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现状、动因与内容

时间:2022-10-02 02:41:3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现状、动因与内容

摘要: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是公共部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公共管理成本、提高公共部门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动因,提出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内容。

关键词: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 外包

外包,指企业关注自身核心业务,通过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外部专业机构或公司运作,以达到借助外力获得专业服务、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服务成本等目的。政府等公共部门,其核心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人力资源作为公共部门的有机组成部分,必不可少但却是公共部门的非核心职能。随着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专业化、个性化、高端化,公共部门有必要将人力资源外包出去,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水平上来。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管理成本偏高。受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管是在管理模式,还是在运行方式上,都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换汤不换药”,虽然采用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但实际并未按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来进行操作。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编制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等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象,公共部门管理成本仍然偏高,服务效率仍然偏低。

2.管理方法单一。我国对政府单位、事业单位的干部管理,基本上都是采取上级组织部门调配或委任,干部的福利待遇也都按照职级职务等统一的人事政策执行。这种单一的管理做法,不利于干部人才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干部人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的外包动因

1.提升公共部门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化程度越来越高,公众的社会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对公共部门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部门需要根据公众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人力资源作为公共部门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方式剥离出去,使得公共部门能够从纷繁的人力资源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上来,塑造公共服务竞争优势。

2.降低公共部门管理成本。外包组织承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形成规模经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公共部门通过将人力资源外包给专业机构,可以利用外包机构的专用性资产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达到培训本部门人员,增加部门人力资本的目的。通过将人力资源业务外包,公共部门可以降低对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设备、信息等投资,从而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中,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3.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成熟。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逐步壮大,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水平逐渐提高。公共部门对人力资源服务的要求较高,迫切需要专业化的市场、专业化的机构来提供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市场的成熟,为公共部门将人力资源外包提供了市场机遇。正是由于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市场能够提供专业且优质的服务,公共部门才得以放心将非核心业务——人力资源服务外包。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的外包分类

人力资服务外包,并非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服务全部外包,而应该有选择性地将非核心人力资源业务——人才招聘、人员培训外包给专业机构。

1.招聘外包。人才猎头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专业机构有着完善的招聘流程,还有着经验丰富的招聘人员。外包机构的招聘人员不仅具有专业能力能够根据公共部门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招聘方案,而且还能提供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借助其在人才资源、测评工具和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来帮助公共部门招聘到所需人才。

2.培训外包。公共服务水平与员工技能、知识有很大关系,因此公共部门非常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而随着知识、技术、政策与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共部门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和培训内容。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机构有着标准的培训程序、专业化的培训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培训专家,并根据公共部门的不同培训需求为其量身制定不同培训层次的内容。人力资源培训外包,以其丰富的培训形式、适宜的培训效果,帮助公共部门减少了培训人员编制和数量,降低了培训成本。

因此,公共部门应该将人力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中的非核心部门——人才招聘、人员培训外包给专业机构,从而专注于更重要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功能,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其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章海鸥.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1):37-38

[2]康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未来走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4-65

[3]杨翔.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4]张再生,李祥飞.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2(9):79-82

[5]郝坦.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5):218

[6]Nicholas Hen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The Peking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2006:250-255

上一篇:连锁企业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策略 下一篇:浅析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