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的养生之道

时间:2022-10-02 05:46:38

板桥的养生之道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在养生方面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这在当时,也算是高寿之人了。

生活随意

郑板桥的日常饮食生活极其随意,他主张“生活随意就是幸福”。所以他在自家的厨房内贴了一副自撰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茶。”――他平时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冲泡的茶,且用瓦壶泡茶,全不似达官贵人们整天山珍海味,金缕玉衣。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清淡的饮食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性格旷达

郑板桥命运坎坷,但他始终坚持为人豁达、处事大度的行世准则。他在60岁时,写过一副自我祝寿的寿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上联意思是:只要衣食无忧,身体无恙,便是一等生活了;下联意思是:平凡生活中富有许多情趣,充分享受这些情趣,一天便可以顶两天。这副独特的寿联就是一方“养生珍剂”――告诉世人,若要高寿,一要保有童趣,人老心不老;二要胸襟旷达,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三要知足常乐,不计得失,不存奢念。

处世糊涂

郑板桥一生历尽沧桑:4岁丧嫡母,14岁失继母,30岁丧父,33岁丧子。人伦惨变,生活穷苦,换了别人,早就颓废下去了,可郑板桥却能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他曾写过两个著名的条幅:一曰“难得糊涂”,一曰“吃亏是福”。前者是郑板桥独特的养心之术――胸襟开阔,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多糊涂,所谓“修成大愚方为智”。后者是郑板桥独特的处世之道――遇事要讲度量,以聪明的“吃亏”来平息可能发生的矛盾。他正是用“吃亏是福”这种处事理念来消除心理压力,修养身心。当然,郑板桥也不是一味地“糊涂”,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是毫不糊涂的。他为官期间,没有一刻是“糊涂”的,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艺术修心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其诗、书、画艺术精湛,号称“三绝”。郑板桥公务之余沉醉于诗书画创作当中,精神上有所寄托,艺术上有所创新,而两者又回报他以“心安”、“心畅”。尤其是其书法,洒脱豪放,浑然天成,练习书法恰好可以释放他心中的忧愤和郁闷,这对其养生是不无裨益的。

上一篇: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实践 下一篇:论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的产业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