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水利现代化目标前行

时间:2022-10-02 06:11:13

向着水利现代化目标前行

道真自治县按照“解决农村人饮、突破水源工程、配套产业供水”的思路,全力抓好骨干水源工程、病险水库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

“水利事业关乎百姓福祉,更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水利工作,为全面同步小康贡献力量。”

这是誓言,也是行动。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道真自治县水务局按照“解决农村人饮、突破水源工程、配套产业供水”的思路,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急后缓、先难后易,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抢抓机遇、争上项目,求实创新、建管并重”的原则,全力抓好骨干水源工程、病险水库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对促进和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小水窖汇聚“致富源泉”

“人在坡上愁,水在坡下流。”

这曾是道真农村用水的真实写照。这里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很多偏远地区的群众吃水仍需人挑马驮。

为彻底解决饮水难的问题,2013年起,道真启动了“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投入大笔资金微型水库、小水池和小水窑。最受欢迎的便是“小水窖”工程――通过勘测将地表水源引到政府出资为村民修建的小水窖蓄积起来,每户一口,由农户自管、自用,丰水季节蓄满水后,最长可保证3个月正常饮水。

道真玉溪镇巴渔村中心组村民韩世强,把小水窖称为自己的“致富窖”。过去靠做点小生意勉强养家糊口的他,通过市场调研,办起了养猪场。

韩世强告诉记者:“办养猪场必须要解决水、电、路的问题,没有固定水源,不敢养。现在政府每户补助我们4000元,鼓励我们修建小水窖,并且不收一分钱水费,免费使用。现在我养了76头猪,按1头猪纯收入400元至500元计算,一年出栏4次,预计全年纯收入能达到15万元。”

在道真的偏远山村,像韩世强这样受益于小水窖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十二五”以来,道真争取中央投资7394万元,县财政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小水窖5733口、人饮工程382处、修复人饮工程142处,解决了15.03万人的饮水问题。截至2015年初,小水窖人饮工程已在全县实现全覆盖。

为了进一步改善蓄水用水条件,道真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县水务局连同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完成小山塘治理100座,可蓄水65万立方米,灌溉耕地面积6700亩;新建小山塘15座,可蓄水6万立方米,灌溉耕地面积0.11万亩;完成旧城镇、忠信镇、隆兴镇等集镇的补水饮水工程……

多举并行,有效解决了当地的饮水困难问题,但是,要规模化地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必须增加灌溉面积。因此,道真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支持,一面加大县级投入,持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十二五”期间,道真争取上级投资6533.26万元完成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项目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有效解决灌溉面积超过2万亩。

如今,坚实的水利基础吸引了各地的投资商。全县已建立蔬菜基地近40个,引进重庆、湖北、福建等地客商建基地种植花菜、大葱、辣椒、食用菌等蔬菜10万余亩,并成立了道真自治县蔬菜协会及18个蔬菜专业合作社。

重点水源建设持续推进

为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道真克服资金短缺等多重困难,掀起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的高潮。截至目前,已有1座水库完工蓄水,3座水库开工建设,并对沙坝水库实施了扩容加高工程。

已完工蓄水的大沙河水库位于阳溪镇境内,总库容1770万立方米,概算总投资17313万元,能够解决道真北部三个乡镇5.7万亩农田灌溉和兼顾解决灌区内2.6万人饮水问题。工程于2011年4月动工,2014年底完成全部枢纽工程建设,2015年6月完成蓄水验收后正式下闸蓄水。

正在开工建设的是大岩角和双坝水库,2座水於际茄趟援建项目,总库容分别为305万立方米和586万立方米,概算总投资分别是14222.09万元和21733.07万元。目前,大岩角水库大坝填筑到880米,累计完成投资11376.72万元,完成总体进度的82%;双坝水库大坝填筑到1170米,输水隧洞完成开挖进尺720米;灌区输水管渠工程堰渠平台已开挖16公里、砌筑1300米,累计完成投资19760万元,完成总体进度的85%。

扩容加高后的沙坝水库总库容达到1337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库容1246万立方米,工程完工后可灌溉农田面积达到1.295万亩,每年为城镇供水1988万立方米。

“这五个水库全部建成后,将有效解决道真的蓄水难、用水难、饮水难问题。”道真自治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建、扩容的同时,道真积极抓好病险水库治理工作。“十二五”以来,全县已完成病险水库治理17座,完成投资3313.7万元,可蓄水194.99万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3187亩,保护人口10642人、保护耕地13221亩。目前正在实施治理的病险水库有4座,其中让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57.1万元;水溪坪水库、茶天坪水库治理工作正在抓紧实施,大坝主体工程已达到工程量的50%,共完成投资263万元。

骨干水源工程的建设,还提高了道真水力发电的能力。“十二五”期末,全县增加水电装机容量36250千瓦,每小时增加流域发电量13193万千瓦,发电企业收入增加3034万元,为地方创税200万元,增加利税979万元,带动农民增收5583万元。此外,发电量的增加还能为地方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电力保障,带动其他经济快速增长。

书写水利改革发展新篇

2014年,道真被列为遵义市水利改革的试点县。目前,该县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正全面推进。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县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小微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了水利工程设施统计平台,对全县小微型水利设施进行统计,为明晰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奠定基础,现已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全县已完成4240口小水窖、890处人饮工程、143口山塘、142处渠道、1处泵站工程、1处闸坝工程、25座水库的确权发证工作。

建立并完善水利投融资平台。盘活资产融资5亿元,用于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县14个乡镇及2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已完成水价改革方案报批并试行。基层服务体系改革顺利推进,乡镇流域站建设已完成三权直管,并设置了流域管理站。给排水一体化已开始正常接管,实现水务供给一体化管理。

全面推进水务服务体系改革。2015年,《道真自治县基层水务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转变管理模式、精简机构、优化队伍、整合资源、明确职责的改革目标,并撤销乡镇水利站,设立水务管理站、成立水投分公司,将水投分公司与水务管理站合并管理。目前,全县14个水务管理站还成立了抗旱排涝服务队和工程维修养护与供水服务队,提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维修养护等服务,成为辖区群众的“水利管家”。

……

这样的改革实例还有很多。为了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目标,道真实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社会民生全民共享三大行动,全力打造脱贫攻坚示范区。作为基础设施改善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水利建设至关重要,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十三五’是道真水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理念来谋划新阶段的水利工作。”道真自治县水务局局长程联书表示,道真自治县水务局将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补短板、破瓶颈、创优势,基本解决影响道真长远发展的防洪排涝安全和水资源保障问题,争取到2020年达到“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目标。(责任编辑/周伟斌)

上一篇:域外PPP中政府行为法律规制 下一篇:民办教育探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