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特教孩子的“校长妈妈”

时间:2022-10-02 02:46:57

也许是因为半生都与孩子为伴,所以年逾五旬的她周身都散发着年轻的气息;也许是因为她从事特教职业的缘故,笔者仿佛看到她的双手隐约闪现着“辛勤”二字;也许是因为那朵别在她发梢的淡蓝色小花,笔者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忧心忡忡却一脸坚定的年轻校长。她,就是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孩子的“校长妈妈”黄金莲,位居2010年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之列。

20年前,在教育领域已颇有成绩的黄金莲,临危受命,离开本来舒适惬意的工作岗位来到当时还是一片芳草坡的三明特教学校。20年间,她带领全校教师一砖一瓦地建起了这座花园式的学校,一户一户地拜访有特殊儿童的人家并告诉家长这些孩子也能上学,一点一滴地教这些特殊的孩子成长进步。20年过去了,一届届特校孩子亲切地称黄金莲这位平凡又非凡的女子为“校长妈妈”。

三明特教学校有一个 “三心二意”工作法,这个“三心二意”可不是个贬义词。黄金莲要求每一个特教老师都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还要有“愿意”和“诚意”。20年来,黄金莲正是秉持着这样一种“三心二意”的情怀,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一步一步地迈向他们光明的未来。

“这些年来,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只是因为我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面对一群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我给了他们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说实话,这二十年来,自己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接受记者采访时,黄金莲淡淡地说。

为了特殊孩子,我愿意

有人说,事业是女人的第二条生命线。而黄金莲却在她的事业进行得顺风顺水时,调转方向,投入了当时还是一片空白的三明市特殊教育事业,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

“大家都说我傻,组织给了我三个馍馍,我只吃了半个。”黄金莲说。

1991年,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式获批筹建。经过推举、讨论,组织决定让黄金莲担任特教学校的第一任校长。

此时的黄金莲,正担任梅列区洋溪学区校长,连续当选梅列区的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并获得省政府“奖励工资一级”。她的事业正春风得意,已近不惑之年的她完全可以婉言回绝,守着自己过去的成就,安安稳稳地度过她剩下的职业生活。

事实上,黄金莲也犹豫过:特殊教育在当时的三明市还是一片空白,自己从未接触过特殊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能否胜任这份陌生的工作?对手语一窍不通的自己能跟那些“依依呀呀”的孩子交流吗?刚刚筹建的特教学校,一切从零开始,自己能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动吗?

为了让黄金莲免除后顾之忧,组织上给她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一套80多平米繁华地段的楼房;解决丈夫的工作问题;还可以挑选两个助手到特校,以便开展工作。

黄金莲去了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但却不是因为那三个优厚条件。事实上,她没有接受组织分给她的楼房,原因是离学校太远了,不方便照顾学生;刚到新校,百废待举,丈夫的工作也顾不上调动了;助手她只带走了一个。她那句“大家都说我傻,组织给了我三个馍馍,我只吃了半个”的话就是这么来的。

真正打动黄金莲的,是领导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三明市200多万人口中,有5万多是残疾人,而这些残疾人中有较高比例的聋哑儿童和盲童。三明市至今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我们的残疾儿童只能到很远的福州、厦门求学,而每年的指标只有两三个。”领导的一席话,触动了黄金莲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从事教育多年的黄金莲,正是有一颗母亲般柔软纯净的心灵。而组织的眼光也没有错,黄金莲的心里装着孩子。经过整整三天的思想斗争,黄金莲终于想通了,她抛却所有的顾虑,一脸坚定地回复说:“我愿意!”

执著如斯,心诚则灵

“一个人,肢体可以残疾,但是心永远不可以残疾。其实,只要给他们一点帮助,他们就会有希望。”

“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平等的教育。这些残疾孩子在身体上遭遇了先天的不公平待遇,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更加重要。”

这是黄金莲经常对老师们说的话。

她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这些“特殊”的孩子能够通过特殊教育学校的学习,掌握一技之能,和健康的孩子一样,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快快乐乐地独立生活。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三明市,由于特殊教育还是一片空白,普通的中小学校并不接收残疾学生,许多家长都是带着孩子上门求学,有时还不得不请客送礼走后门。另外,许多家长则认为,既然孩子已经残疾了,上不上学意义不大。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家里有一个不健全的孩子是不光彩的事,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因此,大部分家长送残疾儿童上学的意识不强,许多孩子都求学无门。

1991年,特教学校刚刚建立,工作环境极其艰苦,黄金莲就开始牵挂那些无学可上的特殊孩子了。她带领学校老师翻山越岭,深入农村,挨家挨户劝说开导,动员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特教学校来。

“不管是城里孩子,还是农村孩子,不管是健康孩子,还是残疾孩子,都应该接受教育。”黄金莲说。她一趟又一趟、一家又一家走访那些“藏”在山村里的“特殊”家庭,苦口婆心地宣传特教学校的教学宗旨,她使家长们认识到,这些特殊的孩子也和普通孩子一样,也有学习的权利和能力,他们也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幸福地学习、工作、生活,长大以后,他们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自食其力。黄金莲的诚心感动了无数家长,她的诚意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相信,这位年轻的校长一定会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孩子们有学上了,黄金莲看在眼里,喜上心头,然而一颗母亲的心没有就此停歇,她多么期盼她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她多么希望能亲眼看到孩子们走出学校的大门后过上幸福的生活,她的心中还惦记着这些特殊孩子的前途。为了让孩子们都能顺利就业,她四处奔波,到处求人,联系工厂和民政部门,终于,她成功地为所有孩子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看到残疾孩子能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在同样的蓝天下,能够在社会上竞争,能够成才,参与一系列的活动,我看到了希望,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是对我最大的安慰。”从黄金莲的眼神中,人们读出了一个母亲的期盼。

秉爱心,怀信心,持耐心,与孩子心心相通

“我觉得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最有魅力的是博大的师爱,因为师爱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黄金莲说。

来到特殊教育学校,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黄金莲发现这些孩子往往心理闭塞,性格内向,情感细腻敏感,当和老师沟通不畅或发生冲突时,容易发脾气,甚至离家出走。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孩子真的很难管,更遑论把他们教育成材。没有特殊教育经验的黄金莲没有退缩,也没有畏惧,因为她有一颗母亲般柔软澄净的心。黄金莲要求自己和老师们,秉爱心,怀信心,持耐心,用心灵去和孩子沟通对话,用心去教育孩子,爱护孩子。她向所有特校教职工提出了工作要求:“残疾儿童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残疾孩子的成长。”

“我要求老师做到两点,一个是对孩子笑脸相迎,因为聋的孩子耳朵听不到,嘴巴不会说,但是他们的眼睛看得到,如果有笑脸相迎,他们就知道老师喜欢他。其次就是要轻声细语,这个是对盲生而言的,要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很爱他们的。”黄金莲说。

每年新生入学都是黄金莲和她的同事倍感艰难的事,来自各地的孩子性格迥异,年龄较小,由于自身的缺陷,对父母的依赖感较强,短时期内难以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有些孩子甚至抗拒学校老师的接近。许多孩子都是泪水涟涟地送走自己的父母,有些学生甚至又哭又闹,拒绝吃饭喝水。黄金莲和老师们耐心地和这些孩子沟通,努力与他们培养感情。孩子想念父母,不肯吃饭,黄金莲就一口一口喂饭。为了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黄金莲干脆搬来学生宿舍,与孩子们一起生活。有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小姑娘,身体状况不好,离开父母后,情绪很差,哭闹着要回家,黄金莲和学校老师一边抚慰她,一边为她治病。药苦,黄金莲就一边哄一边喂;她不肯上课,黄金莲和老师们就轮流抱着她进教室。渐渐地,她变得爱与人沟通了,爱帮助别人了,也爱上了这所充满爱的学校,真正把特校当作了自己的家。

1995年8月,黄金莲在招生时了解到有一名失学的盲童,她问明情况后得知,这个名叫江华的盲童,由于家庭困难,再加上后母的阻挠,不能上学,还面临乞讨的境地。黄金莲问江华愿不愿意进特殊学校学习,他一脸激动,连连点头。黄金莲随即到江华家中,肯定地告诉江华的父母,特校可以免除江华的学费。江华无神的眼窝里涌出了泪水。得到这次宝贵的求学机会,江华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不到六年,他便修完全部课程,并考入了河南中医学院,现在被三明市残联聘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按摩教师。江华在给黄金莲的信中写道:“校长妈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每当家长们发现孩子们可喜的进步,激动地向黄金莲道谢时,她总是淡淡地说:“其实我们做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一切为了孩子!”她身边的同事这样评价黄金莲:用心做事、用心做好事、用心做好于他人有益的事,才会有如此的恬淡和从容。

爱心、信心、耐心,她与孩子心心相通;诚意、愿意,她与孩子真情难忘。几十年如一日的黄金莲正是用她的“心意”严格要求自己和她的同事,用她的“心意”坚守着她钟爱的教育事业,用她的“心意”守护着她心中一群 活泼可爱的儿女!

上一篇:何以让思想政治课似春天一样,暖暖的? 下一篇:构建童梦文化视野下的品德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