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时间:2022-10-02 05:52:03

临沂市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国有林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临沂市坚持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性改革方向,健全领导机制,调整经费方式,确定事业单位类别,不断完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效促进了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一、国有林场概况

临沂市现有29处国有林场,均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管理机构均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营总面积38.6万亩,有林地面积37万亩,国家、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 33.6万亩。国有林场职工总数1968人,其中正式在职职工827人,离退休职工573人,使用社会护林员568人。自2009年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2011年纳入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以来,经过5年的改革探索,国有林场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到2013年底,国有林场各类经营性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关,林场发展和职工收入得到有效保障。获得中央、省补助资金4468万元,全面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惠及1539户职工,实现了林场职工 “山上有张床、城里有套房”的夙愿。国有林场示范带动周边荒山荒滩荒地绿化30多万亩,以国有林场为依托建成18处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业带动周边建成各类森林生态旅游精品小区100余处,森林生态旅游人数每年都突破200万人次,直接收入达2亿元。通过改革,增强了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有效激发了林场发展活力,为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怎么改

(一)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是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牵头统揽、指挥协调。先后召开6次工作协调会,重点研究解决了国有林场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投入机制等改革难点、重点问题。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把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2013年、2014年又纳入两型社会建设及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 “月调度、季分析、年评估”制度,定期督导改革工作。试点改革3年期间,共调度36次,召开专题分析会12次,根据改革实施方案每年对年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改革进展、分析工作难点、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督导机制,推动改革平稳有序进行,确保827名职工无一人下岗、转岗,国有资产不流失,维护林场和周边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发改、财政、编办、民政、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立足自身职责,专门或部门联合深入基层林场调研15次,在经费方式调整、资金支持等方面,摸清现状、找准问题、明确工作措施和方向,确保了改革顺利开展。四是健全完善改革政策体系。制定印发了《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发展国有林场和生态林场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国有林场苗圃分类经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培育保护等方面具体措施,确保各项改革和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二)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生态林场的规划建设和统筹管理,市政府负责审批、调度、指导、监督、考核、奖惩等工作。市、县两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生态林场的规划、报批、协调、督导、检查、验收、奖惩和业务指导等。国有林场负责生态公益林保护、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科技示范推广等公益职责。二是实行总场、林场分级管理。设立平邑县等7个国有林场总场,赋予总场统一管理本县国有林场的职责,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减少了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初步建立了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林场管理体制。三是推行场圃一体化管理。将国有苗圃与国有林场合并,林场与苗圃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带动全市国有苗圃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已有8处国有苗圃与林场合并,12处国有苗圃享受到国有林场改革政策,为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经费保障和基础投入。按照《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生态公益型林场苗圃人员经费、基础设施和造林、营林、护林等建设项目,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计划”的要求,将国有林场界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全额核拨,作为全额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人员和机构经费由政府财政承担。调整后,全市国有林场827名职工全部纳入地方全额财政预算,林场职工由改革之初的人均年工资性收入不足5000元达到目前的5万元,并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吃饭养老问题。各级政府在保障国有林场职工工资的基础上,将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有效改善了林场道路、办公场所、水电、通讯、广播电视等“最后一公里”问题,场部至分区、护林点道路畅通,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饮用水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三、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临沂市国有林场改革虽然对管理体制进行了理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前期历史欠账太多,国家、省下达的项目资金量有限,有些甚至需要地方配套,而临沂作为革命老区,市、县财政相对困难根本无力承担,致使项目无法落地实施。二是人员老化,学历普遍偏低。国有林场职工多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招入,平均年龄50岁左右,40-50岁人员占到85%以上,职工年龄偏大。全市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大专及以上学历只占16.9%,中专(高中)学历占35.9%,其他占47.2%,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平均每个林场技术人员中级以上职称不足1人。三是引进人才难。受限于学历、专业等因素,林场在引人机制上受很大限制,再加上国有林场多数地处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缺乏吸引力,很难引进高水平人才。

国有林场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统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国有林场进一步加强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充分利用现有编制资源,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对国有林场发展急需的人才考聘时报考条件放宽到相关专业的专科(高职)层次;优先安置符合安置条件的优秀退伍普通士官、大学生士官到林场工作。对于管理、技术岗位辅助人员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以缓解当前人员不足问题。三是健全森林资源监管机制,建立森林资源产权、森林保护、森林经营制度,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的监督考核,保持国有林场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

关键词:国有林场 体制机制 改革

上一篇:“红衣大炮”兴衰史 下一篇:计算机操作常见问题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