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建成百万亩花椒生态经济林基地的优势分析

时间:2022-10-02 01:32:22

临夏州建成百万亩花椒生态经济林基地的优势分析

摘要 分析了临夏州建成百万亩花椒生态经济林基地的优势,包括产品优势、生态气候资源、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的基础条件,并规划布局了今后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开发对策,以期为临夏州花椒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椒;生态经济林基地;优势;发展对策;甘肃临夏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29-02

Abstract Advantages of building millions of acres of prickly ash ecological economic forest base were analyzed,including product advantage,ecological climate resource,natural resource advantages,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conditions.The future development mode was layout.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ese prickly ash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 prickly ash industry in Linxia State.

Key words Chinese prickly ash;ecological economic forest base;advantages;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Linxia Gansu

发展立体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一条新兴之路,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载体,也是花椒生态经济林借鉴的可行模式。临夏州发展花椒已具备建成继甘肃陇南之后又66 666.67 hm2优质花椒生产基地的条件,现将其总结如下。

1 产品优势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受积石山、太子山山系影响,呈西南高,东北部低的倾斜盆地状态,属陇中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海拔1 580~4 636 m,高差在3 0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在5.2~9.4 ℃;各地年降水量在210~1 030 mm之间,年日照时数在2392.1~2 573.6 h之间。临夏州气候类型尽管总体上属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但境内黄河、大夏、广通、三岔及洮湟诸河沿岸,气候温和,光热水土匹配良好。目前,全州花椒栽培面积达4.93万hm2,年产量2 100万t以上,年产值10 000万元。临夏莲花牌、炳灵牌花椒以其色香味俱佳,获得多个奖项,知名度越来越高,市价稳中有升。

2 生态气候资源分析

2.1 热量资源

临夏州热量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是北热南凉,有2个明显的趋向,一是热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二是从海拔低的川谷向海拔高的山塬递减。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花椒果实膨大期,温度偏高是果实膨大最佳的气象条件。而临夏地区在5月下旬至6月是气候上的干旱少雨时段,温度升高,日照充足,有利于花椒的生长[1-2]。

2.2 降水资源

临夏州花椒全生育期各地降水总量(表1)为153.9~336.6 mm,大部分地方自然降水能基本满足花椒全生育期需水量。永靖县稍为不足,但其水利条件优于其他地区,可利用水源进行灌溉。6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花椒果实着色成熟期色泽、油腺、香气发育积累的过程,即影响品质的关键生育期,成熟期主要影响的气象因子是气温和降水量,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对花椒生长不利[1],临夏地区在这个时期是降水量最多、温度最高的雨热同季,气象条件很有利于花椒后期生长,也是临夏地区产品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光照资源

临夏花椒全生育期各地日照时数为812.0~952.8 h,光照资源十分丰富。6―7月是果实着色成熟,也是需要光照的关键期,各地平均日照为411.2~481.8 h,完全能够满足作物光照的需求(表1)。

3 自然资源优势

与全国花椒之乡武都相比,临夏州的年均气温是武都的1/2,1月、7月的平均温度分别比武都低10.3、6.8 ℃,极端低温低19.5 ℃,但是临夏州的1月平均气温-7.4 ℃仍然能够使花椒正常越冬。临夏州的气候优势:一是日照时间长,一般年日照时数多为663 h,5―8月为183.8 h,较武都高32%,非常有利于优质花椒的生产;二是气温日较差大,年均和6―8月比武都分别高3.5、3.1 ℃,昼高夜低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三是湿度小,年均和8月相对湿度比武都分别低9、8个百分点,有利于花椒生长且可以抑制黑胫病的发生[3-4];四是虽然两地的降水量基本接近,但是由于临夏州的气温低,蒸发量少,水的有效性高。此外,临夏州的土壤含钾钙丰富,大气水土无污染,可以促进花椒的生长[2]。

4 基础条件

一是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临夏州已选育出了适宜本地生长、优质的2个主栽花椒品种刺椒和绵椒。二是栽培上,政府极力规划引导,科技人员与椒农紧密配合,开展了“花椒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10余个项目的研究与推广,编写了“花椒系列栽培技术”,为实施花椒生态经济林建设奠定了基础[5-6]。

5 规划布局与发展设想

突出花椒产业化,不搞花椒单一化。在海拔1 900 m以下主产区以椒粮经草间作为主;在海拔1 900~2 100 m的副产区,则以“椒树四周围田、地埂地边椒草镶边、荒山缓坡椒草占山、庭院、行道椒草成点、成线”的植椒格局[3]。规划花椒面积由2010年底的4.93万hm2,到2015年达到6.67万hm2。建议今后一是有序开发永续发展,从建园起,科学操作。二是依托资源优势,综合立体发展,实现以花椒产业化带动农林牧各业发展。三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7]。

6 参考文献

[1] 朱拥军,李建国,姚小英,等.黄土高原干旱山地花椒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J].干旱气象,2009(1):52-55.

[2] 朱键,冯敏杰.花椒[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75.

[3] 谢宗谋,冯廷敏.花椒施肥试验初报[J].甘肃林业科技,2005(1):58-59.

[4] 刘萍.临夏州花椒生产特点及产业发展建议[J].甘肃林业科技,2003(4):80-83.

[5] 陶红.临夏发展花椒生态经济林基地设想[J].中国林业,2012(12):55.

[6] 李睿,杨全生,王花兰,等.甘肃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3):206-208.

[7] 马君义,张继,冯洋洋,等.甘肃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10055-10057.

上一篇:不同药剂封闭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试验 下一篇:论档案长期保存中对数据迁移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