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三变+”抢占农村改革新高地

时间:2022-10-02 02:08:04

水城县“三变+”抢占农村改革新高地

在推进“三变”改革过程中,水城县积极探索出“三变”+特色产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生态移民、“三变”+村集体经济等“1+X”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三变”改革升级版。

2015年以来,水城县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先行探索、先行试点、先行突破,成功走出一条“三变”改革新路径,成为贵州省“三变”改革的“发源地”和六盘水市“三变”实践创新的“试验田”。在推进“三变”改革过程中,水城县积极探索出“三变”+特色产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生态移民、“三变”+村集体经济等“1+X”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三变”改革升级版。

创新“三变”+互联网模式

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融入互联网平台,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六盘水市率先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广泛为农村产权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搭建平台。

目前,已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外业调查141.92万亩、房屋产权权属登记28.4万平方米、宅基地使用权外业调查12.01万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外业调查1420亩、集体林权勘界确权31.2万亩,预计3月份在六盘水市率先实现首批产权交易,5月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基本完成。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双水冷链物流中心,切实将“三变”嫁接到城乡电子商务产业,目前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展示中心,成立农村电商服务站22个。

创新“三变”+合作招商模式

水城县坚持把“三变”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引擎,依托全县“特色产业”和“七大农业园区”,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三变”承接主体。

目前,全县共有2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县级平台公司、37家专业合作参与了“三变”改革,既提高了山地特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又营造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发展壮大拓展了空间。水城县因此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

创新“三变”+特色产业模式

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与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各个产业确定股权比例,以县属平台公司为主实施的猕猴桃产业股权比例为农户90%、公司9%、村集体1%;刺梨等其他特色产业股权比例为农户75%、公司15%、村集体10%;乡镇引进企业推行“三变”模式的股权比例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

通过采取“三变”+特色产业模式,形成了企业、村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参股变成控股,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掀起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

2015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104万亩,基本形成了“特色产业”“七大农业园区”“九大产业带”和“三百产业长廊”格局。

创新“三变”+山地旅游模式

为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全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32个农旅示范点在全县遍地开花,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野玉国家山地旅游度假区将滑雪场收入的20%作为资金本,用于滑雪场项目的发展壮大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动周边1261户农户用5000亩土地和荒地入股,其中2000亩由公司负责招商引资发展花海、中药材种植等项目,除每亩按500元租金给群众保底外,还将公司收益部分的20%分红给入股农户。另外的3000亩由公司提供花卉、中药材等苗木和管理技术,群众负责种植,除每亩按300元租金进行保底外,群众还占股70%,公司仅占股30%。

滴水岩村成立了水城鼎丰投资有限公司,将整村资源作为股份打包由投资公司进行旅游开发,公司占45%股份,村委会占40%股份,全体村民占15%股份。

创新“三变”+特色小城镇模式

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三变”引导各类要素向特色小城镇聚集,让周边群众共享小城镇的公共资源,切实把每一个特色小城镇打造成为“富民小镇”。

玉舍镇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由海坪村将351亩集体荒山荒坡入股野玉海国家山地旅游度假区彝族风情街项目,共建成38个院落面积19000平方米,村集体及村民占30%的股份,景区占70%的股份,共有180户780名村民受益,其中贫困户65户112人。村集体将30%分红收益中的50%分配给村民,2015年村集体和村民共分红150万元,其中分给村民75万元,人均分红961元。

化乐镇五星村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共征地160亩,由建设方将20万元的协调费划拨给村里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村里又用这20万元在新建小城镇购买了4个门面和100个摊位,分给104户搬迁贫困户,将门面和摊位统一出租管理,收益按村集体占股40%、贫困户占股60%的方式分红。

创新“三变”+村集体经济模式

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盘活了沉睡的村级集体资源和资产,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2015年,通过“三变”带动,全县共消除空壳村88个,200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总量达3072.27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51个,50万元以上的村14个,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

勺米镇坡脚村将上级投入的10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专项资金作为股金,入股水城县民裕种养殖农民专业作社,实施林下养鸡项目,村集体占股32.02%,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8.8万元。

创新“三变”+精准扶贫模式

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由参与“三变”的公司对特色产业实施保底,同时分别从公司和村集体的股比中提取5%的收益红利用于补助贫困户,确保参与“三变”的贫困群众稳定实现脱贫。目前,全县共有3.19万贫困群众参与“三变”改革,2015年通过“三变”带动647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同时,切实把“三变”改革作为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将“三变”改革拓展到城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公共民生、公共政策的各个方面,既注重让有能力的人先富起来,又注重补齐贫困群众的短板,同时兼顾中间广大群众,让各个层面的群众公平享受到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和改革发展成果,构建共享共富的“社会生态”,真正让“三变”改革惠及千家万户。

创新“三变”+转移就业模式

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引导农民群众采取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猕猴桃基地集中分片划包给懂技术、有劳动能力的土地入股农户进行管理,解决了26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入股农户获得“入股保底金+固定分红+务工工资+管理地块30%股权”的“四重保障”,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改变了以往“分灶”吃饭的局面。

创新“三变”+生态移民模式

水城县坚持把“三变”改革与易地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增加搬迁农户的财产性收入,确保农户搬得出、有就业、稳得住、能致富。野玉海千户彝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1006户23万平方米,该项目由农户将上级补助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野玉海景区管委会共同建设,按照山地旅游度假房来打造,建成后产权归农户所有,由农户居住、经营,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经营收益按照投资比例分成,待管委会收回投资成本后,经营收益按照管委会占30%、农户占70%的比例进行分红。

通过“三变”改革,水城县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截至2016年1月底,全县“三变”模式已覆盖30个乡(镇、街道)、200个村、7个园区,共有5.09万亩村集体“四荒”地、2.7万亩村集体林地、1.75万亩村集体草地和0.83万平方米水域实现了资源变资本。同时,整合各级财政投入“三变”资金3598.24万元,村集体入股资金554万元,吸纳社会入股资金4.38亿元,引导3.6万户群众入股耕地23.24万亩、入股房屋0.12万平方米、入股资金1017.6万元,13.48万人实现农民变股东。

接下来,水城县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着力培育一批量大质优的市场主体,构建一个完善的产权流通平台,建设一个适用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阿戛、蟠龙、猴场、米箩、勺米、玉舍6个乡镇先试先行、大胆突破,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全力打造一批示范企业、示范产业、示范园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寨,形成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效应,提升全县“三变”改革的整体水平。(作者单位:水城县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哈文丽)

上一篇: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贵州反腐“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