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2 12:37:17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摘 要】探索能力是对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潜在能力的发掘,对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行培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是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的探索能力。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探索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生往往会认为数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而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主动的探索。第一,可以通过数学史的发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数学史知识,让学生沿着数学的发展脉络去了解数学的内涵和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例如,古希腊的数学家希斯索斯就因为发现了无理数而被人们视为异端,但是他没有屈服,而是坚持真理,最后他为了真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扔到了大海里。这样的教学使得数学的教学有史有据,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从而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习效果。第二,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索能力。数学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概括,所以,学生一般认为数学知识应用性较弱,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将数学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进行统计,并绘制图表,发现自己家的用电高峰和用电低峰的规律,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第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提高学习兴趣。数学的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无不体现着数学的美,教师应该善于运用道具和黑板、多媒体等设备来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美感,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从而爱上数学,主动去探索更多的内容。

二、讲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着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开辟一条探索之路。第一,可以让学生从读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观察能力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一种对数学素材的感知能力,教会学生去读,也就是在训练学生的直观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不仅包括对数学素材的表面的判断,更包括对数学素材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第二,鼓励学生讨论和发言。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讨论,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从交流中获得经验,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应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第三,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也是对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解的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知识点和技巧,从而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弥补并且形成系统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创新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善于观察和思考,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例如解数字问题的关键就是设未知数,尤其是多位数,不能直接设这个多位数,而是要设它某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用代数式表示其余数位上的数字。

例1有一个两位数,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9,如果把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63,求原两位数。

分析本题是数字问题,相等关系是:新两位数-原两位数=63。要注意两位数的表示方法:两位数=10×十位数字+个位数字。

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9-x)。根据题意,得

[10x+(9-x)]-[10(9-x)]=63。

解得x=8,9-x=1。

答:原两位数为18。

3。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善于探索

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自身的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自己的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探索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等边三角形的教学时,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边相等且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选出学生代表进行陈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要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精神以及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问,对于发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让学生理解提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质疑和探索。最后,数学教师应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能够创新,让学生在数学探索中更具创新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各个知识点之间进行衔接,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依据数学思维来适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例如利润率问题关键要找出利润或利润率的关系,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

例2商店对某种商品调价,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此商品的进价为1600元,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元?

分析原价是什么意思?设商品的原价是x元,则商品的售价是0。8x元。

解设商品的原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SX(]0。8x-1600[]1600[SX)]×100%=10%。解得x=2200。

答:商品的原价是2200元。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首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让学生真正学会探索,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善于探索,从而在探索中运用所学知识真正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自己的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并寻找方法,形成数学思维和模式。

上一篇:简析会计信息化继续教育 下一篇:初探中国民舞的发展之路