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时间:2022-10-02 04:10:16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引言: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到来,现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要求,高等院校的后勤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面临现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不断的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对未来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目前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创新的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本文主要针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对其现象做出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关的发展策略。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需要高等院校在进行后勤管理时要不断的创新,要参照现在的先进科学技术,也就是把信息化管理技术放到学校的后勤管理中,提高其管理水平,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带动管理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经过对有关信息的收集,给领导提供数据参考,以利于可以不断的加强管理水平。本次论文研究的重点主要从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来入手,对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参照我们发现的这些问题为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后勤管理信息化是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后勤工作是为教育和师生提供服务的,走着环境育人,管理,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为了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工作,高等学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后盾,有效的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平台让高等院校的管理更规范,这不但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效益,还可以带动科学管理和人性化发展。

2.后勤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伴随信息技术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网络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网络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等学校要紧跟时展的脚步,进行信息化教育,如今网络已经遍布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办公室,宿舍等。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利于更好的为学校服务。

二、国内高校后勤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年龄偏大

高等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建设一个信息化的数量刚好的结构合理的素质较好的后勤队伍。但是我国的后勤管理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学历较低,年龄都普遍偏大,这些原因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后勤队伍的发展,有一项调查向我们展示:后勤工作人员中初中毕业的占有73%,高中毕业的占18%,大专毕业的占3%,本科生占5%,研究生只有1%,不到大专文凭的工作人员一共占了91%,在这些人里希望可以再继续学习的占有38%。我们对三所高等院校的后勤人员进行了调查,年龄不到40岁的占35.59%,达到40岁的占了64.41%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高等院校这种年轻人为主的高等文化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年龄普遍偏大,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对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2.高校后勤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信息共享

现在高等院校都已经逐渐走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很多的部门都使用计算机建立工作部门所需要的独立信息系统,但每个部门在进行自己的平台建设的时候并没有把其它部门的需求考虑进去,所以有的会忽视掉每个部门的信息兼容性和信息的共享能力,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运行体质是以条块的模式进行的,因此最终违背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性,只是形成了一个个的孤单,给系统之间的整合工作带来了困难。

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无统一规划,缺乏行业标准

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信息化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步到位,就是在进行信息化之前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在不断的咨询和计划的基础上,一步到位,形成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这种方法的坏处是风险较高,对资金的需求较多,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还是比较少见。还有一种模式是按照步骤来,先局部再整体,这在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较多。很多的高等院校的后勤管理都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会出现的问题是高等学校在建设初期没有一定的规划,盲目的建设信息化平台,因此会造成混乱的局面。

三、加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后勤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加强建设和不断完善后勤人员的管理制度是后勤部门现在所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采取一定的方案和措施解决后勤部门学历低和年龄大的工作人员的去向问题,与此同时伴随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应该改变原来的走关系和熟人介绍的工作方式。可以使用公开招聘的方法,聘请年轻和文化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的可以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人才,以这种方式来解决高校后勤部门人员结构老化,素质较低和学习能力低下的问题,这种公开招聘的方式可以获取大量的优秀人才。

2.开展后勤信息化标准建设,逐步建立信息化规范和行业标准

对于高等院校的系统建设来讲,信息的准确成度好像比较重要,只有统一起信息化的标准,高等学校的后勤管理才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的发生,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数据设计要符合标准,功能要健全,提供信息交换接口等。

3.建立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后勤员工全员培训制度

进行后勤人事改革是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后勤部门改革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可以先提升现有的员工素质,高校的后勤管理在这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后勤可以借助专业人员较多的优势,针对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明白每个岗位的需求和对技术的要求。

四、结束语

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虽然高等院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这仍然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才可以满足部门之间的需求,后勤信息化是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维护发展的复杂性工作,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其它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只有这样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蒋宏潮,鲍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

[2]王海涛.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J].高校后勤研究.2011(02)

[3]李乔飞,刘述进.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作者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上一篇:BOOK REVIEW 下一篇:基层军官岗位流动管理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