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老乞大》词语例释

时间:2022-10-02 06:39:50

摘要:《老乞大》是旧时朝鲜学习中文的教材之一,其中保留的大量元明清的民俗文化、词汇、语法等,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选取了较当时较常见的几个词语进行解释。

关键词:古本 《老乞大》 词汇 例释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老乞大》是旧时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两朝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科书之一。全书口语化程度高,讲述几个商人结伴从高丽王京到中国大都等地从事贸易活动的一些故事。内容涉及旅途、交易、宴饮、医药、算卦等方面。

一、《老乞大》版本及其语言学价值简述

“乞大”之义有争议,学界普遍认为“乞大”为“契丹”的音转。宋辽金元四朝汉族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处,这儿的“契丹”指称中国,“老乞大”即“老中国”。但有学者认为“乞大”在蒙语词典中可指汉人或汉语,“老”蒙语为“真”义,“老乞大”即“真汉语”。也有的认为这本是蒙古人学汉语的教科书,朝鲜人只是用其书名。

现发现的最早的版本为刊刻于朝鲜世宗朝(元1418-1450年)的元代本,今称为古本《老乞大》或原本《老乞大》。李泰铢(2003:19―20)推定“《老乞大》的著作年代应在1346年前一至几年”①。古本《老乞大》反应的是元明时期的北方官话。明初(公元1480-1483年)对内容进行了修改,朝鲜中宗(公元1515年左右)时,崔世珍将其译成朝鲜语,同时又用训民正音给汉字注音,即《老乞大谚解》。清代也对其进行两次修改,分别为《老乞大新释》和《重刊老乞大》。

四种版本的《老乞大》,内容虽略有出入,大致故事未变。之所以不断修订,就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语言也在变化,尤其是口语变化。四本书的时间差不多相差四百年,这对汉语的发展演变和官话系统的形成过程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古本《老乞大》中记录的大量疑难词、口语词、俗语词等也值得我们去探究。本文尝试解读几组这样的词汇,以求教于诸位方家。

二、几组词的考释②

① A着这老的看者。P41-(5)

B着个铜盔,头上顶水。P41-(19)

“着”,《广韵》:“张略切,入药,知。直略切,入药,澄。附也。”《汉语大词典》:依附;附着。《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着滞淫,谁能兴之?”《汉书・食货志上》:“今殴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宋・王安石《山中》诗:“春晨花上露,芳气着人衣。”可见“着”本是个动词。①中两例句中的“着”均为动词。A有“派、叫”的使令意味,B有“拿”的意思。但这些意思《汉语大字典》、《大词典》均未收录。

②你为甚么省不得,执迷着心?P60-(20-21)

“着”在《佛光大辞典》记录为缠爱不舍的意思。《大词典》记录为贪恋。如唐・传奇《南柯太守传》:“虽稽神语怪,事涉非经;而窃位着生,冀将为戒。”“着心”谓执着于事理之心,这恰是上文列举的“着心”之义。《摩诃止观》卷十《大四六》一三七上:“四门虽是正法,若以着心着此四门,则生邪见,见四门异。”宋・俞文豹《吹剑四录》:“着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大词典》记录为“用心、一心之义”之义。而笔者认为也应该是执着于事理之心才是,《大词典》未收录这个义项。

③你疾快做着五个人的饭者。P37-(27)

俺五个人打着三斤面的饼者。P38-(1)

别人东西休爱者,别人折针也休拿者,别人是非休说者。P59-(9-10)

那般者,到明日咱每一处去。P49-(24)

“者”可以做助词及语气词,《老朴集览》指出,古本老乞大为元代语,因此使用“者”字,后来都改为了“着”字。《单字解》:“者,蒙古语谓诺辞曰者。两书旧本皆述元时之语,故多有‘者’字,今俗不用,故新本易以‘着’。”考察古本《老乞大》它俩存在混用的情况,“者”多出现在句尾,“着”只用在句中。吕叔湘先生认为:“大概者、着二字,唐人兼用……历宋及元,语音渐变,声母前移,声随摇落,方言反应,容有不同。”“者”(章母)和“着”(澄母)本都是舌面音,而后发音部位靠前,合流为现代的舌尖后音,且“着”本是个入声字,由于入声消失,读音更接近“者”。

尽教

①―怕你不信时,别个店里试商量去。

―尽教,俺则是这般道。P37-(16)

②A ―俺草、料、面都是你家里买来的,你减了些个如何?

―尽教。去了那三两七钱半零的者。只将三十两来。P38-(20-21)

B―你却休谎。恰早来吃饭处贴将来的钞。

―尽教。胡留下者,便使不得也罢。P48-(17)

C―尽教。到明日再说话。P49-(17)

③疾快将草料来,拌上者,尽教,则教吃者。咱睡去来。P42-(3)

“尽教”在元代文献中出现在小令、散曲、杂剧等中,出现频率较高。如:《全元南戏・荆钗记》“不如早丧黄泉路,到显得名传万古,尽教他的婚后娶。”《大词典》:尽教:听凭,不管。宋・刘克庄《乍归》诗之九:“格力穷方进,功夫老始知。尽教人贬驳,唤作岭南诗。”明・贾仲名《耍鲍老・元宵赏灯》套曲:“玉金尊斗相招,尽教他天渐晓。”结合上下文,①句“尽教”也就是罢了的意思,而且通过与其他版本的比较,其他版本均删去了此词,可以看出,在这儿它仅表示一种语气,无实义。②句的其他版本改为了“罢”,可见“尽教”有“罢了”的意思。③后来的版本均有写作“尽”,因此这儿的“尽教”相当于“尽”,也就是“任、随”的意思。《大字典》:尽:任,随。宋・范成大《入城》:“林家庄近闻鹅鸭,船到闾门尽未关。”《大词典》也有记录:尽:一任;听凭。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那时锦片前程,尽俺受用。”

偏背

那般者,去时节,便寻恁家里去。俺偏背你那?P43-(19-20)

“偏背”一词在元代以前的文献中未曾见到,元代文献也只存在古本《老乞大》中,明清两代文献有记录。“偏背”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偏偏背着你”,《大词典》列出了两个义项:1.谓占先享用。明・汤显祖《南柯记・粲诱》:“三人轮流取乐,不许偏背。” 考察使用此义项的文献还有:《续西游记・第三十四回》八戒道:“这汤水酸咸苦辣,便偏背了我,如今还拦阻,不让我尝些儿。” 2.谓已先进食。《水浒后传》第二回:“扈成道:‘小弟偏背不多时,你饥渴了自吃。’”《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中记录为:背人私自的行为。如:《娇红记・第二十出》“只有我家小姐奇又奇,偏背了我们自偷汉。”③

笔者认为都不能很好的解释《老乞大》文中的例子。结合后来的版本,《老乞大新释》为:我肯忘了你么?所以这儿的偏背应该是:“忘记,遗忘,忽略”的意思。又如《二刻醒世恒言・下函・第五回》“我们何苦偏背了一边,如今可将那淳于智身边的穷鬼召了回来,我亲自去随着他,护佑他登时发积,有何不可?”

三、结语

总之,古本《老乞大》中的词汇,是当时汉语词汇状况的反映,现在读起来佶屈难懂,说明从元明到现在汉语词语系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外,《老乞大》中蕴含着丰富的元明清三代的民间文化,如马、羊等家畜的品种及其好坏的判断标准,四季衣服的款式、颜色、材质,菜品、亲属称谓等等。郭在贻先生认为对汉语六朝以后的方俗语词的研究应予以充分重视。《老乞大》还记录了很多当时的俗语,如: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横财不富。常做贼心,莫偷他物,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汪维辉.《老乞大》诸版本所反映的基本词历时更替[J].中国语文,2005.

[2] 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3] 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 刘公望.《老乞大》里的“着”[J].兰州大学学报,1988.

[5] 郑光(韩)编.原本老乞大[解题・原文・原本影印・索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注解:

① 李泰洙.四版本言研究

② 原文引自郑光(韩)主编的《原本老乞大[解题・原文・原本影印・索引]》,下文页码即这本书的页码

③ 例子者充

作者简介:王鑫(1988―),女,汉族,籍贯:四川泸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上一篇:山西临县伞头秧歌中的婚俗调查研究 下一篇:不同文化背景下中俄词汇的非对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