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时间:2022-09-17 07:45:46

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威宁自治县石门农村信用社始终将金融精准脱贫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创新举措助推金融精准脱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6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到石门乡蹲点调研,当听取威宁自治县副县长、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汇报石门乡贷款余额增加1600多万元,特惠贷以及其他类型的惠民贷款正在为农村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时,陈敏尔高兴地说:“要造血,要致富,要靠体制机制改革,搅活农村一池春水”。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石门信用社,是威宁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支“金融突击队”。他们始终牢记嘱托,不忘支持贫困地方发展的初心,将金融精准脱贫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创新举措,全力助推金融精准脱贫在石门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队伍建设打硬仗

2016年1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威宁联社通过开展中层后备人才公开竞聘,组织80余名员工开展“威宁要脱贫,我该怎么做”大讨论活动,从中选拔任用了一批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基层网点锻炼,为更好地助力威宁金融精准脱贫注入新的活力。

黄胜,一个80后的年轻人,通过这次人才竞聘脱颖而出,被选拔成为石门信用社负责人,成为这支深山“金融突击队”的队长。为了工作,黄胜将自己的家人一起带到石门,目的就是让自己能安心工作,带领队伍更好地助力石门乡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今年11月30日,石门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8861.3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573.31万元。目前,石门信用社已超额完成全年各业务指标。

金融普惠扶贫扶智

“金融夜校”撬动思想扶贫。石门信用社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深入村寨广泛开展“金融夜校”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培育懂市场、懂产业、熟悉金融的新型农民,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发展意愿,算经济“明白账”、送脱贫“致富经”,进一步帮助贫困农户提高金融知晓率和运用金融工具促进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乡累计举办“金融夜校”96场次,培训6360余人次,现场解决问题466个,发放培训及宣传资料21600余份。

咬定产业扶贫不放松。拔穷根,既要靠政策兜底“输血”,又要靠产业发展“造血”。石门乡按照“突破重点、抓住关键,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的总体思路,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思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14个贫困村的产业项目。

石门信用社按照“脱贫是底线,致富才是目标”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大对当地烤烟、马铃薯、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我们中药材基地的发展,离不开石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基地主要资金周转都是靠信用社贷款,我们合作社的几个股东还得到了石门信用社提供的80万元左右贷款。”石门乡高潮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负责人舒应波感激地说道。

高潮村中草药种植基地是石门乡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品种多、销路广、贫困农户参与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基地按照“三变”改革模式和“十户一体”做法,创新扶贫带动方法,以产业发展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抱团脱贫”。

用好“特惠贷”,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进一步增强加快脱贫攻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2015年12月28日,石门乡召开金融精准扶贫“特惠贷”启动仪式,吹响了威宁金融精准脱贫“特惠贷”的冲锋号。石门信用社现场为参会的20余户贫困农户代表发放“特惠贷”100余万元,同时创新推出“特惠贷+农机”“特惠贷+合医”等信贷产品,助力威宁脱贫攻坚上台阶。

石门乡女姑村六组村民邓书林觉得养牛是一个好门路,正在苦于无钱买牛犊时,一场“及时雨”降临了。因为邓书林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特惠户”,可以获得5万元三年期、无担保的农户小额扶贫“特惠贷”。邓书林用这笔钱买了3头新品种乳牛,加上以前喂养的2头,现在一共喂养了5头牛,想到明年乳牛长大后自己的收入,他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表情。

目前,石门乡共有精准扶贫户2225户,其中财政兜底330户,需建档1895户,已建档评级1895户,建档面100%。精准扶贫户贷款额度调整到5万元(含)以上,已发放“特惠贷”700笔,贷款金额1980.69万元。

创建“普惠金融服务站”,进村入寨惠民生。为了让贫困农户获得贷款更容易、办理业务更便捷、服务费用更优惠,石门信用社在女姑村试点推广首个“普惠金融服务站”,切实解决农户办理金融业务“山高路远、费时费钱”的问题。

“服务站每天可以办理50笔左右存取款业务,还能缴纳养老保险、电费等,既方便又省时。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迈的老人,再也不用花10元钱坐车去乡里的信用社排队办理业务了”。石门乡女姑村“普惠金融服务站”负责人王开义说。

“普惠金融服务站”内设有“村村通”自助设备ATM取款体验终端、自助放贷设备等,尤其是自助放贷设备,让深山里的群众不出村寨就可以享受到安全便捷的农村金融服务。

多措并举助力“抱团脱贫”

创建信用工程,助推脱贫攻坚。石门乡政府摸实情、出实招,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纳入政府年度乡村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全力助推信用工程建设出成效。同时,力争把石门乡打造成为“信用乡”,为威宁“金融信用县”的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过程中,石门乡从信用社抽调了7位业务骨干组成两个工作组,启动农户建档评级工作,建立起覆盖全乡农户的经济档案数据库。针对信用社农户授信额度偏低问题,石门信用社结合实际进行授信额度调整,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获得相应的贷款金额。

“感谢信用社为我建立了贷款档案,有了贷款证,不但办理贷款手续方便简单,而且利息低,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石门乡女姑村六组村民邓书潮拿到贷款证后,激动地说道。

截至今年11月30日,石门乡4875户总农户中应建档4239户,已建档4239户,建档面达100%,授信金额20026万元,户均授信4.1万元。全乡14个行政村中已创建信用村12个,现有农户贷款1534笔,贷款金额5523.31万元。

整合信贷资金,助力美丽村寨建设。石门信用社以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荣合村中寨组为集中点,把金融支持旅游开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加大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目前已投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贷款420户,贷款金额约1500万元。

结对帮扶,助力“抱团脱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威宁联社结对帮扶石门乡女姑村、高潮村和年丰村,干部结对帮扶对象共44户。

在帮扶过程中,帮扶干部走村串户为帮扶对象送去大米和油,帮助他们解决最基本生活问题。同时,还按照“方便于民,服务于民”的原则,制作便民利民“连心卡”,分发到帮扶对象手中,将帮扶干部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和帮扶对象信息等印制在便民“连心卡”上,群众随时可以通过“连心卡”找帮扶干部出点子、指路子,并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

此外,威宁联社还向石门乡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家庭捐款15万元,用于帮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责任编辑/哈文丽)

上一篇:打开山门办高校 下一篇:域外PPP中政府行为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