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生的思想教育

时间:2022-10-02 01:40:47

职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生的思想教育

所谓问题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其主要表现是厌学、逃学、沉迷于网吧、滋事斗殴、偷盗勒索、拉帮结派和早恋。这些危险倾向或危险行为时常发生,且屡教屡犯。据统计,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班级中成绩偏后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中有百分之四十的是初中阶段中的问题生。可以说,教育好了这部分学生就是职业教育的成功。

中职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几乎用了百分之九十的精力来做这百分之四十学生的工作,如何做好中职学校问题生的工作是个非常重要且难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认为做好班级中问题生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是在教育中做到人文关怀与和风细雨。

人文关怀,开启问题生心灵的窗户

问题生的类型有不良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障碍型、品德问题型和“好学生”型等。造成这些类型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少关心、爱护和尊重。问题生存在着很多的缺失,但最缺失的还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转化问题生的有效方法。班主任关怀他们要做到真心、入心、知心和贴心。

真心,就是要给学生以真爱。问题生在初中阶段大都是被“冷眼”相看的学生,是被父母抛弃、社会遗弃、老师放弃的“三弃”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得不到尊重,自信心得不到树立。因此,我们班主任就应该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接纳他们,特别是要接纳和包容他们的缺点,不要給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在实际的教育中,不管是怎样的情况都不能将他们推给家长和社会,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真爱。

入心,就是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问题生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这个内心世界带有自闭性,家长和老师是很难了解到的。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深入到学生的思想灵魂中去。通过研究学生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既往表现、个性特点来找到入心口。同一类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不会是一样的。我们只有入了心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好对症下药。

知心,就是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同样的道理,我云“话为亲己者说”。教师亲近了学生,学生自然有话跟老师说。班主任只坐在办公室,只是讲台上的训导者,是永远不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要知道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食堂,走进宿舍,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有通过生活上的问寒问暖和同学生的欢声笑语才能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要,才能让学生敢说真话、愿说真话。

贴心,就是和学生要达到互为贴心人的情感水平。班主任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思想教育不做假大空,而要凸显人情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贴心人,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事做到了暖在他们的心窝里。

真心是实施人文关怀的基础,入心、知心、贴心是实施人文关怀的三个境界。我们只有树立人性化和人情味的教育观念,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问题生才会打开其心扉,师生间才能成为知心朋友,才能成为贴心人。

和风细雨,打开问题生心灵的钥匙

对问题生的教育方式有两种,一是狂风暴雨式的,一是和风细雨式的教育。狂风暴雨式的教育对问题生行不通。这些学生,历经了磨练,早已是“百炼成钢”了,他们具有了很强的“抗药性”。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自尊意识也随之增强,如果我们依然采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来惩戒他们,只会是加剧师生关系的对抗性,达不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对待这些学生的教育只能采用“和风细雨”方式进行教育。

和风细雨式教育主要突出在两个字上,即“和”与“细”。

落实“和”字,必须做到心和、口和、手和。心和,就是要求我们班主任对问题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心平气和地接纳他们,心平气和地处理发生在他们中的一切事情。问题生是客观存在的,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必须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正如农村俗语所说“要想牛角直,得用三把稻草熏”。所以,我们班主任面对这些学生,一定要在心理上全面接受,在行为上不粗暴,有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准备。口和,就是在教育他们时心怒而口不怒。问题生的一些行为确实是令人气愤的,不骂几句难解心头之恨。我们要知道这些学生在家是被“宠”大的,在校是被“骂”大的,挨骂对他们来说早就是家常便饭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更何况我们在“骂”中会语不择词的,当然会有“骂”不得体之处,如果这样就会消弱教育的效果。

落实“细”字,就是要做到观察细致、教育细心。观察学生我们既要做到观察其不好的方面,更要观察其好的方面。问题生的问题是我们最容易发现的,但他们的进步之处却是难以发现的。那些细微的点滴的进步就靠我们班主任敏锐的洞察力了,我们要善于让学生的良好表现得到老师的及时的肯定和激励。做问题生的工作,我们要有“破细麻”的精神:找问题根源,寻根究底;分析问题,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讲道理,循循善诱,通俗透切。

问题生犹如干旱土壤中的一棵树苗,极需要雨水的滋润,班主任施教就如同雨水灌溉。如果我们施以“暴风骤雨”,虽然能解决干旱问题,但其结果有可能是树苗被摧残了;如果我们施以“和风细雨”,雨水就会得到效益最大化的运用,自然会收到施者“和”、受者“悦”的和谐效果。

上一篇: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