均匀整齐。

顺着台阶,到处是耸峙的峰峦,险峻的崖壁。满山松杉、灌木和杂树,一片接一片,一丛连一丛,葱茏、苍翠,从山麓一直拥上山顶。

顺着台阶往上看,我们看到了一个四五米高的“猿人”雕像。“猿人”长发披肩,高昂着头,眼神犀利,看着远方。

1978年9月,考古工作人员在杏花山上发现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这枚牙齿化石经世界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先生等人鉴定为早期人类的右下第二前臼齿。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队,对这一化石点进行了发掘,又发现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计有剑齿虎、剑齿象、肿骨鹿等20余种,根据伴生动物化石及地层等综合分析,认定这里发现的古人类与“北京猿人”所处的时代大体相当,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并正式把这种古人类定名为“南召猿人”。

1980年,国家和河南省科学工作者在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和大空山上,发掘出约1-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火的使用,标志着“南召猿人”已步入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翻过层峦叠障的群山,山间林木茂盛,幽幽的深谷显得骇人的[净和阴冷。这里便是小空山猿人洞,洞穴内有厚约1米的残余灰烬层、300余件石制品和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这些都标志着人类走向新的历史文明。在大空山西半坡,我们还看到有汉代严子陵隐居地空山洞,洞门高丈余,洞深不可测,但仍能隐约看到里面的圆厅。洞内有深潭,蝙蝠成群。科学工作者考证这里亦为古人类栖居之洞穴。

据南召文物管理委员会人员介绍,“南召猿人遗址”是“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也是国内发现的重要古人类遗址,在河南省尚属首例。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因此,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召猿人”的发现,是继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杏花山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原人类的鼻祖,它填补着中原地区古人类分布的空白,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分布和发展,对古代气候的变化以及中原地区第四纪地质和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与依据。

杏花山、小空山和大空山,三座山相距甚近,展示了南召县洪荒时代的古文化,形成一座系列化的猿人博物馆。

上一篇:猎鹰和骆驼赛 下一篇:话说“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