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王晶之转变

时间:2022-10-02 03:03:18

【摘要】后进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并摸清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以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王晶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使他品行和学习都有较大进步。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教学 感悟

王晶同学在我校可算得上是个“名人”。不仅因为他个子高,更是因为他是学校有名的“调皮蛋”。平时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称王称霸;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几乎每天都有人向我告状。作为班主任的我实在是头痛不已,不知怎么办好。

后来,我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也曾多次交学校政教处处理,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几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让他首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上一任班主任。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便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他常常批评我,犯了点错误就罚款,少则一二十,多则一二百;有时罚扫地,少则两三周,多则半学期。”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学校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不再欺负其他同学,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和他同桌。一是为了帮助其学习;二是为了监督他的言行,让他的言行逐渐变得规范,不至于经常违纪。这个女同学就是班长叫彭倩。事前,我先对这个班长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她很乐意地答应了,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个班长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希望他更好地表现,争取更多同学的认可和帮助。一段时间后,王晶在同学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进步了,遵守纪律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加积极了,同学们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问他进步怎么这么大时,他说:“老师,彭倩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我真替你高兴。”他笑着跑开了……

如今的王晶改掉了身上的坏毛病,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真的很欣慰,并对如何搞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有了一点点感悟:

作为教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领路人,那就要求老师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平等互信的心灵之桥。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王晶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同学之间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同学间说服与感化有时胜过老师。同学间只要建立起友谊的桥梁,就会无话不说。同学就是良师、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严厉,有时逆反很严重。因此,利用同学间相互帮助的办法来解决这个一直困扰着我的棘手的难题。我让王晶同学与其它同学从交朋友做起,和彭倩同学同桌,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和帮助,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同时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由于后进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并摸清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以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王晶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和他同桌,给予他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使他品行和学习都有较大进步。

努力、辛苦换来了收获,昔日“调皮蛋”变成如今的好学生,无论在哪里见到我,王晶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好!”我很欣慰。让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撒感化之情、捧关爱之心、燃信心之火、播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老师的关爱之中,逐渐变得优秀,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上一篇: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何等重要 下一篇:融合式发展模式教学与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